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丨熱點丨軍事丨為農
這里,是龍牙正在爬的一座山。
大型有人駕駛艦載機航母本身面臨淘汰。
現在很少有人意識到航母其實要比戰列艦便宜很多很多,但是最終還是更便宜的航母淘汰了更貴的戰列艦,成為海上決戰的主力艦。這個跟我們平時“貴的就是好”的潛意識認知相抵觸,結果搞成了一個冷知識,實際上軍事領域很多知識都跟日常經驗相抵觸,非常反常識。軍事,是以命相搏、不死不休,本身就跟講究妥協與合作的日常生活相去甚遠,戰爭是我所見過跟日常生活最沒關系的一種東西,因此,不要拿“常識”去判斷軍事。
軍事上也遠不是“貴的就一定厲害”,因為便宜產品可以用數量碾壓你,在正確戰術指導下,便宜貨碾壓貴的玩意兒的例子比比皆是。
到今天,大型航母,核動力、有人駕駛艦載機,運行費用是極其昂貴的,即使以美國的體量,鼎盛時期養11艘就是個極限了,再多他也吃不消。同時大型航母的效費比相當低,能夠提供的戰斗勤務與其高昂的運營費用比起來沒有想的那么劃算。
一艘大型航母,可是一大筆軍事資產在海上漂。
不說別的方面,僅僅談飛行員。我們經常說一名空軍飛行員的培養費用以及在他身上花掉的錢,往往會比跟他體重一樣的黃金還要貴。因此通常我們都鼓勵飛行員在遇到危險的時候跳傘,即不是十分必要的情況下沒必要去挽救飛機,直接跳傘就是了,飛行員比飛機貴。同時,我們都知道海航艦載機飛行員可要比普通空軍飛行員昂貴多了,需要的訓練時間和經驗都要比空軍普通機場起降的飛行員高得多,說他價值兩個他那么重的黃金,不過分吧?
而大型航母上往往搭載了好幾十個這樣的“金娃娃”。
光這些飛行員幾十號人就值幾十億,更不要說航母艦體、反應堆、艦載設備、那么多飛機、彈藥、航海航空運作人員,毫不夸張的說這就是一個大型國企飄在海上。無論是人力資源成本還是軍事資產,一艘大型航母都毫不遜色一家大型國企,或者一家中等規模的銀行、或者一個強三線城市的財富。很多人容易低估軍事資產的昂貴程度,這些都是實打實的財政收入建造的,其價值用一般貨幣來衡量并不準確,其中還有一部分是稅收成本和對經濟的負面影響因素。算上這些,讓如此大量的財富就這么漂在海上無論如何都是個讓人心驚膽戰的問題。
但是,在冷戰期間,地球上缺乏真的能夠有效擊沉這個“海上大企業”的武器彈藥。
整個20世紀無論是飛機還是艦船這種武器平臺,還是導彈這種彈藥,實際上都無法完成對航母作戰編隊的突防,無法突破防空網。即使是蘇聯當年的所謂“飽和攻擊”也僅僅是試圖用天量的導彈去堵塞航母編隊的火力通道,這些彈藥抗電子干擾能力非常有限,傳感器性能拉胯,智能化水平不足,飛行性能相當差。
蘇聯的導彈設計都有一種“莽”的思路在里面,彈頭大、速度快,但飛行品質相當成問題,光榮級巡洋艦配備的P1000導彈在飛行中段幾乎沒有什么機動能力,導彈飛行軌跡幾乎就是一條直線,甚至能夠被F-14“雄貓”給攔截掉。在20世紀70、80年代可能還會造成一定的威脅,在今天看來這玩意兒跟廢鐵唯一的區別就是它會爆炸。
蘇聯解體后美軍航母更是在大洋上橫行無忌,大型有人駕駛戰機航母更是成為了霸權主義的象征,像二戰之前的戰列艦一樣成為海上強權的“標志”,這使一部分軍迷朋友們產生了一種偶像崇拜。
到今天,讓如此天量的財富就這么漂在大洋上并不是一個非常明智的事情。
1、傳感器體系今非昔比。可見光波段監視衛星、合成孔徑雷達成像衛星、大型遠程長航時無人機、高超音速偵察無人機,已經可以讓大洋變得“全透明”。
合成孔徑雷達成像幾乎不受天氣影響,分辨率相當高,直接對金屬敏感因此很難做偽裝欺騙,是大洋偵察航母的不二之選。同時高空長航時無人機、升空氣球等等補盲手段,足夠填充大洋任何一個角落的偵察感知網絡,實現精度相當高的定位、追蹤。
