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報道,安理會12票贊成、0票反對、3票棄權通過第2787號決議,中國常駐聯合國副代表耿爽會后一句“決議不應被曲解濫用”迅速刷屏。
表決大廳的時鐘指向15分鐘,12比0的數字醒目地打在電子屏上,中國、俄羅斯、阿爾及利亞的名字后面緊跟著“abstain”,空氣瞬間凝固。沒有反對票并不意味著共識,三張棄權把“壓倒性勝利”的成色直接打了對折。熟悉流程的外交官都懂,棄權在聯合國語境里不是沉默,而是高聲提醒:這份文件潛藏風險。
聯合國(資料圖)
耿爽走上發言臺,語速平穩,卻句句帶鉤。他先點名胡塞武裝,要求立即停止襲擊商船,話音一轉:個別國家拿到第2722號決議后立刻空襲也門,和平進程被炸回原點,平民傷亡再添一筆。數字擺在那里——2024年1月至今,也門境內空襲次數突破三百,港口、電站、道路成片癱瘓,紅海航線保險費率飆至戰前的三倍。這不是推測,是秘書長每月報告里的黑紙白字。
把同一件事換個說法:一艘從寧波開往熱那亞的集裝箱船,去年12月走蘇伊士運河只需7天,今年7月改道好望角整整多出11天,運費每噸上漲140美元,全球供應鏈像被擰緊的毛巾滴水不剩。中國作為世界第一貨物貿易國,每年途經紅海的貨物價值超過2300億美元,任何風吹草動都直接拍在沿海工廠的賬本上。按常理,中國本應最積極支持“壓制胡塞”,卻偏偏連投三次棄權,把“不跟”寫成了明牌。
聯合國(資料圖)
原因藏在中方的解釋里:決議里的“報告機制”一旦延長,很容易被某些國家解讀為繼續動武的許可證。也門主權不是橡皮圖章,加沙的人道災難更不是背景噪音。聯合國已有記錄,加沙死亡超三萬,七成是婦女和兒童,數字還在跳。紅海的水雷、無人機、火箭彈,說到底都是加沙火堆濺出的火星,不撲源頭,只拍火星,只會把火扇得更大。
現場的外交官注意到,耿爽發言時,美英代表的手指在桌面上敲得飛快;阿爾及利亞代表側過身,與中國代表短暫交換眼神;俄羅斯代表干脆雙手抱胸,一副“我早就說過”的表情。三個棄權國沒有串謀,卻用同樣動作把決議的合法底座撬出一道縫。
聯合國(資料圖)
更微妙的是時間點。月底聯合國將召開“兩國方案”高級別會議,紅海、加沙、也門全部坐在同一張談判桌。中國在表決現場把話挑明:不給軍事干預留后門,也不替任何一方背書,只為月底的會議留足政治空間。換句話說,棄權既是剎車片,也是方向盤。
走出安理會大廳,一名歐洲記者追著問:“北京是不是在幫胡塞?”耿爽留下一句“幫的是國際法”,便快步離開。鏡頭掃過走廊,12張贊成票國家的代表仍在扎堆合影,三票棄權的代表卻已散入人群。數字定格在屏幕,但真正的博弈才剛剛開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