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0日,菲律賓總統府深夜燈火通明。美國白宮傳來一紙關稅令,菲律賓出口商品關稅瞬間抬升至20%。這份僅寥寥數行的總統親筆信,卻直接擊中了菲律賓的經濟命脈。短短48小時內,馬尼拉比索匯率跌至新低,出口企業電話被打爆,菲律賓全國為之一震。
小動作引發大風暴
中菲在南海的摩擦,早已成為國際政經舞臺的焦點。2023年起,菲律賓不斷加大與美國的軍事合作。軍演頻率驟增,美軍在蘇比克灣、巴拉望等地的存在感節節攀升。根據聯合國貿發會議(UNCTAD)2025年6月發布的數據,菲律賓2024-2025年間用于安全和國防的預算同比增長了近14%,其中對美軍合作經費占據重要比例。
仁愛礁、仙賓礁的爭端讓局勢持續緊繃。菲律賓海警多次拆除中國設置的浮標,補給船與中方海警船對峙的畫面反復播出,成為馬科斯政府刷存在感的“政績秀”。但美方對此的評價卻越來越務實——美國國防部在2025年6月的國會聽證會上,公開強調南海局勢的復雜性,并未承諾會為菲律賓“背書到底”。
中國方面,則通過外交和經濟雙線施壓。商務部統計顯示,2025年上半年,菲律賓對華農產品出口同比下降了21%,榴蓮、香蕉等品類受限最為明顯。北京對菲出口的電子產品、農產品加大了檢驗和許可頻率,導致貨物滯留港口的現象屢見不鮮。馬科斯政府本以為可以借助美國抗衡中國,卻未料到美方會在貿易上“突然襲擊”。
關稅重壓下的菲律賓經濟
2025年7月的關稅升級,直接擊穿了菲律賓制造業的底線。菲律賓出口協會的最新調查顯示,2025年上半年對美出口同比下滑12.4%,半導體、電子元件、成衣和農產品損失最為慘烈。菲律賓對美出口總額約128億美元,涵蓋70%的電子和農產品。關稅調整后,企業利潤蒸發25億美元,直接影響數十萬就業崗位。
財政部內部報告警告,若越南、印尼趁機截胡訂單,菲律賓全年的GDP增速或將下調0.6個百分點。比索匯率在黑市上一度跌破58.9兌1美元,民眾對生活成本上漲的擔憂持續升溫。進口油價走高疊加通脹壓力,社會輿論對馬科斯政府的批評愈發激烈。
菲律賓國內對此反應激烈。大型農企緊急包機,將香蕉送往上海,試圖趕在中秋節前恢復中國市場渠道。然而,外交部內部人士透露,馬尼拉高層難以輕易對華“低頭”,因為美軍此時正與菲律賓軍隊在南海聯合演習,所有雷達畫面實時送往夏威夷的印太司令部。
“盟友”難換貿易豁免
馬科斯政府一度以為,緊隨美國步伐、開放基地、采購軍火,能換來貿易上的豁免與特殊待遇。過去18個月,菲律賓在《美菲自貿升級協議》談判中頻頻讓步。數據顯示,菲律賓已同意中程導彈進駐蘇比克灣,并將四個重要基地向美軍開放。2024年,菲律賓與美國的防務合作協議預算同比提升了26%,成為東南亞對美軍依賴度最高的國家。
但特朗普政府的實際行動卻是“只認利益不認盟友”。7月10日的關稅升級信,理由直接了當:2024年美菲貨物貿易逆差達49億美元,比前年擴大10%。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6月發布的貿易報告也明確指出,東南亞國家在貿易逆差問題上“必須承擔更多責任”。信中末尾的警告——“若菲方采取報復,稅率再提”——讓馬科斯團隊讀后臉色鐵青。
更令人無奈的是,白宮談判備忘錄曝光,美方要求菲律賓將數字服務稅從12%降到6%,并將TikTok菲律賓業務納入“可信供應商”白名單。實質上,這是要求菲律賓進一步開放數字經濟市場,削弱自身對本土服務的保護力度。美國商務部人士透露,關稅政策的目標是迫使菲律賓在數字經濟、半導體、農產品采購等領域全面向美方開放。
特朗普在競選集會上的一句話——“如果菲律賓不付更多保護費,就讓中國去幫他們賣香蕉”——更是將馬科斯推向輿論風暴中心。
馬科斯的“贖罪之旅”?
