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消息,當國際刑事法院的囚車將80歲的杜特爾特送入海牙拘留所時,恐怕沒人能料到,這位鐵腕前總統被羈押102天后,最大的轉機竟來自菲總統馬科斯的親姐姐。
2025年3月11日,菲律賓現政府配合國際刑事法院的行動,杜特爾特在嚴密的押送下踏上了前往荷蘭的航班。當時馬尼拉機場被七輛總統府特種車輛封鎖的畫面,成為菲律賓政壇分裂的象征性場景。如今,這場政治地震的余波正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反噬馬科斯家族。
政治博弈的戲劇性轉折出現在7月16日:總統馬科斯的胞姐、參議員伊梅·馬科斯向參議院提交了名為《羅德里戈·羅亞·杜特爾特總統法案》的557號法案,被外界直接稱為《杜特爾特法案》。
馬科斯(資料圖)
該法案核心在于嚴懲“非常規引渡”行為——即未經本人自愿書面同意,或未獲菲律賓法院許可,便將任何人移交至外國司法管轄區進行調查、審訊或拘押。一旦法案通過,違反者將面臨6至20年監禁、6個月拘禁及1000萬比索(約126萬元人民幣)的嚴厲處罰。這無疑是對3月抓捕行動的針對性立法。
伊梅·馬科斯在提案中直言不諱,將杜特爾特的移交定性為“濫用權力”。更耐人尋味的是,菲政府事后承認,那次行動確實超出了協助國際刑警組織的義務范疇——這相當于在司法層面自我否定了當初行為的正當性。
政治天平因此悄然傾斜。當杜特爾特陣營在參議院掌握9票支持卻仍需4票才能推動法案時,那些“臨時考察”宿務島的中間派議員,其豪華套房桌面上竟都出現了該法案文本。前警察總長德拉羅薩頻繁出入伊梅辦公室的身影,更透露出昔日對手間不同尋常的接觸。
杜特爾特(資料圖)
這場由家族內部裂痕引發的政治地震,司法與健康的雙重困境也加速了變局。杜特爾特被關押逾百日,其健康狀況持續惡化成為新的焦點。7月15日,三名參議員緊急提出決議,要求政府爭取以軟禁方式臨時釋放這位八旬老人。羈押場所的冰冷環境與復雜病癥的疊加,使時間成為他最大的敵人。
國際社會對此保持意味深長的緘默。五大常任理事國法律顧問談及菲律賓問題時默契地集體沉默,反而凸顯了問題的復雜性。一位歐洲法官私下感嘆:“國際刑事法院正淪為大國政治的舞臺。”當國家主權與國際司法管轄權激烈碰撞時,馬尼拉的立法博弈已然撬動了海牙的審判基石。
菲律賓最高院悄然調取1999年類似案例卷宗的動作,暗示著更深遠的法律攻防。當年成功引渡的意大利商人最終被最高法院裁決接回國的先例,如同一部塵封的劇本被重新翻開。司法部長恩師的判決書此刻被復印分發至每位大法官案頭,絕非偶然。
伊梅·馬科斯(資料圖)
伊梅·馬科斯深夜密會法律顧問的監控影像,國會地下車庫頻繁出入的蒙牌車輛,洗手間碎紙片上“司法互助協議第7條修正案”的殘跡——這些細節拼湊出的不僅是法案背后的政治合縱,更是一個國家司法主權的艱難自省。
當總統的親姐姐以立法形式質疑總統的司法決策時,馬科斯家族內部的政治斷層線已清晰可辨。這場始于國家協助國際司法的行動,最終演變為對司法主權本身的辯護。
無論《杜特爾特法案》能否最終闖關參議院,它都已深刻改寫菲律賓的政治敘事:國家主權的邊界,從來不是外部機構可以輕易跨越的雷池。而那位羈押百日的老人,意外地成為丈量這條邊界的重要標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