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書法一途,楷書法度森嚴,其規整的結字和用筆缺少隨意性和流動性,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書家個性的表現和感情的抒發,縮小了書法家創造自我的空間。所以,寫楷書最難突破前人窠臼,最難成就一家面目。
今天為大家介紹300年來公認的兩位清代歐楷大師,看看他們的作品對歐體有何保留,有何發展?
1、姚孟起
姚孟起,字鳳生,一作鳳笙,吳縣(江蘇蘇州)貢生。以書名,正書宗歐陽詢,嘗臨九成宮醴泉銘逼肖。隸書略仿陳鴻壽。兼治印,得蔣仁秀勁之氣。偶作畫,古拙如金農。被譽為“歐陽詢以后,一人而已。”
姚孟起楷書《臨九成宮宋拓本》
2、黃自元
黃自元(1837~1918),字敬輿,號澹叟,湖南安化縣龍塘鄉人,清末書法家,實業家。自六歲始,從祖父德濂習字。初學顏真卿、柳公權,接著又學歐陽詢、王羲之、王獻之等歷代帖學大家。其字學誰像誰,學一家成一家。少小就名滿鄉里。后來,他幾次參加科舉考試,其書法上的成就也為其榮登皇榜立下了汗馬功勞。被譽為“清朝楷書第一人”。
黃自元的楷書盡管有個人風格和面目不鮮明,得整肅而失靈動,多法度而少情趣的種種問題,但其能自成一派,受皇家垂愛,得大眾歡迎,同化一朝一代的審美趣味,引領一代書風,那也絕對是功德千秋的事。哪怕有人貶其為“館閣體”,然而“館閣體”也是獨立一體,在書法史上自當有其重要的位置。
黃自元楷書間架結構九十二法
圖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