沒搞過指揮作業的人很難理解這個定位追蹤效率的可怕之處,結合自有衛星定位網絡,能夠做到對航母這種大型目標10分鐘/次以下的定位頻度,100米以內的定位精度,這樣平臺/彈藥實施打擊的時候直接會被引導到不高于10分鐘之前/100米范圍之內的目標區。以航母最高航速30節為例,至多跑出去9000±100米,這個范圍已經在彈藥的AI協調自主多方向打擊范圍內了。
2、彈藥性能今非昔比。簡單來說,導彈在這個范圍內能夠依靠數據鏈自己協同,高超音速攻頂的、亞音速掠海的、超音速掠海的、超音速復雜機動的、亞音速末端超機動的、雷達隱身的,多個方向多種攻擊方式一起上,這才是真正的“超飽和攻擊”。
與冷戰時期蘇聯一味提高速度使用巨型戰斗部這種比較“莽”的方式不一樣,現在彈藥的技術水平提升,更多是在壓縮航母編隊的“傳感器通道”。蘇聯指望的是通過導彈數量和速度,去換美方航母編隊的導彈發射架數量,這種思路在垂發系統問世以后實際上已經是個笑話了。而“傳感器通道”是個永遠繞不過去的坎,拉胯的雷達性能導致美軍航母編隊湊不夠那么多雷達去盯住每一枚來襲導彈。
多方向、多角度、多手段突防的導彈群,簡單點說就是你必須要有某種“多頻段”工作的雷達,才能盯住每一枚來襲導彈。簡單的堆砌雷達數量是沒有用的,各種手段來襲的導彈需要瞄準不同方向、工作在不同頻段,獲取的數據卻必須要合成集成,統一調度火力,才有可能扛過這一波導彈群襲擊。
就這一條對于現在的美軍簡直難于登天。
雷達性能不足,波束合成受到發射單元影響已經沒法跟中國比,因為這玩意兒需要一個東西:稀土。
高端數據鏈研發也很成問題,同樣是卡在稀土材料上,即使獲取了數據也沒法傳輸。
火力調度算法上也困難,老一批優秀程序員們退休后,你指望誰去寫這些算法呢?印度阿三嗎?
3、出動效率今非昔比。航母打擊群出動閉環至少包括艦載機起飛——編隊——飛行——發射——評估五個環節;
現代遠程超音速武器出動閉環只有發射——評估兩個環節。
這個效率是無法彌補的。
航母要作戰,真的打到別人,你首先得放飛作戰飛機,這些飛機完成編隊之后以亞音速巡航飛老長一段時間,完成突防以后平臺本身得進入敵人的防區內部投射普通彈藥;或者在防區外投射防區外彈藥,等這些彈藥飛行一段時間之后才能命中目標,最終完成效能評估;
不好意思,我鷹擊21。
055完成整個打擊閉環就倆步驟,在戰場支援體系提供的一切輔助之下發射鷹擊21這些超遠程彈藥,然后讓戰場支援體系去評估打擊效果就完了,沒有冗長的打擊準備和打擊閉環。
無論是攻還是防,大型航母的時代都已經過去了,對于大洋決戰這種作戰來說,航母是個類似于戰列艦一樣的老舊過時作戰思維。當然我們要承認,航母在大國欺負小國的濱海作戰中依舊是無可匹敵的神器,依靠武器裝備代差用航母懟別人海岸線上肆無忌憚的轟炸別人,對于小國來說依舊是個噩夢。
但是對于擁有完整戰場支援體系、有超遠程彈藥的大國,這是在找死。
已經不記得有多少年美軍航母沒來中國海岸線附近炫武耀威了,還挺想他的。
僅僅就大洋決戰,也就是中美兩國海軍主力艦隊海上對決這一種作戰樣式而言,一種新的作戰樣式已經出現在海平面之上了:
055之類大型驅逐艦、巡洋艦是火力中心;
076等中型無人機航母是防空中心;
018等大型有人駕駛艦載機航母是空中指揮和態勢感知中心。
依次呈一、二、三線配置,
擁有射程優勢的055頂在最前方,以自身的雷達、聲吶和其它傳感器,保證自身對海、對潛安全,快速前出完成導彈發射后立即后撤到編隊的防空圈之內;
擁有無人機優勢的076在第二線,以自身數量優勢,比如一個編隊2~3艘,快速放飛大量無人機支撐起編隊的防空網。反正當今高水平空戰早就不需要打空中格斗了,超視距空戰是主流,這些任務讓無人機完成沒什么問題,無論是A射B導還是別的什么作戰樣式,無人機航母撐起一個編隊的防空網是完全可以的,同時價格相對低廉、配置分散,三艘076不一定頂得上一艘018福建艦的價格,相對不會集中那么多軍事資產在一個點上;
