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的福州,榕樹的氣根還垂著夏雨的濕意,我們 350 位老人背著輕便的行囊出發時,每個人的藥盒里都分門別類裝著常用藥。9 天的南昌休閑游,方誠旅游(南昌)國際旅行社安排的行程像杯溫吞的茶,不燙口,卻熨帖,連總擔心 “累著犯病” 的王阿姨都跟著大家在八一廣場的樹蔭下,拍了張笑盈盈的合影。
行程:慢下來的風景
抵達南昌的首個上午,大巴慢悠悠地晃進八一公園。地接小李舉著擴音器,聲音比平時低了三度:“今天上午就逛這里,想散步的跟著我,想歇著的在長廊坐,10 點準時回集合點,不差這幾分鐘?!?他給每位老人發了頂寬檐帽,“帽檐里縫了吸汗巾,本地棉做的,軟和。”
滕王閣的游覽避開了正午的烈日。小李把集合時間定在下午 3 點:“這會兒太陽斜了,登樓不曬,臺階旁都加了扶手,每上三層有歇腳的石凳?!?有位大爺想爬最高層,隨團的張醫生趕緊跟上:“我陪您慢慢上,心率超過 100 咱就停?!?結果大爺邊爬邊給醫生講年輕時的故事,不知不覺就到了頂樓,笑著說:“這比在家爬樓梯舒坦?!?/p>
每天的行程表像揉軟的棉紙,沒排滿。上午 9 點出發,11 點半回酒店午休;下午 3 點再出門,5 點半就到餐廳。小李總說:“咱不趕時間,景就在那兒,多瞅兩眼少瞅兩眼,開心最要緊。” 有天突降小雨,他立刻改了行程,帶大家去附近的茶館聽戲,“雨天路滑,聽段《牡丹亭》,比淋成落湯雞強”。
細節:藏在褶皺里的暖
住宿的酒店在老城區,離菜市場近。小李每天早上都帶著志愿者去買菜:“王阿姨愛吃嫩豆角,李大爺要吃無糖饅頭,都記著呢?!?餐廳的桌子特意拼得矮些,“老人彎腰不累”,每道菜都標著 “辣 / 不辣”“咸淡度”,湯碗邊配著小勺子,“喝著不燙嘴”。
隨團的三位醫生分工明確:張醫生管心臟,劉醫生懂骨科,陳醫生擅長調理腸胃。每天早上查房,量血壓、測血糖,把藥分到每個人手里,“這個飯前吃,那個飯后半小時,藥盒上都貼了紙條”。有位大媽半夜腿疼,劉醫生 10 分鐘就到了房間,給她按摩、貼膏藥,“咱帶的膏藥是本地老中醫配的,治老年人腿疼管用”。
大巴上的座位也藏著巧思。第一排留著空,“誰坐久了不舒服,隨時來換”,過道里擺著折疊凳,“想站站活動活動,有地方扶”。小李還備了個 “百寶袋”,里面有老花鏡、放大鏡、針線包,甚至還有兩雙備用的軟底鞋:“誰的鞋磨腳了,先換上墊墊?!?/p>
時光:慢悠悠的甜
在繩金塔的夜市,小李沒催著趕路。他給每個人發了 20 塊 “零錢”:“想買啥小吃自己逛逛,半小時后在塔下的銅爐旁集合,那地方亮堂好找?!?有對老夫妻買了糖畫,你一口我一口地吃,小李悄悄拍了照片,第二天打印出來塞進他們的房間。
最后一天的座談會上,大爺大媽們七嘴八舌夸起來。王阿姨說:“醫生跟著比兒女還貼心。” 李大爺說:“每天走的路不多,看的景不少。” 小李笑著給大家遞水果:“這都是應該的,方誠做老年團 10 年了,知道你們要的不是看多少景,是玩得舒坦、放心?!?/p>
返程的火車上,每個人的包里都多了本相冊,里面是這 9 天的照片:在八一廣場的合影、滕王閣頂的笑臉、茶館里聽戲的專注。王阿姨翻著翻著嘆了口氣:“下次還跟方誠來,不為看景,就為這份踏實?!?/p>
車窗外的南昌漸漸遠去,但那些慢悠悠的腳步、暖乎乎的湯、醫生隨身的藥箱,早已把 “舒服” 兩個字,縫進了這段時光的褶皺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