7月16日凌晨5點多,晨曦微露,柳城縣鳳山鎮舊縣村黨總支部副書記覃韋保就和愛人一起上山割竹筍了。他要趕在村委上班時間前,盡可能幫家里多割些筍。
“村委的工作不能耽誤,所以必須早早出門。”覃韋保說,從7月開始,他種植的40多畝竹筍,已迎來多次收割。為了不影響工作,他都是天不亮就出門割筍,然后中午下班再趕回來,開車將已剝了筍殼的竹筍運到酸筍廠銷售,筍多的時候,就會請人幫忙收割或幫運。放暑假在家的女兒和兒子也時常幫忙剝筍殼。
覃韋保在剝筍殼
覃韋保說,20多年前,他就開始在荒山上種植竹筍。那時候,柳州螺螄粉還沒現在這么火,他種植的竹筍也不多。后來,隨著柳州螺螄粉廣受歡迎,賦予柳州螺螄粉“靈魂”的酸筍產業更是越做越大。他從中嗅到商機,租下距離家不遠的一片荒山,加上自家的山頭,一口氣種下了40畝本地大頭竹。
“第二年就有筍收,到第三第四年就迎來豐產期。”覃韋保說,他種植的本地大頭竹,不僅個頭大,采收期也長,只要雨水充足,每年可從7月采收到10月中旬,平均每畝可采收竹筍三四千斤,目前竹筍收購價每斤1.2元,每畝收入約三四千元。
覃韋保在查看竹筍長勢
一人富,不算富。在村委工作了10多年的覃韋保,在嘗到種植竹筍的甜頭后并沒有忘記鄉親。他號召村民跟他一起種植竹筍增加收入。近年來,在他的帶領下,他家所在的舊縣村頭洲屯,先后有近10名村民跟著他一起種植上百畝竹筍。
村民覃立軍就是其中一個。他說,覃韋保不僅帶領大家種植竹筍,在種植前就幫大家聯系筍種,到收割時又幫忙聯系銷路。在他的牽線搭橋下,村民種植的竹筍都有了銷路,“現在竹筍根本不愁賣。”
覃韋保在扛筍
記者看到,覃韋保當天割下的竹筍,很多竹筍的筍根直徑都超過0.2米,高度0.8米左右,重量在5至10公斤。
“別人用鐵鏟就能鏟斷竹筍,我得用油鋸或電鋸來鋸。”覃韋保笑著說,他家種植的本地大頭筍長得比較粗壯,用鐵鏟很難鏟斷。
“最大的一根竹筍超過15公斤。”覃韋保說,在2022年、2023年柳城縣舉行的“筍王爭霸賽”中,他種植的本地大頭竹,連續兩屆奪得“筍王”稱號。不過,當時奪得筍王的竹筍,還不是最大根的。
在比賽中奪得“筍王”稱號
小米粉,大產業。覃韋保相信,隨著柳州螺螄粉產業越做越大,竹筍種植也必將給村民帶來更多收入。
以上內容為中共柳城縣委宣傳部公眾號原創作品,版權屬柳城縣融媒體中心所有,歡迎轉發至朋友圈。
中共柳城縣委宣傳部主管 柳城縣融媒體中心出品
圖文來源:柳州1號
值班編輯:張琳
責任編輯:韋曉平
值班總編:馮艷芳
責任監制:徐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