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唐書》的列傳排序很有意思:一般的史書列傳基本都是按后妃、王子、宗室、功臣……奸臣、逆臣排序,只有《舊唐書》例外,兩篇“后妃”之后,第三篇就是李密,接下來是王世充、竇建德、薛舉、李軌、劉武周、高開道、劉黑闥、徐圓朗、蕭銑、杜伏威、輔公祏、王雄誕、沈法興、李子通、朱粲、林士弘、張善安、羅藝、梁師都、劉季真、李子和等二十二家反王,其中的王雄誕是杜伏威養子,說是一個反王或半個反王都行,但他在史書的排名也是十分靠前,到了列傳第七,才是裴寂、劉文靜等功臣。
隋唐反王當然不止這二十二家,最后面的幾個反王在隋唐英雄系列小說中沒啥表現,但是在正史中卻有明確記載:“季真北連突厥,自稱突利可汗,始畢(突厥可汗)署劉武周為定楊天子,梁師都為解事天子,又以子和為平楊天子。蕭銑聚烏合之眾,杜伏威恃勇聚徒,輔公祏竊兵為叛,子通終懷貳以伏誅,羅藝信妖言而為叛,沈法興狂賊,梁師都兇人……”
這些“叛賊”和“兇人”大多向突厥稱臣,并在突厥扶持下對隋唐襲擾,就連羅藝(確有其人,卻沒有兒子叫羅成,也不是秦瓊的姑父)在降唐賜姓李之后反叛,也是在逃亡突厥的途中被從騎斬殺。
隋唐反王多如牛毛,有些被在互相攻伐中覆滅,有些成了唐朝“功臣”,還有一些降唐后復叛被殺,李密和李藝(羅藝)就是典型例證。
李密曾經以“反王盟主”自居,李淵也曾給他戴高帽子:“天生蒸民,必有司牧,當今為牧,非子而誰?老夫年余知命,愿不及此,欣戴大弟,攀鱗附翼。惟冀早應圖箓,以寧兆庶。宗盟之長,屬籍見容;復封于唐,斯榮足矣!”
李淵把李密放在火上烤,并表示自己能在“大兄弟”李密稱帝后受封唐地就心滿意足了。如果是曹操看見了李淵的“勸進信”,肯定會嘲諷一番,但李密卻很高興:“密得書甚悅,示其部下曰:‘唐公見推,天下不足定也!’于是不虞義師而專意于世充。”
李密那番話頗有呂布風范,不防備李淵而專心打王世充,可能是李密反的最大錯誤——他狡猾不如王世充,實力也不如王世充,最后被王世充打得一敗涂地:單雄信投降,秦瓊、程咬金、羅士信、裴行儼等瓦崗名將都被王世充俘虜。
李密雖然以盟主自居,但他的綜合實力,頂多能在二十二家反王中排行第三,他接手瓦崗軍后,盡管有魏征、徐世勣(就是后來的李世勣、李勣)、裴仁基、裴行儼、王君廓、秦瓊、程咬金、羅士信、單雄信等頂級文臣武將,卻先敗給宇文化及,又敗給王世充,被王世充擊敗后一蹶不振,只好向李淵俯首稱臣。
要沒有秦瓊力挽狂瀾,李密就被宇文化及干掉,瓦崗軍也被宇文化及消滅了:“密與化及大戰于黎陽童山,為流矢所中,墮馬悶絕。左右奔散,追兵且至,唯叔寶獨捍衛之,密遂獲免。叔寶又收兵與之力戰,化及乃退。”
秦瓊對李密有救命之恩,但并沒有受到李密的特別重視,他在瓦崗軍只是沒有爵位的“內馬軍驃騎”而已,也就是個兩千人的騎兵加強團團長而已,跟程咬金平級,而其他人不但有官職,有的還有爵位和勛位:翟讓為司徒、東郡公,裴仁基為上柱國、河東公,裴行儼為上柱國、絳郡公,單雄信為左武候大將軍,徐世勣為右武候大將軍。
李密是公子哥出身,行事風格跟袁紹有幾分相似,而王世充似乎可以算半個曹操,所以李密被王世充一戰打垮,就再也沒翻過身來。
李密不會用人,王世充也不會留人,被俘、投降的瓦崗舊將,除了單雄信和邴元真之外,有能耐的都走了,單雄信確實是一員悍將,邴元真則是不折不扣的小人。
