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慶后老爺子的人設現在徹底塌了。
香港媒體“香港01”的最新調查,揭開了宗慶后之女宗馥莉的身份迷局:2009年她以“Kelly Fuli Zong”之名用美國護照簽下1110萬港元豪宅買賣合約。僅一個月后,卻又以“Zong Fuli”之名持中國護照簽署轉易契,文件明確標注兩個姓名為同一人。
這種雙重身份的操作,發生在《中國國籍法》明令禁止雙重國籍的背景下,讓公眾對這位民族企業繼承人的身份認同產生強烈質疑。
2008年,宗慶后本人在人民網承認曾為商務便利持有美國綠卡,但堅稱仍持中國護照。2013年他公開宣稱“全家無外國籍、無綠卡”。
這群會表演的企業家,將國籍變為游走于法律縫隙的工具,民族品牌成為他們的最佳偽裝。
最新爆料,宗慶后其實不止這4個參與爭產的孩子,另外還有三個。
多年與宗家打交道的劉洋表示,2009年宗慶后父親宗啟騄曾主持編修家譜,當時宗啟騄有意讓宗繼昌記入家譜,但考慮影響而被否決,但宗慶后葬禮上,捧靈牌與骨灰的孩子為宗繼昌。2018年,宗家為宗慶后的父親宗啟騄編寫年譜,當時明確提到宗慶后在宗馥莉之外,還有6個孩子。
這意味著在杜建英的三個孩子、2017年員工所生的孩子之外,宗慶后還有兩個孩子沒有曝光。
宗慶后,過去一直以“不上市、不移民、不離婚”的“三不”原則,以每年消費不到5萬元的樸素生活方式,塑造出一個“平民首富”、“民族品牌”的完美人設。誰能想到,最近他去世后竟爆出遺產爭奪大戰,直接揭開了他家族里見不得光的秘密。
有網友留言稱:“去年全網都在吹噓宗慶后一妻一女一布鞋,今年爆出三妻四妾多個娃,還都是美籍,多么諷刺啊!”
筆者之前對宗慶后很推崇,寫文章都尊稱為“宗老”,直到去年宗慶后去世后網上突然爆發出對競爭對手農夫山泉的網暴,筆者對娃哈哈和宗慶后的印象開始改變。雖然沒有證據證明娃哈哈是否策劃或者參與了這場莫名其妙的網絡攻擊,但筆者憑直覺感覺到,一個大打“愛國”牌、用“愛國”來營銷的企業,底色一定不會那么純。筆者當時寫了《圍攻農夫山泉,就是在給反動勢力遞刀子》《從聯想到農夫山泉,破壞中國營商環境的罪魁禍首就是司馬南》兩篇文章,對網暴農夫山泉和鐘睒睒的言行給予駁斥和批判。
不消說,這兩篇文章給筆者招來了一大堆人身攻擊和謾罵。
網絡是有記憶的,看看當時那些人是怎么說怎么做的吧:
“一邊賺著中國人的錢,一邊卻讓子女加入美國籍,這樣的企業怎能稱得上是愛國的?”“購買農夫山泉不就等同于給美國人送錢嗎?”“我們應該抵制農夫山泉!”“不要讓自己消費者花的每一分錢變成射向自己的子彈”“擋門用農夫山泉,愛國就要喝娃哈哈”“拒收農夫山泉的礦泉水瓶”。
更有甚者,有的便利店公開宣布停售所有農夫山泉的產品,有的網紅現場直播把農夫山泉的礦泉水倒在廁所里。
現在呢?估計已經忘了吧。他們曾經從喉嚨下去的東西,讓它們從下水道里出去,這二者,殊途同歸,冥冥天意,他們的頭部與屁股,本來也沒啥區別。
他們轟轟烈烈地做著什么,但根本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做什么。
這樣的人,可以稱之為哈粉,娃哈哈的粉絲。
曾有人給哈哈粉們畫過像,現抄錄在此:
一、他們基本沒讀啥書、也不讀書。因為可以輕易判斷他們缺乏哪怕最基本的社會學、經濟學、歷史學等方面的知識。如果讓他們列幾個認真讀過的書名,如果他們誠實,就會張口結舌;如果他們不誠實,他們也可能解釋為“讀書只不過把人讀傻了”;如果他們夠無恥,也可能說“我不讀書咋了,但我就是知道一切,老子天生厲害”。
二、他們的其他認知來源也乏善可言。大概率來源于中小學歷史教材、抖音、B站快餐式視頻(而專業講座之類他們是看不下去或沒耐心看下去或看不懂的)。
