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動物進食不如陸生動物多,但食物的品質比陸生動物高。食物中的營養(yǎng)物質均可以分為5大類,即蛋白質、脂肪酸、糖類、無機鹽、維生素。不同水生動物對各營養(yǎng)物的需求標準也各不一樣。
一、對蛋白質的需求
蛋白質是水生動物最重要的營養(yǎng)物質。蛋白質含量多少是衡量餌料質量高低最重要的營養(yǎng)指標,蛋白質質量的好壞是水生動物動物生長快慢的決定性因素。
1.蛋白質的作用
第一,蛋白質是水生動物生長、發(fā)育、組織修補的主要材料。
第二,蛋白質是構成細胞原生質的主要成分。
第三,蛋白質對酶和激素的組成起著重要的作用。
第四,蛋白質幾乎參與動物體的整個代謝過程,是動物生長快慢的決定因素。
第五,蛋白質能滿足動物對必需氨基酸的需求。
第六,蛋白質通過分解為水生經濟動物提供能量。
2.必需氨基酸
在水生動物體內有10種氨基酸不能合成或轉化,必須從餌料中攝取。這類氨基酸稱為必需氨基酸,包括精氨酸、組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賴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蘇氨酸、纈氨酸、色氨酸。
通過試驗去掉餌料中的必需氨基酸,魚類的食欲就會減退,不久即停止生長。一旦加入所缺少的氨基酸,魚類的食欲便會迅速恢復,生長正常。如果去掉的是非必需氨基酸,魚類的食欲不會受太大影響,生長良好。
水生動物一旦缺乏必需氨基酸,除了食欲減退、停止生長外,還會出現(xiàn)明顯的病癥,稱之為必需氨基酸缺乏癥。比如大馬哈魚、虹鱒在缺乏色氨酸時,4周后就會有20%的魚出現(xiàn)脊椎側凸癥和脊椎前凸癥;12周后有50%的魚變形,但沒有死亡。如果補足色氨酸,它們的體型在2周內恢復正常。
在水生動物的餌料中,如果必需氨基酸缺乏,可采用游離的合成氨基酸補充。但值得說明一點,水生動物對游離氨基酸的利用效果不是很好,最好是采用改善蛋白質配方比例和多種蛋白原料混合使用來改善餌料氨基酸的組成。
3.對蛋白質的需求量
水生動物對蛋白質的需求量包括兩種情況。第一,水生動物充分生長所必需的或在體內對蛋白質最大積累所必需的蛋白質攝入量。第二,水生動物餌料中所必需具有的蛋白質含量。一般說來,水生動物對蛋白質的利用率和需求量都比較高。例如對鯉魚采用蛋白質含量為0.4~55%的多種餌料投喂,結果發(fā)現(xiàn)其增重與餌料中的蛋白質含量成正比。從蛋白質的積存率考慮,一般認為鯉魚的蛋白質最佳含量為38%,尼羅羅非魚的蛋白質最佳含量為40%。
一般說來,植食性、雜食性水生動物對蛋白質的需求量相對較低,肉食性水生動物對蛋白質的需求量相對較高。例如,沼澤蝦幼蝦其蛋白質含量要求達到40%,成蝦則要求達到35%;長吻鮠(江團)成魚所需蛋白質含量為45~47%,10克以下苗種蛋白質含量為50%~52%;大口鯰苗種(體長5~7厘米時)餌料中所需蛋白質含量為45~48%,25克時蛋白質含量為38%~42%,200克時蛋白質含量為為35%~38%;牛蛙要求動物性餌料占60%,植物性餌料占40%;虹鱒蛋白含量需求為50%~56%。表1列出了幾種魚類對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
表1幾種魚類對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占蛋白質,%)
二、對脂肪的需求
脂肪是由脂肪酸和甘油化合而成的,甘油只有一種,而脂肪酸有多種,因此,它們的化合物脂肪也有多種。
1.脂肪的作用
第一,脂肪的能值很高,它是動物的重要的能量物質。即脂肪是動物的能源。