王世充最后還是被李世民帶著一幫瓦崗舊將消滅了,順帶還搭上了趕來救援的竇建德,洛陽、虎牢關兩戰,王君廓、秦瓊、程咬金等瓦崗舊將都發揮了關鍵作用:“竇建德迫于武牢不得進,秦王世民遣王君廓將輕騎千馀抄其糧運,又破之……世民帥史大奈、程知節、秦叔寶、宇文歆等卷旆而入,出其陣后,張唐旗幟,建德將士顧見之,大潰……太宗將拒竇建德于武牢,叔寶以精騎數十先陷其陣,世充平,進封翼國公,賜黃金百斤、帛七千段。(程咬金)破宋金剛,擒竇建德,降王世充,每陣先登,以功封宿國公。”
如果李密和王世充會用人,充分發揮魏征、徐世勣、秦瓊、羅士信等人的智謀和武勇,那么逐鹿中原鹿死誰手,還真是一個未知數。
要論“文韜武略”,王世充在隋唐反王中或許可以排第二,李密或許可以排第三,但要說起幾乎“打遍唐軍無敵手”,那還得說是曾為瓦崗舊將的“漢東王”劉黑闥。
敗給劉黑闥或被劉黑闥斬殺的“唐軍名將”數不勝數,我們翻看《舊唐書》《新唐書》和《資治通鑒》,就能列出長長的劉黑闥手下敗將名單,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李世勣(徐世勣)、李藝(羅藝)、李神通、李道玄、薛萬鈞、薛萬徹、張士貴、程名振、羅士信,李世勣敗得相當狼狽:“淮安王神通、將軍秦武通、王行敏前后討之,皆為所敗。黎州總管李世勣不能拒,棄城走保洺州。黑闥追擊破之,步卒五千人,皆歿于陣,世勣與武通僅以身免。”
劉黑闥打唐軍,幾乎戰無不勝,李世民只好使出殺手锏:“武德五年二月,劉黑闥引兵還攻洺水,癸亥,行至列人,秦王世民使秦叔寶邀擊破之。”
秦瓊擊敗了劉黑闥,卻沒能救出被困在洺水城的羅士信,李世民經過持久對峙,雖然擊潰了劉黑闥,但卻沒能將其一舉殲滅,最后還是魏征協助太子建成,拔除了唐朝最大的隱患:“魏征言于太子曰:‘前破黑闥,其將帥皆懸名處死,妻子系虜;故齊王之來,雖有詔書赦其黨與之罪,皆莫之信。今宜悉解其囚俘,慰諭遣之,則可坐視其離散矣!’太子從之。黑闥食盡,眾多亡,或縛其渠帥以降,武德六年春正月己卯,劉黑闥所署饒州刺史諸葛德威執黑闥,舉城降。”
要是以擊敗或斬殺“唐朝名將”的數量來排序,所有的反王中劉黑闥是當之無愧的第一,比較可笑的是李密和王世充對這位后來成了大氣候的“盜賊”居然都不十分重視,只有竇建德慧眼識英雄:“黑闥,貝州漳南人。無賴,嗜酒,好博弈,不治產業,父兄患之。與竇建德少相友善,家貧,無以自給,建德每資之。隋末亡命,從郝孝德為群盜,后歸李密為裨將。密敗,為王世充所虜。世充素聞其勇,以為騎將。見世充所為而竊笑之,乃亡歸建德,建德署為將軍。”
要是沒有秦瓊的勇悍和魏征的智慧,要想擊敗直至徹底消滅劉黑闥這個“瓦崗裨將”簡直是不可能的。
亂世造英雄,隋唐數十家反王,最后大多成了過眼云煙,但他們也為隋唐歷史增添了無數光彩,也有一些反王被打成了笑話,更為可笑的,是演義小說居然把朱粲寫成了英雄好漢,事實上這個反王,可比三國程昱狠多了:“朱粲有眾二十萬,攻破州縣,食其積粟未盡,復他適,將去,悉焚其余資,軍中乏食,乃教士卒烹婦人、嬰兒啖之,東都平,獲之,斬于洛水之上。士庶嫉其殘忍,競投瓦礫以擊其尸,須臾封之若冢。”
朱粲曾經被李淵封為楚王并聽憑其自設官屬,王世充投靠王世充后,也被封為龍驤大將軍(那原來是王世充給秦瓊的官職),所以在當年有槍就是草頭王,并沒有明確的是非善惡觀念,所以哪位反王是正義的,哪位反王實力最強,大家肯定會有不同看法,那么在您看來,歲末唐初數十家反王中,勉強能算得上好人的有幾位?按實力和戰績給反王座次,誰應該坐頭把交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