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撈魚事件暴露生態保護困境
一件白T恤游客隨手撈魚的小事,竟讓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慘死青海湖。這個看似不經意的動作,直接暴露出咱們國家生態旅游保護的大問題。湟魚可是青海湖生態系統的命根子,現在這狀況,說明老百姓的環保意識還差得遠呢。
湟魚大名青海湖裸鯉,是青藏高原獨有的寶貝魚種。它們花了整整130萬年才適應青海湖又咸又澀的水質,每年5到8月洄游產卵的景象,那叫一個壯觀。早年間因為捕得太狠,湟魚數量直接掉到不足1萬噸。后來封湖養了20年,這才慢慢恢復到10萬噸左右。要知道一條湟魚得長8到10年才能生小魚,游客隨便一抓,說不定就把一條正要當媽媽的魚給害了。
青海湖保護區公布的數據顯示,最近三年抓到的破壞湟魚案件就有47起。大部分被抓的人都跟這次這個游客一樣,張嘴就說"不知道是保護動物"。現在景區里的警示牌都堆在入口那兒,湖邊反而沒幾個顯眼的。更夸張的是,整個保護區的巡護員和游客比例居然達到1:5000,這哪管得過來啊。
現在生態旅游火得不行,可保護措施完全跟不上趟。記得茶卡鹽湖那邊,游客亂扔鞋套把湖水都搞臟了。九寨溝開放后,總有人偷偷喂野生動物。這些事兒都說明,光指望游客自覺根本不行。人家日本琵琶湖搞了個生態體驗館,瑞士日內瓦湖的游船上都有專業環保講解,這些好法子咱們真該學學。
按現在的《野生動物保護法》,對這種行為最高就罰5000塊錢,根本起不到震懾作用。有專家提議像查酒駕那樣,把故意傷害珍稀野生動物的行為寫進刑法。保護區最近在試用人臉識別的智能監控系統,但這些高科技說到底都是治標不治本。
游客中心放的湟魚紀錄片根本沒人看,發的保護手冊轉眼就被扔垃圾桶。有導游私下說,他們講生態保護時,經常被游客催著趕下一個景點。這簡直就是"對牛彈琴",再好的宣傳也架不住沒人聽啊。
聽說保護區打算搞個"生態體驗官"的制度,讓游客也參與巡湖工作。還有專家建議弄個旅游黑名單,把破壞生態的人記進征信系統。這些辦法到底管不管用還不好說,但不變是真不行了。
青海湖現在一年要接待400多萬游客,保護壓力越來越大。旅游大巴的噪音嚇跑候鳥,自拍桿戳壞湖邊草甸,咱們是不是正在親手毀掉這些美景?生態保護不能光靠罰款和標語,得讓每個游客打心眼里懂得愛護自然。
保護區準備在抖音開賬號,用短視頻宣傳保護知識。還有個環保組織搞了個AR技術,游客拿手機掃湖面就能看到虛擬的湟魚群。這些新花樣到底好不好使,等明年旅游旺季就知道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