第二,脂肪是動物體內能量的一種貯存形式。
第三,脂肪是脂溶性維生素A、D、K、E的溶劑。
第四,脂肪是某些激素的前體。
第五,脂肪可滿足動物對必需脂肪酸的需求。
第六,磷脂是構成動物體細胞膜的重要成分。
脂肪的能量值為9.4kcal/g左右,魚類的利用為8kcal/g左右,是糖類物質的3倍。在能量不足時添加脂肪可以提高餌料的能量值。但是,如果脂肪添加過多,反而會對水生動物造成不良影響。
2.必需脂肪酸
必需脂肪酸是指水生動物餌料中必不可少的,而動物體又必需的脂肪酸。一旦攝入量不足或缺乏時,動物的生長受阻甚至出現(xiàn)病變,這種病變主要表現(xiàn)在皮膚上。比如虹鱒在缺必需脂肪酸3個月后,魚體的后半部變白、硬化、尾鰭糜爛,嚴重者尾鰭消失、脊椎骨突出,最后死亡。
動物的必需脂肪酸有:亞油酸、亞油酸醇、亞麻酸、花生四稀酸等不飽和脂肪酸。不飽和脂肪酸存在于植物油脂中。實踐表明,在水生動物餌料中添加適量的植物油脂,便不會出現(xiàn)必需脂酸缺乏癥。
3.氧化脂肪的毒性
營養(yǎng)專家將氧化的脂肪加入餌料中喂養(yǎng)當年的鱒魚,7周后魚群死亡率最大,并有高度貧血、肝臟脂肪變性等癥狀。其它水生動物喂養(yǎng)氧化的脂肪,所得出的結論相似。
氧化脂肪在水生動物身上的作用結果如下:鰓絲淡桃紅色乃至蒼白白色(因為明顯貧血),肝臟顏色變淡,血液中紅血球數(shù)量顯著減少,肝臟脂肪變性,膽固醇積存量增加,糖元量減少,腎臟脂肪變性,腎小管出現(xiàn)變性或消失。以上這些癥狀被稱為氧化脂肪中毒癥。
4.對脂肪的需求
實踐表明,肉食性水生動物對脂肪的需求量較大,在10%左右;雜食性魚類對脂肪的需求量較小,一般在百分之幾。
三、對碳水化合物的需求
碳水化合物包括各類淀粉和纖維素,它們的分子式通常可用(CH2O)n來表示,通稱為糖類物質。糖類作為能源,其含量與餌料的蛋白質、脂肪含量有關。
1.碳水化合物的作用
碳水化合物是生物體的構成成分,又是主要的能源物質,可消化值通常在3~4kcal/g。
不同的水生動物對碳水化合物的利用存在很大差別。單糖、雙糖容易被吸收利用。淀粉類雜食性動物利用率較高,肉食性動物利用率低。比如草魚、鯉魚對淀粉的利用率比鰻鱺、虹鱒高。
碳水化合物在餌料中的含量過高會給水生經濟動帶來危害。一般水生動物體內的胰島素分泌較少,調節(jié)血糖的能力較弱,消化吸收的糖類物質如果過多,一般不能正常調節(jié)利用(水生動物體內積存脂肪的能力遠遠不及陸生動物)。如果餌料中的糖類物質長期較高,糖原就會在肝臟積累,而比正常肝臟大幾倍,顏色變淡、魚體鼓脹,死亡率增大。
2.水生動物對碳水化合物的需求量
研究表明,水生經濟動物餌料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一般以20%左右為宜。有些肉食性名優(yōu)水生動物還需將糖類經特殊處理后再配入餌料中,比如鰻鱺餌料使用的淀粉。
纖維素是一種復雜的多分子糖、不能充分地被水生動物消化利用。在餌料中存在一定比例的纖維素可以起到營養(yǎng)物質的稀釋劑、填充劑之作用,有助于提高餌料的消化率和蛋白質的利用率。但若纖維素過多,卻有礙于營養(yǎng)物質的消化、吸收和利用。不同水生動物對纖維素的要求也不一樣。生產實踐表明,一般肉食性水生動物其餌料中纖維素含量以5%~8%為宜;雜食性水生動物其餌料中纖維素含量以10~12%為宜。餌料中纖維素含量過高,會直接影響水生動物的消化吸收,進而影響其攝食和生長。
四、對礦物質的需求
礦物質即無機鹽是構成動物機體的重要物質。動物體內需要量大的元素有7種:Ca、Mg、K、Na、P、S、Cl,占動物所需無機鹽的60%~80%,被稱作大量元素。動物體內需要量小的元素有鐵、銅、錳、鈷、碘、鋅、鉬、硒等,被稱作微量元素。在動物體內還發(fā)現(xiàn)有鉻、錫、氧、鎳、硼、砷、礬、鎘、鋇、鍶等元素。有些元素目前還不能完全知道它的生理功能或必要性。
