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際在線消息,韓國總統辦公室宣布,總統李在明已向亞太經合組織成員領導人致信,正式邀請出席今年10月31日至11月1日在慶州市舉行的APEC峰會。這場看似常規的外交動作,實則是李在明政府上任后推動外交布局的關鍵一步。
對李在明而言,這場峰會不僅是多邊外交平臺,更是新政府展示外交能力、修復尹錫悅時期受損國際形象的關鍵契機。尹錫悅執政期間,韓國因過度追隨美國外交政策,與中俄等國關系持續緊張,半島局勢也因尹錫悅的激進表態多次陷入危機。如今李在明接棒,亟需通過一場高規格國際活動重塑韓國“負責任伙伴”形象。慶州作為韓國歷史文化名城,曾舉辦過多次重要國際會議,選擇此處既符合APEC對舉辦地“具備完善會議設施”的要求,也暗含李在明希望借歷史底蘊為峰會增添“和解”象征意味的考量。
李在明(資料圖)
然而,就在李在明積極推動APEC外交時,另一場外交考驗正悄然逼近——美國近期對韓國發起的關稅施壓。7月初,美國總統特朗普通過社交媒體公布新一輪加征關稅清單,韓國鋼鐵、汽車零部件等對美出口主力產品被列入,部分商品稅率較此前提升5%。盡管美方聲稱“關稅是為糾正美韓貿易不平衡”,但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數據顯示,2024年韓美貿易逆差已較前一年收窄8%,這一理由顯然站不住腳。更讓韓國頭疼的是,特朗普政府近期多次暗示可能將“提高駐韓美軍費用分擔比例”與關稅問題捆綁磋商。
這種外部壓力,讓李在明的外交選擇更顯復雜——既想通過APEC提升國際形象,又需平衡與美國的同盟關系。事實上,李在明對美態度始終保持著微妙平衡:上任后立即重申“韓美同盟是韓國外交基石”,但同時也強調“同盟關系不應以犧牲韓國經濟利益為代價”。這種表述看似穩妥,實則反映出韓國在中美間“選邊”的艱難。
回到APEC邀請本身,韓方的重視程度遠超常規??偨y府發言人姜由楨透露,李在明不僅親自審定了邀請信措辭,還指示外交部與各成員保持密切溝通,確保受邀方“感受到韓國作為東道主的誠意”。值得注意的是,中方作為APEC重要成員,自然在邀請之列。
李在明(資料圖)
但與尹錫悅時期急于推動“中韓高層互訪”不同,李在明政府此次顯得更為謹慎。有分析指出,這種變化源于兩方面考量:一是李在明需要時間評估中美關系走向,避免因過早對華示好引發美國不滿;二是韓國國內對“過度依賴中國”的擔憂仍未消散。
對中方而言,韓國的態度變化同樣值得關注。近年來,中韓關系受尹錫悅政府影響波動較大,從“薩德”系統部署爭議到半導體產業鏈“脫鉤”言論,兩國互信一度受損。李在明上臺后,雖公開表示“愿與中方共同維護半島和平穩定”,但具體行動仍停留在“加強高層溝通”的表態層面。此次APEC邀請,可視作李在明政府向中方釋放的善意信號——至少在多邊框架下,韓國愿意與中國保持接觸。
李在明(資料圖)
不過,中韓關系的真正改善仍需解決核心分歧。首當其沖的是美國因素。韓國若想在中美間保持平衡,必須明確“同盟關系”與“伙伴關系”的界限,避免因過度迎合美國而損害中方利益。其次是經濟合作的具體領域。中韓在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領域互補性強,若能簽署新的合作備忘錄,將為雙邊關系注入新動力。最后是人文交流的恢復。
站在2025年的節點回望,韓國的外交選擇正站在十字路口:是繼續做美國的“戰略附庸”,還是在中美間走出一條獨立自主的道路?李在明的APEC邀請,或許能給出部分答案。但真正的考驗,才剛剛開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