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蔡崇信豪擲245億(約合30億美元)買下籃網,外加巴克萊中心一并收入囊中,外界一片嘩然,畢竟在NBA這可是華人老板的大手筆,很多人都咬牙切齒地等著看熱鬧,覺得這錢八成要打水漂,結果五年過去,籃網不但沒“擺爛,市值還直接翻倍到570億(約合60億美元),你說巧不巧,這劇情反轉到讓人有點兒不敢相信。
說到籃網這幾年的操作,三巨頭計劃肯定得拿出來說道說道,當初杜蘭特、歐文、哈登組團,豪華程度肉眼可見,連美媒都直呼“紙面冠軍,球迷那叫一個激動——但現實呢,頂配陣容兩年交了2億美元奢侈稅,蔡老板眼都不眨,結果最好的成績也就是進了東部半決賽,更衣室卻天天上演宮斗劇,杜蘭特申請交易去了太陽,歐文吵著鬧著要走,哈登更早就溜去了費城,三巨頭散伙,球迷心都碎了一地,這誰看了不說一句“花錢買罪受?
但你要是只看到球場上的熱鬧,那就真是小瞧了蔡崇信的算盤,實際上,籃網真正值錢的地方,根本不是球星扎堆,而是背后的商業帝國,先不說這巴克萊中心位置有多金貴,就在紐約地鐵樞紐上,光地產項目估值就20億美元,這是什么概念,相當于球隊市值三分之一還多,簡直就是活體ATM,收租都能躺著賺錢。
再看看NBA大環境,聯盟剛簽下760億美元的超級轉播合同,所有球隊都在分紅,籃網年年能拿到一大筆穩定收入,這分紅都夠發全隊工資了,賽季怎么打都不怕虧本,蔡老板更是把球隊當廣告牌玩,支付寶、螞蟻金服的贊助Logo掛滿主場,社交媒體中國區粉絲一年漲了三百萬,誰還在乎杜蘭特上不上場,球隊市值才是最硬的“戰績。
更絕的是,今年六月NBA新轉播合同一落地,整個聯盟市值集體暴漲,勇士飆到82億美元,籃網直接沖到57億美元,穩居聯盟第四名,正當大家還在為三巨頭解體扼腕嘆息時,蔡崇信卻悄悄放出要出售部分股權的風聲,這時機選得比爭冠還精準,五年時間,把30億美元變成60億美元,年化收益比特斯拉還猛,這種操作,別說球迷,就連華爾街的投資大佬都得豎大拇指。
問題來了,NBA到底是體育競技還是地產生意,蔡崇信用實際行動給出了答案,球迷一邊喊著“老板不懂球,一邊卻沒發現,球隊的市值才是真正的計分板,杜蘭特、歐文、哈登打得再爛也不耽誤球隊升值,NBA終究是門資本游戲,誰能把商業和競技結合得更好,誰就是最后的贏家。
當然,作為球迷,誰不想看到球隊高舉奧布萊恩杯,誰不想在季后賽里殺出重圍,但說到底,老板才不在乎你罵不罵,籃網哪怕年年止步半決賽,只要市值還在漲,賬面還賺錢,這生意就永遠不虧,至于球場上的恩怨情仇,最后全成了流量和話題,給球隊帶來關注度和點擊率,蔡崇信早就玩明白了。
回頭看那些年噴蔡老板“冤大頭的網友,現在恐怕都得點贊回懟一句“人家才是真正的懂球帝,三巨頭散了,球隊換血,戰績沒見起色,但市值卻蹭蹭往上漲,這種反差感誰頂得住,NBA不是慈善,誰能賺到錢誰就是贏家,蔡崇信這一手,活生生把娛樂圈的流量思維搬進了籃球場,靠著商業和地產雙輪驅動,硬是在聯盟里殺出一條血路。
最后一句話總結,蔡崇信買籃網到底值不值,看看現在球隊市值和聯盟分紅,再想想五年前被罵“傻錢的那一幕,答案其實早就寫在財務報表上了,球迷罵歸罵,老板賺歸賺,NBA的江湖從來都是“用腳投票,不服不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