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宮簽字落定,特朗普親口確認“可能訪問中國”,一場牽動全球的元首外交背后,是關稅大棒下美國霸權遭遇的前所未有反彈。
7月19日,白宮正式簽字確認美國總統特朗普將訪華,特朗普在空軍一號上面對記者追問時,輕描淡寫甩出七個字:“可能訪問中國”。
這短短幾個字終結了數月來的外交猜測,將焦點轉向了訪問時間與議程,兩個時間窗口浮出水面:9月出席中方重要活動,或是10月下旬借APEC峰會與東盟會議之機順訪。
訪華敲定
特朗普訪華行程背后,美方近期動作頻頻,短短數日內,美國在四個關鍵領域作出實質性讓步:芯片戰場首現松動,7月初美國商務部通知西門子等企業恢復對華出口芯片設計軟件。
能源領域同步解禁,乙烷出口禁令解除后,滯留在墨西哥灣的八艘貨輪終于駛向中國港口,航空領域出現突破,7月3日通用電氣獲準向中國商飛C919供應發動機。
暫停的LEAP-1C發動機許可證重新激活;甚至在遙遠的南極,美國主動縮減70%科研預算,為中國極地科考騰出戰略空間。
特朗普本人的對華調門出現罕見軟化,白宮簽署《全面遏制芬太尼販運法案》時,更公開承認中國“幫了大忙”,要知道,他曾經以芬太尼問題為由對中國商品加征20%關稅。
白宮內部人士透露,在閉門會議中特朗普常是“最不鷹派的聲音”,態度軟化幅度令幕僚驚訝,這種轉變與一個時間節點密切相關。
特朗普對出席中國9月重要活動展現濃厚興趣,這場大國儀式恰能彌補他在國內未能舉辦閱兵的遺憾。
全球反擊關稅大棒
特朗普的“友好姿態”背后,是其關稅政策正遭遇全球性反彈,7月初,美國揮舞關稅大刀砍向全球:向20多國發函加稅,對百余國家統一征收15%-20%關稅,對巴西的商品關稅更飆升至驚人的50%。
巴西總統盧拉的反擊直擊要害,“2024年美國對巴貿易享有70億美元順差,過去15年累計順差高達4100億美元,要征稅也該是我們對美國征稅!”
更大的地緣經濟地震正在改寫貿易版圖,7月15日,歐盟突然宣布與印度尼西亞達成推進自貿協定的政治協議,這個擁有2.7億人口的金磚成員國成為歐盟擺脫美國市場依賴的新支點。
此前歐盟已與7億人口的南方共同市場(巴西、阿根廷等)簽署自貿協定,歐洲自由貿易聯盟也與泰國簽約,這種多點開花的自貿網絡建設,本質上是對美國經濟霸權的集體避險
印度外長蘇杰生7月中旬突然現身中國峰會并進行正式訪問,這是印巴關系惡化后印度高層首次訪華,此前特朗普試圖拉攏印度對華加稅,如今莫迪政府用實際行動宣告:中印關系這桿秤,遠比被美脅迫重要。
芯片“松綁”暗藏玄機
在所謂對華“善意釋放”中,芯片領域的動作最耐人尋味,美國近期允許英偉達向中國出售H20芯片,看似放松技術封鎖,實則暗藏戰略陷阱。
美國放行的并非尖端產品,而是經過精心篩選的“次級貨”,這種有限度的解禁雖能緩解中國部分燃眉之急,但美國仍牢牢掌握半導體技術制高點。
其核心意圖是用“甜頭”延緩中國自主研發高端芯片的決心,維持其對美國技術的戰略依賴,這種策略被專家稱為“技術陷阱”。
如果中國企業滿足于“勉強可用”的進口產品,加大自主創新投入的緊迫性必然減弱,美國以此“積極信號”為籌碼,意圖在談判桌上撬動中國在核心敏感議題上的讓步。
芯片博弈折射出中美第三輪談判的深層邏輯,談判議題直擊要害:中國軍用稀土出口管制與美國對華高端芯片技術封鎖,每一項都牽動兩國戰略安全和產業命脈。
特朗普明言訪華“可能”成行,這取決于第三輪談判成果的“豐厚”程度,若能突破中國軍用稀土出口瓶頸,對嚴重依賴稀土資源的美國軍工復合體將是重大利好,足以成為特朗普回擊國內質疑的外交功績。
南海較量與能源博弈
軍事領域的交鋒仍在持續,就在中美外長吉隆坡會談后不到48小時,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凱勒在菲律賓馬尼拉論壇上大放厥詞,污蔑中國在南海實施所謂“欺凌策略”,更承諾美軍將“在必要時參與戰斗”。
王毅外長早已在會談現場筑起法理高墻,針對所謂“南海仲裁案”,他一針見血指出:這個由菲律賓單方面提起的仲裁既未履行事先協商義務,更違背《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精神,從程序上就是違法產物。
該仲裁庭將50萬平方米的太平島貶為“巖礁”,這種違背常識的判定暴露其法理裸奔的本質,更具諷刺意味的是戰場實況,當美航母“華盛頓號”高調進入南海自稱支持菲律賓時。
解放軍開展海空兵力戰備警巡黃巖島之際,這艘巨艦卻選擇隱匿在馬尼拉港,不愿與解放軍正面交鋒。
能源領域的地緣博弈同樣激烈,7月,特朗普突然對俄烏沖突發出“攤牌聲明”:若50天內戰火未熄,將對俄羅斯加征100%關稅,并對購買俄油國家采取同樣措施。
中國作為俄羅斯能源最大買家,2025年中俄貿易額高達2500億美元,自然成為此政策的主要目標,面對威脅,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的回應斬釘截鐵:“脅迫和欺壓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就在中國表態后,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立即“降調”,表示可能延長8月12日到期的90天關稅暫緩期,并透露中美談判進展良好,華盛頓內部的政策分裂暴露無遺。
多國貿易代表在簽署自貿協定的筆尖落下時,特朗普的關稅武器正在生銹,巴西總統盧拉退回白宮信函的動作成為歷史性畫面;瑞士忙著簽新自貿協定。
歐盟與印尼握手的溫度還未散去,這些鏡頭拼湊出單極霸權黃昏的完整圖景,芯片解禁的“次級貨”沒能迷惑中國科技自主的決心,芬太尼問題的“感謝”掩蓋不了談判桌上的籌碼算計。
當特朗普最終踏上中國土地時,他必須明白:太平洋足夠寬廣,但容不下霸權主義的興風作浪,談判桌足夠結實,但承不住出爾反爾的反復無常,世界向美國發出的集體賬單,終究要用平等尊重來支付。
信息來源:
提起芬太尼,特朗普又改口:中國幫了大忙——2025-07-17 08:21·觀察者網
特朗普稱中國將判處這類人員死刑,外交部回應——2025-07-17 16:15·環球時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