三、他們樂守信息繭房。正因為不同信息、新的思考角度會沖擊他們安身立命的原有信念,所以他們拒絕新的知識體系和觀念,更休論認真思考它們是否有合理之處。他們隱隱知道“我的知識其實很膚淺、很殘缺”這一真相,所以更加回避,絕不面對。唯有如此,才能讓自己時時保持理直氣壯。
四、他們內心暴戾,不易克制原始本能。他們發出的評論,動輒直奔下三路和列祖列宗而去。
五、他們缺乏內在修養。有的還是溫婉女性頭像,罵著狠辣的臟話。他們在生活中大概率不會是臟話成篇的人,因為他們知道這不好、不對。但在陌生人環境下,他們選擇了放飛。他們只是擁有外在的文明模樣,而非內在修養。
六、他們在他們權限范圍之內大概率是個觀念上的暴君。如果他們有權處置,他們大概率希望和自己不同觀念的人類都立馬原地消失。
七、他們基本都熱衷陰謀論。——因為他們缺乏邏輯能力,缺乏論證思維。正好陰謀論既不需要邏輯思考能力,也不需要論據和論證,尤其能給人“我知道你們不知道的真相”的牛叉感。
陰謀論一大特點是“很難甚至無法證偽”,這似乎又給了他們一個威力無窮的利器:“既然你不能證明它是假的,那它自然就是真的。”但基本邏輯告訴我們:不能證偽,并不就表示它就能證實。
他們非常正氣,非常威風,在地球上都是橫著走的。
下面這幅圖,就是哈粉氣質的生動展現。
網上還有一群哈粉,就是哈馬斯的粉絲。
這種哈粉將哈馬斯視為反抗以色列壓迫的象征,反復引用加沙地帶平民死亡數據,其實只是片面信息接收下的“道德表演者”,易受情緒化宣傳影響,例如哈馬斯發布的平民傷亡影像(盡管部分被揭露造假,如用塑料娃娃冒充嬰兒尸體)。他們通過支持哈馬斯展示“道德優越感”,但缺乏對當地復雜性的深入了解,且鮮少付諸實際行動,廉價同情與道德表演,被批評為“蘸人血吃饅頭”。
他們認為以色列的建國與擴張是殖民行為的延續,因而支持哈馬斯“反抗占領”的立場,但對哈馬斯的組織結構、暴力策略(如自殺式襲擊)或終極目標(建立伊斯蘭神權國)缺乏認知,僅將其簡化為“自由戰士”,將暴力浪漫化為“反抗”,忽視哈馬斯對巴勒斯坦社會的壓制。
其實,無論是娃哈哈粉還是哈馬斯粉,底色都是夾頭粉。
按筆者的觀察,夾頭粉大概可以分成四類:
第一類屬于沒有文化,就知道張口罵人,滿嘴無言穢語,無所不用其極,這個世界上最難聽的話都出自他們嘴里。這類人還有一個最大特點,就是罵完你就跑,你想回擊他,他已經不在了,讓你干生氣。客觀地說,這類人在夾頭粉中屬于少數。
第二類不罵人,比第一類能好一點兒,但張口攻擊你,說你是什么270集團、拿了柳傳志的錢、資本家的走狗之類,大部分還要給你扣個大帽子,什么漢奸賣國賊、中情局、特務,第五縱隊、顏色革命等等。雖然不罵人,但骨子里的攻擊性更惡毒。這類人在夾頭粉中也屬于少數。
第三類是夾頭粉中相對來說有點文化水的,一般不罵人,也不攻擊人,而是和你講一些道理,試圖從理論上現實中分析舉證司馬南所說的正確性。這部分人在夾頭粉中更屬于少數,百分之十都不到。
第四類屬于夾頭粉中的大多數了,他也不罵你,也不攻擊你,更不和你說理,翻來覆去就一句車轱轆話:“我就相信司馬南老師。”“不管咋樣我都堅決支持司馬南老師!”
這和娃哈哈粉說的“喝就喝娃哈哈”簡直一模一樣。
一百多年前的勒龐,親眼目睹了法國民眾在傳統的信仰與權威崩塌后,在近乎宗教般的革命激情中,退化成一群野蠻、善變、極端的原始人,在少數人的慫恿下,民眾會毫不猶豫地做出駭人聽聞的暴行,事后卻要求愛國主義的榮譽勛章。于是,勒龐在他的傳世名作《烏合之眾》中總結道:民眾缺乏理性,依賴于信仰與權威的引導,用想象來判斷,模仿他人行為,簡而言之,民眾是盲從的。
今天,看看此哈粉彼哈粉和夾頭粉的表現,你不得不贊嘆,一百多年前的勒龐對群體的瘋狂非理性的總結和診斷,是多么簡單直接又有力,直通到底。
今天是宗慶后,明天會是誰?這個民族情緒的大舞臺,永遠不缺少演員。
因為,觀眾一直在場,永遠在期待下一場演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