7月11日,菲律賓外交部長公開宣布,馬科斯將在7月下旬親赴華盛頓,試圖“搶救”貿易談判。總統府公布的36小時行程表,密不透風:先與美國商務部長商討香蕉配額,再與國防部長談軍事采購,最后才是與特朗普的核心會面。
菲律賓團隊準備了三套方案,每一項都用詳實數據支撐:一是承諾三年采購120億美元的美國液化天然氣,以大單換取關稅下調,能源部預計此舉可令菲律賓電價下降30%;二是承諾將半導體后段封測產能遷往美國得州,創造8000個藍領崗位,幫助美方減少對華供應鏈依賴12%;三是同意美軍偵察機常駐巴拉望,為美第七艦隊擴大偵察半徑400海里,用安全換經濟喘息。
但馬科斯面臨的不僅僅是美方的“胃口”。菲律賓媒體將此次訪美稱為“贖罪之旅”,專欄作家直言:“他得用20%的代價買回100%的臉面,問題是華盛頓只收現金,不收道歉。”總統府內部也承認,談判方案無論哪一條,都需要在國內承擔巨大的政治風險。
夾縫中的馬科斯政府
菲律賓政壇風雨飄搖,支持率下滑成為新常態。據亞洲巴羅媒體(Asia Barometer)2025年6月民調,馬科斯支持率已跌至42%,較中選時下滑16個百分點。反對黨加緊推動彈劾副總統莎拉,杜特爾特家族在地方組織抗議,社會不滿情緒不斷發酵。
菲律賓夾在中美之間,南海問題激怒中國,貿易問題被美國卡脖子,國內輿論對政府“押錯寶”的批評層出不窮。越南為爭取美方關稅豁免,談判半年也僅獲20%的標準線,柬埔寨甚至未能入局。菲律賓想將稅率降至15%以下,代價是開放市場、讓步主權,輿論壓力隨之暴漲。
產業結構本就脆弱,半導體、紡織、農產品等勞動密集型行業利潤微薄。菲律賓出口美國的半導體利潤率本就不足10%,現在被關稅壓縮到個位數,企業紛紛尋求中國、東盟市場轉型。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菲律賓對華出口雖增長8.7%,但總量仍難以補足對美出口損失。工廠老板們不得不考慮重建產品認證流程、調整物流網絡,政府被迫出臺補貼政策以緩解企業壓力。
馬科斯家族的政治根基在北部伊洛科斯地區,如今地方勢力反彈,副總統莎拉地位愈發動搖。經濟惡化疊加政治危機,馬科斯政府的執政合法性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區域影響與全球博弈:“盟友”成了籌碼
美國對東南亞國家的關稅重壓并非孤例。泰國、印度尼西亞近期也在與美方談判豁免,但都被要求開放本土市場、限制與中國的合作。美國貿易政策的“利益優先”原則,已成公開秘密。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USITC)2025年6月發布的報告顯示,東南亞制造業逐步向美國產業鏈靠攏,但整體議價能力有限。
東盟國家紛紛尋求多元化出路。菲律賓雖然2025年上半年對華出口增長,但被美方施壓后,轉型進展緩慢。中國“一帶一路”倡議與東盟內部貿易成為菲律賓政府的新選項,但轉型期間企業承受巨大壓力,失業、動蕩在所難免。
美國用關稅武器的效果正在遞減。全球供應鏈正經歷重新洗牌,菲方要想“破局”,必須平衡中美關系,避免再度成為大國博弈的犧牲品。區域經濟合作、技術升級、產業多元化,正成為菲律賓擺脫困局的必由之路。
參考資料: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將中國惹怒后,菲方收到美國一封信,求見美方的馬科斯,心碎了一地
2025-07-18 13:10·曙光瞭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