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來源于@鄭鮮生|游釣夫婦,楚雄州廣播電視臺,中國水產,淡水養魚技術。
男子在瀾滄江釣到“鍋蓋非”
2025年7月13日,博主“@鄭鮮生|游釣夫婦”來到了滄瀾江釣魚。
到的時候已經是晚上了,但博主按捺不住激動的心,就算是晚上也打算試釣,結果還真證明了瀾滄江的資源果真厲害,他很快就釣到了一條“鍋蓋”級別的大羅非魚。視頻的配文是:“到達瀾滄江,連夜試釣,釣了個什么妖怪魚!”
雖然羅非魚是被《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列入的,被認為危害極大的物種,但不得不說,視頻中可以的這條羅非魚還蠻好看的。首先是個頭大,已經完全是成熟的個體了,所有特征都相當明確,魚體相當光滑,魚身呈現灰綠,體側有隱約的深色豎紋,頭背微凹,喉胸部暗褐,魚鰭邊緣是深色的。下面這張配圖看著奇怪是因為這是我截圖后拼接的,因為博主是從頭到尾這樣順過去拍的,這樣不太好識別具體品種。
對于這條羅非魚的品種,我認為大概率是莫桑比克羅非魚雌魚和尼羅羅非魚雄魚雜交出來的的雜羅非。不過我不敢確定,也可能是常見的莫桑比克羅非魚(Oreochromis mossambicus),這兩種魚的體色和斑紋非常相似,也就是魚鰭上有差距,雜羅非的邊緣有點紅色。我拼的這張圖看不太到魚鰭,不過后面會發有明確識別特征的。
后面博主還拍了自己用鞋踩著這條羅非魚控制其掙扎的畫面,前面看這條魚感覺非常大,跟鞋子一對比似乎也就還好了,但絕對已經算是大魚了。
有網友在評論區詢問:“公斤非?”博主表示這條魚有3.4公斤,也就是6.8斤,確實是不小了。你別看網上總有人曬出超級夸張的巨物羅非魚,現實生活中能釣到4斤就算很難得了,畢竟我國存在的8種羅非魚,其中大部分品種的生長大小是有限制的。
只是小卡拉米?
云南當地的一位網友表示:“在瀾滄江這算是小卡拉米了,大的有15斤。”
這個網友給出的“15斤”的數據,我覺得是有點夸張了,但在理論上有可能存在。
羅非魚本就是具有很強生長潛力的物種,要不然一開始也不會引入了。常見的羅非魚在人工養殖的條件下,不到一年就能達到上市級別,市場上的商品魚很多都能有2~4斤,一些優質的品種經過12~18個月的養殖,甚至是能達到了6斤的。
而野生的個體不受人類的限制就更可能長大了。羅非魚的壽命可達10年,如果生活在食物極度豐富,溫度合適且無天敵的環境下,那理論上確實能長得更大。
自1990年代起,羅非魚通過養殖逃逸或放生進入瀾滄江,現在已經建立了穩定種群。江里現存種類包括尼羅羅非魚、莫桑比克羅非魚等,與我國主養品種一致。
目前已知有報道在瀾滄江釣到的最大羅非魚是釣友愛好者李先生2023年瀾滄江云南小灣電站釣到的個體。這條羅非魚的長度有61厘米,寬33厘米,厚度12厘米,重達9.3斤!
而這樣接近10斤甚至超過10斤的羅非魚個體,實際上在網上還蠻經常有的,雖然都是網友們發出來的,真實性不能確定。但是次數真的太多,不可能全是假的。
據說2023年惠州一位釣友曾釣獲7.2公斤羅非,接近15斤啊!測算了它的鱗片年輪后,估計這條羅非魚已經11歲了。這個信息不保真。
淡水魚王者?
雖然你看網上的人似乎都很嫌棄羅非魚,但大家嫌棄的其實是在不干不凈的水體中生活的羅非魚,這些羅非魚的體內會堆積有害物質,土腥味也不斷增加,也難道大家會嫌棄。要解決這個問題也非常簡單,就是買正規養殖的,或者去水質好的水域自己釣。
你看像在瀾滄江這樣環境極佳的水域,有網友就認為這條羅非魚的肉質絕對算得上是“淡水魚的王者!”
口味算是一種感受吧,是見仁見智的,大家可能會嫌棄羅非魚“臟”,但大概率不會嫌棄羅非魚難吃,我反正是愛吃羅非魚的,性價比太高了!
羅非魚的肉質真的算細嫩了,而且無肌間小刺,大刺很容易挑出來。正規養殖的羅非魚味道其實沒啥土腥味,甚至有點鮮甜。不管是清蒸、紅燒、烤制、做湯、制魚片或魚丸,各種做法也都蠻好吃的。
而你看比羅非魚便宜,營養價值還可以的。每100克的羅非魚含有20.5克的優質蛋白,容易消化;其身上的脂肪以多不飽和脂肪酸為主,利于心血管健康;還富含鈣、鐵、硒等微量元素,據說有抗氧化能力。
如果不是入侵物種,羅非魚真的是很不錯的淡水經濟魚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