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持續高溫,南京市第一醫院每天都會接診2—3名熱射病(中暑)患者。7月7日晚上,該醫院急診醫學科收治了一位在家因中暑暈倒的86歲老人李大爺。
李大爺和兒子一起居住,兒子平時叮囑他要開空調,不要心疼電費。7月7日是周一,李大爺的兒子正常去上班,老人獨自在家。下午快4點時,李大爺突然暈倒在地。所幸兒子通過家中監控及時發現異常,立刻撥打120急救電話尋求幫助。120急救人員迅速將李大爺送往南京市第一醫院急診,經診斷,李大爺是熱射病,經過緊急救治,李大爺轉危為安。
南京市第一醫院急診醫學科副主任劉曉東提醒,近期南京氣溫居高不下,最高溫度超過35℃是常態,局部地區體感溫度甚至更高,氣象臺已經發布高溫黃色預警。在這樣的高溫環境下,人體散熱困難,中暑風險顯著增加。尤其是老人、兒童、孕婦以及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身體對高溫的調節能力較弱,更易成為中暑的“受害者”。特別是老年人對溫度的敏感度會下降,有時候已經很熱了,自己卻沒感覺,等到出現頭暈、心慌時,往往已經比較嚴重。更危險的是,老年人大多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病,高溫會加重心臟和血管的負擔,中暑后更容易引發并發癥。
一定要告訴家中老人,高溫天開空調不是“浪費”,而是“保命”。前文提到的李大爺兒子回家后發現,雖然李大爺開了空調,但當天家中的空調出故障“罷工”了,而李大爺因為對溫度不敏感,沒能覺察到家中空調異常情況,最后導致自己在家中暑。
中暑并非突然發生,而是有一個漸進的過程,通常可分為三個階段。先兆中暑時,身體開始發出警報,出現頭痛、頭暈、口渴、多汗、四肢無力發酸、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等癥狀,體溫正常或略有升高。若能在此時及時察覺,將患者轉移至陰涼通風處,補充水分和鹽分,癥狀通常可得到緩解。輕癥中暑除了先兆中暑的癥狀外,體溫升高至38℃以上,伴有面色潮紅、大量出汗、皮膚灼熱,或出現四肢濕冷、面色蒼白、血壓下降、脈搏增快等表現。此時,需立即采取降溫措施,并及時補充水分和電解質。重癥中暑是最嚴重的階段,包括熱痙攣、熱衰竭和熱射病三種類型。熱痙攣是高溫下大量出汗導致電解質紊亂,引發肌肉疼痛或抽搐,體溫一般正常。熱衰竭是體液和鹽分嚴重缺失,出現頭暈、惡心、虛弱等癥狀,體溫可能輕度升高(一般<40℃)。熱射病則是體溫調節系統完全失效,體溫超過40℃,伴隨意識障礙,屬于醫學急癥,需立即搶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