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來源于TVP world,telegraph,People,independent。
完全是作大死!
2025年7月2日,48歲的意大利男子奧馬爾·法蘭·津 (Omar Farang Zin) 來到了羅馬尼亞。
他此行并不是簡單的旅游,而是跟好幾個愛好騎行的朋友組織的摩旅。聽著開摩托車跨國是很不可思議的情況,但其實只是我們中國太大給了大家錯覺,實際上從意大利到羅馬尼亞不過500多公里的路程,也就是咱們國家跨省的距離,甚至只是跨市。
他們早就習慣了這樣的旅程,一路上是見多識廣,啥情況都遇到了。但奧馬爾·法蘭·津可能有點太見多識廣了,他看到了棕熊后第一反應不是躲避,而是湊過去喂食和拍照。當他們來到羅馬尼亞的Transfagarasan 高速公路上,在維德拉魯大壩附近停了下來后,剛好看到路邊有頭棕熊。
此前奧馬爾·法蘭·津已經見過不少棕熊了,甚至還基本都拍照留念了,于是他很尋常地掏出食物準備喂熊,他的朋友們對此也沒啥意見。然而棕熊之間也是有性格差距的,他的靠近令這只棕熊很緊張,它果斷襲擊了奧馬爾·法蘭·津,將他拖下了海拔80米的陡峭峽谷 。
在場的朋友們都嚇死了,馬上撥打了緊急救援電話。
后續
很快消防員、林業部門和警察等救援人員就前往現場,他們根據在場人員的指引,來到了峽谷中,發現了被被熊拖進了山溝的尸體,尸體慘不忍睹,盡管他戴著頭盔,穿著全套防護裝備,但仍然無濟于事,其軀體上和頭部布滿了咬痕和抓傷。
雖然當時沒看到熊,但救援人員很快意識到自己也處于危險之中。
阿爾杰斯縣山地救援隊的德拉戈斯·奧內亞·阿爾杰斯在事后接受采訪的時候表示,那頭熊不知道為何怨氣和膽子都那么大,它一直跟著救援人員,期間還多次企圖發動襲擊了。隊伍里西爾維克的獵人在授意之下,用步槍射殺了這只棕熊。
山地救援隊負責人伊翁·桑杜洛尤表示,死者的摩托車就停在警告人們不要喂熊的標志旁邊。
警方檢查了死者的手機后發現,他要喂熊的時候一直準備跟熊自拍,,一直拍攝照片直到鏡頭里的熊變成了近景,幾乎是拍攝到了熊襲擊他的瞬間。這些圖片當然是不能公布的。而在7月1日襲擊事件發生的前一天,奧馬爾·法蘭·津還在自己的Facebook頁面上發布了好多他與熊相遇的照片,其中一張照片就是下面這張,他戴著摩托車頭盔,面帶微笑,背景是一頭熊。
他還發布了不少的視頻,其中一段是他騎著摩托車經過一只熊,視頻的配文是:“看,一只熊!多漂亮啊。”然后在另一段視頻中,他拍攝到一只熊在礫石地里轉身朝他靠近。
可能是幾次跟熊的遭遇都相對柔和,使他完全放松了警惕。
官方警告
事發了,當地政府表示開車遇到熊后,他們的建議一直都很簡單:不要停下來,不要喂它們,保持距離。
根據BBC的報道,羅馬尼亞是歐盟國家中棕熊數量最多的。羅馬尼亞環境部估計,該國棕熊數量在10400~12800頭之間。在過去的20年內,羅馬尼亞有接近30人被熊咬死,目擊熊的情況更是家常便飯,當地媒體隔三岔五就的報道熊襲擊人和牲畜的新聞。
從2024年開始,羅馬尼亞議會將每年獵殺熊的限額翻了一番,達到每年481只,目的自然是要控制棕熊的數量,通過物理手段解決那些已經習慣接近人類社會尋找食物的熊。
根據羅馬尼亞前環境部長米爾恰·費切特 (Mircea Fechet) 的說法,他們認為棕熊的數量維持在4000只左右是可維持種群數量,又對人類相當安全的一個數字。
當地野生動物專家表示,由于人類社會的擴張和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棕熊的棲息地減少,獵物數量也變少了,于是棕熊就變得更靠近人類。而與此同時,人類在城市郊區的垃圾場還會吸引熊靠近。
專家們認為官方在加強預防措施方面做得還不夠,在緩沖區安裝電圍欄,然后妥善處理人類居住區附近的垃圾能有效限制棕熊的活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