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杯剛打完,中國男足終于靠著1:0小勝中國香港隊,算是給長期郁悶的球迷留了點念想,輿論場上那股“海參隊“退錢梗又被刷了一遍,這劇情是不是有點眼熟,畢竟一年到頭,國足基本都在重復同一個模板,難怪網友感嘆,十四億人咋就湊不出一支能進世界杯的隊,難道真就沒人才嗎,這事兒說白了,真沒那么簡單。
回顧2025這半年,國足成績說不上亮眼,甚至可以說一地雞毛,東亞杯小組三場只贏一場,之前面對韓國和日本全敗,場面一度尷尬到“射門數都快數不過來,進攻端完全打不開局面,防守時還時不時掉鏈子,說是“龜殼戰術都嫌摳門,教練久爾杰維奇的用人也被噴了個遍,這套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球迷心態早就麻了。
但真正讓人心碎的,還是這屆世界杯預選賽,先是兩回合被沙特零封,關鍵戰又輸給了印尼,特別是印尼那場,對方一口氣上了七個歸化球員,踢得又狠又靈,咱們這邊只能眼睜睜看著比分掛零,最后靠王鈺棟的點球驚險贏了巴林,才算給自己留了點面子,說到底,國足現在的定位就是亞洲三流,這話聽著扎心,但真沒夸張。
講真,單拿球員來說,中國不是沒人才,反倒是有不少踢球的,基層甚至熱鬧到“村超“蘇超都能火爆全網,老百姓是真喜歡足球,問題是這股勁怎么就沒法往上拱,關鍵還得看青訓和聯賽的造血能不能跟上,中超節奏慢、比賽時間短、對抗強度低,導致球員一到國際賽場就不適應,亞冠里俱樂部競爭力下滑,鍛煉平臺也越來越少,怪不得國腳們到了大場面總是掉鏈子。
再說青訓,大家都知道投入不夠,教練、設施跟不上,很多俱樂部太看重眼前成績,急著出人,反而忽視了長期培養,選拔機制不完善,好苗子被漏掉一大把,更別說農村、山區那些隱藏的“天才球童了,很多人想踢踢不進去,注冊球員才五萬人,這門檻高到離譜,有錢人家的孩子進得多,拼的不光是腳下功夫,還有家庭背景,這種生態下,人才再多也難出“硬核。
不是沒人會踢,而是會踢的都沒機會,或者說,能進國家隊的未必是最該進的那批人,大家都怕失誤、怕背鍋,場上傳來傳去,誰都不敢控球,怕被噴怕丟臉,典型的“能特輸,再加上心理壓力大、經驗不足,遇上高強度比賽就露餡,這種環境下,想靠“靈光一現改變局面,難度比登天還大。
其實看別的國家怎么搞青訓,烏茲別克斯坦花了二十年搞體育學校、足球俱樂部,十幾萬孩子參與,U17、U20成績水漲船高,連球員都能踢進英超、意甲,最后成功進了世界杯,這才是系統工程,咱們這邊一有成績壓力就急功近利,拔苗助長,結果啥都沒撈著,這點確實值得反思。
還有外部因素不能忽視,家長怕孩子踢球耽誤學習,社會上踢球被視為“不務正業,選拔機制又卡著錢和人脈,基層熱情再高也難以傳導到頂層,這就變成了死循環,成績不好就更沒人投錢、沒人愿意送孩子踢球,惡性循環誰也破不了,最后只能靠一兩個“靈光少年來續命,這不是長遠之計。
回看這一年,國足場上確實有亮點,比如王鈺棟、劉誠宇這些00后新星開始冒頭,但經驗和心理素質還差點火候,主力陣容不穩定,關鍵位置容易掉鏈子,教練換得勤,戰術也沒啥新鮮感,大賽場面上一緊張全隊立馬變形,這樣的基本盤,想進世界杯真是天方夜譚。
輿論場上各種“對噴,一邊說球員太菜,一邊說體制有問題,還有人分析轉會政策、青訓機制、外援引進,這些爭議年年有,但核心矛盾一直沒變,國足不是沒人才,是真沒用對勁,大家都在等一個奇跡,但“奇跡不可能年年發生,靠“靈感選手續命不是長久之道。
現在的問題很現實,成績差、體系虛、青訓弱、聯賽水平掉隊,球迷看得明明白白,誰都知道得從基礎做起,給年輕人機會,耐心搞青訓,別總想著一口吃成胖子,不然還得年年擺爛,年年對噴,年年“退錢。
最后得說,足球這事兒急不得,不是“錢砸下去就能開花結果,得靠一代又一代人踏踏實實干,用時間和體系去堆出來,別老想著捷徑,也別總盼著“天降神童,中國足球要是想真進世界杯,得先把地基打牢了,別再畫大餅了,球迷都快等成“考古學家了,這個梗,懂的都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