1.礦物質的作用
第一,礦物質是構成動物身體的重要成分。
第二,礦物質在動物體的水鹽代謝中起著重要的調節(jié)作用。
第三,礦物質是血細胞、酶的構成成分。比如鐵存在于血紅素中;鉀、鎂、錳、鈣、銅、鉬、鋅等是酶的構成成分或者對酶的活動有促進作用;磷是細胞膜和骨骼的重要組成成分;鈣參與酶系統(tǒng)影響糖代謝和神經系統(tǒng)功能,是骨骼的主要成分;錳參與酶系統(tǒng)對胚胎發(fā)育和骨骼發(fā)育有影響;鋅的功能涉及核酸的合成和酶的活性;鐵是血紅素的組成成分,并影響魚類血液對氧的運輸能力;銅有利于鐵的吸收和血紅素的形成,為酶系統(tǒng)所必需;鈷是維生素B12的組成成分;硒與維生素E的吸收利用有關,過量時會引起中毒。
2.無機鹽的吸收和排泄
水生動物由于生活在水中,環(huán)境與體液之間存在一個滲透壓差。淡水環(huán)境中水大量滲入體內而使動物脫鹽;海水環(huán)境中鹽大量進入體內而使動物脫水。為了保持體內液體環(huán)境的穩(wěn)定性,水生動物形成了與陸生動物不一樣的水鹽代謝方式和特點。
水和離子幾乎不能透過水生動物的皮膚,比如淡水魚主要是通過鰓和腎臟調節(jié)滲透壓,海水魚則是通過鰓、腎臟、腸調節(jié)滲透壓。
淡水魚體液中的離子特別是鈉、氯離子,主要通過鰓和口腔上皮細胞不斷地滲透到體外,同時尿中也排出一部分。這樣失去的離子一部分從食物中補充,一部分則由鰓從外界吸收,以保持體液平衡。總的來說,淡水魚類體液鹽度高于水環(huán)境,其體液是高滲溶液,其水鹽代謝以保鹽排水為主。海水魚類的體液鹽度低于水環(huán)境,其體液是低滲溶液,其水鹽代謝以排鹽保水為主。
3.無機鹽的過剩和缺乏
當餌料中的無機鹽含量過高時,魚類可以通過鰓、腎把多余的鹽排出體外,但對其生長會帶來明顯的影響,這種現(xiàn)象稱作無機鹽過多癥。
研究證明,水生動物雖然能夠從水環(huán)境中吸入一定的無機鹽,但在餌料中還應適量添加,否則會影響到正常生長,而呈現(xiàn)出無機鹽缺乏癥,比如行動遲緩、食欲減退,甚至出現(xiàn)抽搐死亡。
五、對維生素的需求
維生素是食物的構成成分,它是動物體維持生命和健康所不可缺少的要素。一般將維生素分為兩大類:脂溶性維生素和水溶性維生素。常見的維生素A、D、K、E等4種維生素屬于脂溶性維生素,其余則屬水溶性維生素。
1.維生素的生化功能
維生素的主要功能是促進和調節(jié)代謝,如表2所示。
表2維生素的主要功能
3.維生素缺乏癥
因維生素攝入量不足而導致動物生理上病變的現(xiàn)象,稱為維生素缺乏癥。不同維生素缺乏所表現(xiàn)出的癥狀各不相同。例如,維生素A缺乏為夜盲癥;維生素D缺乏時動物生長抑制,體重降低,食欲減退,出現(xiàn)畸形;維生素B缺乏時鯉魚的食欲顯著下降,生長緩慢,表皮出血,脂肪肝形成;維生素C缺乏時魚體變形成出血。
為了保證水生動物的營養(yǎng)需求,通常是根據(jù)水生經濟動物的營養(yǎng)標準,采用多種原料配合而成的全價的餌料(制粒后稱為全價配合顆粒餌料)。如果某種物質不足,可加入添加劑補充,比如氨基酸、維生素、礦物質添加劑等。
作者:梁洪,劉文俊
(備注:本網易號"養(yǎng)魚第一線"歡迎您的光臨!本文原創(chuàng)僅供參考和交流!內容和圖片大多來源于網絡資料,如有異見請告知,侵權可刪,歡迎指正和留言討論,如有不同見解或者內容補充請私信或留言或評論分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