擁有大型飛機優勢的018及后續型號在第三線,縱深最大、防衛最嚴密,有人駕駛的大型隱身長航時戰斗機,有人駕駛的預警機,以及電子戰飛機、加油機等保障戰機都是可以放飛的,可以作為空中信息節點和態勢感知節點,負責“頭部”的工作。
簡單說,055是“拳”,打人;076是“身”,扛打;018是“頭”,指揮。
到現在為止還有不少人拼了命也要把076的作戰定位往“兩攻”上面靠,這個跟拼命也要把殲36往“殲轟”上面靠,是一種心理:打死都不敢信、也不愿意相信作戰體系方面美國已經落后了。
有更好的作戰樣式不去用,非要跟人玩兒“對對碰”,非要去玩“斗獸棋”,非要把一種新概念作戰平臺拿去舊體系里面找到對應的類似物,是一種很幼稚的行為。
未來(2035年之前)中國海軍航母編隊的發展可能會是這樣一種形態:
1、兩個方向三個航母作戰群,太平洋西部一個、南海及澳大利亞地區一個、印度洋及紅海海域一個;
2、每個航母作戰群包括:大型有人駕駛艦載機航母1~2艘、076無人機航母3~5艘、055驅逐艦4~7艘;
3、人民海軍遠洋作戰集群總共包括:
1)大型有人駕駛艦載機航母4~6艘,包括現有017、018,新建核動力電磁彈射航母2~3艘,其中現有016退役或轉為訓練艦,不具備固定翼預警機放飛能力的017作為預備隊,018以上為主力;
2)中型無人機航母6~9艘,包括現有076及改進型號,帶有電磁彈射器和無人機回收系統,076本身可能具有一定的探索驗證任務,不一定就是這種主力航母的最終形態;
3)055或者更新的導彈驅逐艦/巡洋艦15~20艘,帶有超遠程高超音速反艦導彈和多任務垂直發射系統,防空反艦(近程)反潛能力僅僅是確保自身安全的一種手段,主要任務是對海打擊;
4)戰場支援體系,以戰略支援部隊的天基、陸基超視距和臨時升空平臺的傳感器網絡為基礎,以數據鏈和數據中心為主體,構建一個全時全海域偵察監視體系,負責C4ISR中“ISR”的部分;
4、近岸防御和保障支持艦隊,第一島鏈內部海防,以及遠洋電子偵察、后勤保障等等復雜保障勤務,這個比較繁瑣也就不一一列出了。
這就是不會按照016、017,或者018福建艦的模板大批量建造的真正原因,可能福建艦及以上的型號大型有人艦載機航母,最終數量也不會超過3~5艘,再想看到11艘以上核動力大型航母的“輝煌”恐怕是不大可能了。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自己的輝煌。
雖然沒有齊刷刷11艘大航母編隊的那種氣勢,但10艘無人機航母/3~5艘大航母,也是另外一種氣勢,難道11艘核航母編隊不比當年的戰列艦編隊更威猛?不是嘛。當年戰列艦時代遮云蔽日的戰列艦煙囪排出的濃煙,在今天看來恰恰是落后的象征,小日子過得非常艱難的小日本當年耗盡全部國力攢出來的“大和號”戰列艦,最終淪為武裝游輪飲恨海底,這個教訓還是要借鑒的。
何況美國人自己現在都沒法支撐11艘大型航母的運作了……
很顯然,傳統美式航母作戰群,在人民海軍新式作戰體系面前跟幼兒園小朋友一樣毫無還手之力,看不到、打不到、跑不掉,一旦開戰就是個單方面屠殺:航母跑不掉,天量的軍事資產就那么擺在洋面上任人宰割;艦載機打不到,先得跟大量無人機打完了空戰才有機會發射彈藥;傳感器看不到,升空平臺、預警機要面對PL-17以上遠程空空導彈的獵殺,面對隱身無人機的圍剿,很難覆蓋整個洋面。
偶像崇拜要不得,時代變了,大人,拿步槍當弓身要不得。
點擊查看推薦文章:
作者簡介:龍牙是一名曾在西藏戍邊數十年的退伍軍人,他熱愛文學和寫作,對時政問題、社會新聞有著獨到的見解。歡迎關注公眾號“龍牙的一座山”、小號“黃科長銳評”。
感謝您的閱讀,更多精彩文章請點擊名片后臺回復關鍵詞,如“精彩推薦”、“中美關系”、“軍事”、“毛澤東”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