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一生中為別人題詞無數,最知名的就屬家喻戶曉的小英雄劉胡蘭。
一個15歲的農村姑娘,一個普通的女共產黨員,劉胡蘭面對敵人的脅迫,絲毫不退縮,從容地走向鍘刀,壯烈犧牲,成為我黨歷史上已知的犧牲年齡最小的共產黨員。
1932年劉胡蘭出生在山西省呂梁市文水縣云周西村的一個窮苦農民家庭,作為戰亂時期的小女孩,劉胡蘭很小就參加革命活動。
她所在的山西地區不僅是華北日軍的勢力范圍,也是八路軍、晉綏軍的活動范圍,劉胡蘭在村里積極參加兒童團,以年幼的身份做掩護,做搜集情報、傳遞情報的工作。
久而久之,她的組織能力慢慢凸顯,14歲時成為中共預備黨員并擔任村里婦聯主任。此時抗戰已結束,國軍已開始進犯山西的文水縣。
當時為了保存革命力量,很多我黨同志都轉移到安全地方,年幼的劉胡蘭堅決要留下了繼續作斗爭。當他留下來的那一刻,危險已經在一步步逼近她。
1947年1月12日,敵人派兵突襲包圍了云周西村,并且逮捕了劉胡蘭、石三槐、石六兒、張年成、石世輝、劉樹山、陳樹榮七人。
敵人先后當著劉胡蘭的面,把另外六人一個個都鍘死,想以這種慘無人道的行徑來迫使15歲的劉胡蘭就范。可劉胡蘭并未屈服,表現出鐵血錚骨,毅然決然地走向了鍘刀,生命永遠定格在了15歲。
劉胡蘭的犧牲,她用自己寶貴的生命和對黨的無限忠誠,書寫了一個共產黨員的高尚氣節,事跡迅速傳遍全國,連毛主席都知道了此事,感到非常痛惜。
兩個月后的3月26日,毛主席親自題寫了:“生的偉大,死的光榮”8個大字表達對劉胡蘭的贊美。可惜在戰爭時期,毛主席的這幅題詞稿不幸遺失了。
十年后,為了紀念劉胡蘭烈士逝世十周年,共青團山西省委再次提請毛主席為劉胡蘭題詞,1957年1月9日,毛主席第二次為劉胡蘭親筆題寫:“生的偉大,死的光榮”8個大字,一直保留至今。
毛主席破例為一位英雄烈士前后兩次題詞,是非常罕見的。然而,還有一位英雄,他犧牲時與劉胡蘭年紀相差無幾,當人們請求毛主席題詞時,毛主席卻婉拒了。
被毛主席婉拒題詞的烈士就是解放軍戰士董存瑞。無非就是一句話的事,毛主席為何婉拒題詞呢?其實有更大的考量。
1929年出生于河北張家口市懷來縣的董存瑞,童年經歷和劉胡蘭差不多,也當過兒童團團長,暗地跟日軍作斗爭,還被譽為“抗日小英雄”。
董存瑞于抗戰勝利前夕參加八路軍,在此后的戰斗中表現得很勇敢,先后立大功3次、小功4次,獲3枚“勇敢獎章”、1枚“毛澤東獎章”,也算是戰功赫赫的英雄。
可惜在1948年攻打隆化城時,危險出現了。敵人在隆化城有多個碉堡,而董存瑞就擔任爆破組組長,當他帶領戰士炸毀了很多碉堡后,準備為連隊進攻開辟道路,誰知又突然冒出一個火力極強的碉堡。
董存瑞主動請纓,準備親自炸毀配備有重火力的碉堡,到了目標地發現暗堡距地面超過身高,兩頭橋臺又無法放置炸藥包。
面對不斷倒下的戰友,董存瑞毫不猶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藥包,右手拉燃導火索,誓與敵人同歸于盡,減小了戰友的傷亡。炸藥包爆炸前,董存瑞高喊:“為了新中國,沖啊!”犧牲時,僅有19歲。
劉胡蘭和董存瑞一樣,犧牲時均不滿20歲,都是為了革命的最終勝利,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1956年時,國家批準在河北隆化縣修建董存瑞紀念碑,于是當地民眾就希望毛主席能為董存瑞題詞,負責陵園籌建工作的冀興坡就帶著當地民眾的期望親赴北京,希望能實現這個愿望。
毛主席得知后,并沒有答應這個請求,而是把題詞大事交給了朱老總。朱老總鄭重題寫:“舍身為國,永垂不朽”8個大字。
當人們還在疑惑,毛主席為何能給劉胡蘭兩次題詞,卻不肯給董存瑞題一次呢?
毛主席解釋說:劉胡蘭是群眾,董存瑞是軍人,所以還是請總司令題合適。
這種解釋令人感動,說明了毛主席非常尊重朱老總,也從側面展示了兩人偉大的友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