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曹磊
通訊員 韓昊男 王璐
今夏,武漢市遭遇罕見高溫與暴雨交替侵襲,農業生產面臨挑戰。為遏制極端氣候影響下農業自然災害蔓延,武漢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迅速組織黨員干部和技術專家深入田間地頭,指導農戶清理溝渠防澇、覆蓋遮陽網降溫,助力農戶防災減災、挽損止損,以實際行動護航農業生產與民生穩定。
(小)旱澇并存蟲害滋生,“防蟲專家天團”出動
據介紹,今年武漢入夏時間創75年來最早,夏季平均氣溫較常年偏高1-2℃,持續高溫突破37℃,局部地區體感溫度超40℃,并伴隨強降雨和強對流天氣,引發農業旱澇災害并存、干熱風等災害,各類病蟲害滋生。
在蔡甸區張灣街徐尹鄧村,武漢市農技中心主任姜正軍等看到正處于大面積采收期的苦瓜、瓠瓜泡在水中。原因主要是雨大雨急排放不暢,加之少數農戶將農作物殘株隨手扔進溝渠導致排水堵塞。為避免長時間積水給蔬菜作物帶來嚴重影響、減輕損失,專家們建議:一是雨停后迅速疏通三溝,排除積水;二是天晴后及時噴藥,防治病蟲害。
武漢的農技專家團在田間地頭指導農戶生產
病蟲害困擾尤以蔬菜受害為甚。7月9日,該中心病蟲害防治專家徐愛仙與病蟲害指導小組成員劉亞茹一行,前往新洲區伯倫景園種植專業合作社、昕和勛種植專業合作社等生產主體,開展病蟲害防治指導。此次服務的兩家合作社主業均為蔬菜種植,由于蔬菜種植的品種較多,發生的病蟲害種類多、防治難度大。為有效防控蔬菜重大病蟲害、降低農藥殘留風險,專家組指導其綜合利用農業防治、生物防治、高效低毒農藥及統防統治等技術防控病蟲危害,遏制病蟲害發生蔓延,挽回作物損失。
今年入夏以來,武漢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的病蟲防治指導小組深入全市6個新城區田間地頭開展指導服務20余次,服務合作社、種植大戶等200余人次。
(小)高溫天辣椒長勢不旺,專家支招解暑降溫
“樟樹港”辣椒是武漢市近年來從湖南簽約引進的特色蔬菜品種,落地于武漢東西湖區陽雀湖辣椒產業園。該園區已率先啟動一期1000畝地建設,其中新建設施農業蔬菜大棚600畝、分揀中心4000平方米、智能冷鮮庫2000平方米,打造數字化農業生產基地,預計每年畝產辣椒7000斤。
武漢的農技專家團在田間地頭指導農戶生產
7月4日,武漢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二級專家王孝琴與蔬菜專家祝花、龔偉等技術人員會同東西湖區農技中心專家到產業園調研“樟樹港”辣椒生產情況。針對當前高溫天氣下田間辣椒長勢不旺的情況,王孝琴等人建議:一是盡快完善大棚遮陽降溫設施,避免辣椒日灼病發生,為延秋辣椒育苗定植做好準備;二是加大有機肥使用量,增加土壤肥力,提高辣椒產量;三是開廂起溝宜機械與人工相結合,做到溝深,廂平、畦直;四是分類管理,草茂、辣椒長勢差的田塊盡快罷園,炕地,長勢較好的田塊加大水肥及葉面肥管理,增加收益。
近年來,通過武漢市、區兩級農業推廣中心技術專家持續幫扶,陽雀湖辣椒產業園采用“公司+基地+農戶”的運作模式,打造農文旅融合標桿,帶動50個創業主體,引領周邊農戶共同發展,推動周邊農戶每年人均增收至少2000元,帶動當地1000人的勞動力就近就業。
此外,高溫天氣也給在田作物如水稻、棉花、玉米、大豆生長帶來不利影響,中心專家朱伯華在深入田間地頭調研后制發在田作物抵御高溫、保產保豐收技術指導意見4期,為應對農作物高溫病害分類、精準施策。
(來源:極目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