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新華調查丨小小手機液晶屏牽出數億元騙稅大案——“票貨分離”新型經濟犯罪手法調查
題:小小手機液晶屏牽出數億元騙稅大案——“票貨分離”新型經濟犯罪手法調查
新華社記者陳宇軒
近年來,一種以手機液晶屏為“道具”、利用非法獲取的增值稅專用發票騙取出口退稅的新型經濟犯罪手法在部分地方出現,嚴重擾亂稅收秩序。
2024年以來,公安經偵部門和海關緝私部門聯合行動,打掉了一個專門從事“票貨分離”犯罪的團伙。經查,該團伙利用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和海關完稅憑證的手段,非法獲取40多億元進項稅額,涉嫌騙取國家出口退稅款4億多元。目前,相關嫌疑人已由湖南岳陽公安機關以涉嫌騙取出口退稅罪移送當地檢察機關起訴。
小小手機液晶屏是如何成為騙稅工具的?記者展開調查。
以生產手機屏為幌子騙取出口退稅
2024年6月,黃埔海關緝私民警在工作中發現,一些經營手機液晶屏的中間商,把采購過程中獲得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及海關完稅憑證倒賣給其他公司,從中非法牟利。“從2023年5月以來查處的多起類似案件來看,這些發票很可能被用于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等犯罪。”黃埔海關緝私局民警范嵬說。
這是公安機關查扣的涉案手機液晶屏材料。(受訪單位供圖)
海關緝私部門順線追蹤,發現大量的線索指向位于湖南岳陽的某龍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和芯某龍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2024年8月,在公安部證券犯罪偵查局第三分局協調下,黃埔海關緝私部門和湖南公安經偵部門組織專項行動進行調查。專案組研判,涉案公司背后很可能存在一個以手機液晶屏產銷為幌子騙取出口退稅的犯罪網絡。
偵查結果顯示,2020年以來,上述兩家公司的實際控制人高某某等人以少量生產手機液晶屏為幌子,通過支付“好處費”等方式,非法購買大量增值稅專用發票及海關完稅憑證,制造大量生產手機液晶屏的假象;隨后,同樣以支付“好處費”的方式,從沒有出口資質的手機液晶屏經銷商手中“借”來貨物以自身名義出口,從而騙取出口退稅。
在掌握確鑿充分證據后,2024年10月29日凌晨,湖南岳陽市公安局和黃埔海關緝私局在廣東、湖南、福建等地對高某某等犯罪嫌疑人同步開展抓捕,查扣涉案資金7500多萬元。
三步打造虛假采購、生產、出口產銷鏈
按照法律規定,企業要合法獲得出口退稅,必須有真實的采購、生產和出口。但高某某等人采用的“票貨分離”犯罪手法,以非法采購的發票和“借”來的貨物,再配合虛假的“表演式”生產,虛構了一條包括采購、生產、出口環節的完整產銷鏈條。
第一步,非法獲取增值稅專用發票,虛構貨物來源。
辦案民警介紹,在深圳某電子元器件集散地,大量經營手機液晶屏的小商戶并不需要向顧客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高某某團伙通過支付4%到6%不等的“好處費”,從這些小商戶手中非法收購大量增值稅專用發票。
與此同時,一些從國外進口手機液晶屏的商戶,在后續銷售中不需要使用海關完稅憑證。高某某等人如法炮制,以支付5%稅點的方式,把這些商戶要進口的貨物以旗下兩家公司的名義報關進口,從而非法取得原應屬于這些商戶的海關完稅憑證。
“有了增值稅專用發票和海關完稅憑證,就能從票據上營造出他們在正常經營的假象,為后續騙取出口退稅做準備。”湖南省岳陽市公安局經偵支隊政委李敏說。
第二步,開設工廠“表演式”生產。
高某某交代,為了讓騙局更加逼真,他們在湖南岳陽設立工廠,名義上以出料加工方式開展手機液晶屏模組加工業務,實則只承接少量國內代工訂單,以便虛報進出綜保區商品的數量和金額,偽造產能數據。
“廠里雇傭了60多個工人,平時都是休息的,只有在需要接受各種檢查等時刻,才過來‘表演’上一兩個小時的班。”李敏說。
第三步,“借貨出口”非法獲取退稅。
騙取出口退稅的關鍵,是實際的貨物出口。高某某等人發現,在深圳、東莞等地,一些經營手機液晶屏的商戶沒有出口退稅的資質,高某某等人以每塊液晶屏1元到2元的好處費,從這些真實貨主手中“借”來有出口需求但在國內沒有完稅的貨物,偽裝成自己在岳陽工廠生產的貨物出口,最終非法獲得大量出口退稅款。
讓涉稅犯罪無所遁形
這是公安經偵部門與海關緝私部門共同研判案情。(受訪單位供圖)
民警介紹,本案在公安部經偵局統籌推動下,經偵與緝私部門依托多方協作機制共同開展偵辦,海關緝私部門發揮海關物流監管大數據和專業情報優勢,公安經偵部門發揮調取資金流向方面的優勢,雙方共同開展線索研判,從高某某等人的蛛絲馬跡中,最終發現了背后的犯罪鏈,開展聯合行動全鏈條打擊。
調查顯示,從2013年到被抓獲為止,高某某團伙先后在廣東、江西、四川、湖南多地設立代工企業實施虛開、騙稅犯罪,團伙內的多個成員同時還涉嫌走私犯罪。
近年來,各地曝光一系列虛開騙稅類違法犯罪典型案件。記者梳理發現,盡管犯罪手法不斷翻新,但萬變不離其宗,繞不開設立“空殼公司”、簽訂虛假合同、虛設交易環節等“套路”。
疏而不漏。針對騙取出口退稅多發的形勢,2024年3月,最高法、最高檢發布司法解釋,明確列舉了“假報出口”的8種表現形式,為司法機關從嚴打擊騙取出口退稅犯罪提供明確指引。此外,對于重大涉稅違法犯罪案件,相關部門將按照有關規定納入企業和個人信用記錄,共享至全國信用信息平臺,推動建設公平有序的稅收營商環境。
公安機關提醒,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犯罪和騙取出口退稅犯罪嚴重擾亂稅收營商秩序,最高可判無期徒刑,廣大企業要堅持守法經營,切勿為追求利益而參與違法犯罪活動。(陳宇軒)
(新華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