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孩子就像種莊稼,種子好不好重要,可日常澆水、施肥、修枝更關鍵。
一個母親合不合格,不在給孩子穿多貴的衣服、報多少個輔導班。
看的是孩子長歪了敢不敢扶,走錯了路會不會引,心里是不是裝著孩子的長遠。
就像倪萍說的:“母親的愛,不是把孩子摟在懷里,是教他走路,哪怕看著他摔跟頭。”
老話也講“養不教,父之過”,可對孩子來說,母親的影響往往更細、更深。
一個合格的母親,不用事事做到完美,做好這三件事,孩子心里就有了根。
一、教孩子“明事理”,不護短不縱容,讓他知道啥該做啥不該做,古人說“養不教,父之過”,母親的“教”藏在日常里
《三字經》里說“子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可家里的“嚴”,多半是母親先立的規矩。
我鄰居王嬸,孩子小時候搶了別家小孩的玩具,她沒說“孩子小不懂事”,而是拉著孩子去道歉,還讓他把自己最愛的拼圖送給對方。
她說:“現在護著他,將來社會可不會慣著他。”
有的母親就不一樣,孩子在外面闖了禍,先怪別人不對。
孩子說謊被戳穿,還幫著找借口。
結果呢?孩子越來越沒規矩,長大才發現,沒人愿意跟不講理的人打交道。
老話講“玉不琢,不成器”,母親的“教”,不是打罵,是讓孩子知道邊界。
知道打人不對,說謊丟人,犯錯了要認。
這樣的孩子,走到哪兒都讓人待見。
二、給孩子“松綁”,不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到孩子身上,讓他有自己的主意,古人講“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他走路比抱著他走更重要
《顏氏家訓》里說“父子之嚴,不可以狎;骨肉之愛,不可以簡”,母親的愛,該有溫度也有尺度。
我表姐的女兒不愛學鋼琴,就愛畫畫,表姐沒逼著她練琴,反而給她報了繪畫班。
現在小姑娘的畫常被學校展覽,人也越來越自信。
表姐說:“孩子有自己的路,我能做的就是幫她看清方向。”
反觀有的母親,自己沒考上大學,就逼孩子必須考名校。
自己覺得教師穩定,就死活不讓孩子學藝術。
孩子活得像個提線木偶,要么叛逆反抗,要么沒了主見。
老話講“強扭的瓜不甜”,母親的“放”,不是不管。
是相信孩子能自己做選擇,哪怕選的路難走。
這樣的孩子,才有勇氣面對人生的風風雨雨。
三、自己“立得正”,不說一套做一套,用行動給孩子做榜樣,古人說“其身正,不令而行”,母親的樣子就是孩子的鏡子
《論語》里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母親怎么做,孩子就會怎么學。
我姥姥沒讀過多少書,可她總說“過日子要實在”,自己平時省吃儉用,卻常給鄰居送些自家種的菜。
我媽現在也這樣,對人熱心,做事踏實,我們姐弟幾個看在眼里,自然也學著做。
有的母親嘴上讓孩子孝順,自己卻對老人甩臉色。
要求孩子誠實,自己卻當著孩子的面說瞎話。
孩子心里跟明鏡似的,你說的再好聽,他也不信。
老話講“有樣學樣”,母親的“行”,比說多少大道理都管用。
你善良,孩子就不會刻薄;你勤奮,孩子就不會懶惰。
這種刻在骨子里的影響,能護著孩子走很遠的路。
說到底,合格的母親,不是天生的超人。
是愿意花心思教,舍得放手讓,堅持好好做。
孩子的品行里,藏著母親的影子。
孩子走得穩不穩,看得不是他飛多高,是腳下的根扎得深不深。
而這根,就是母親用心種下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