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新式炸彈威力很大,但沒能讓日本軍方馬上低頭。一個以為是朋友的國家,突然從背后給了他們致命一擊!
日本最后的希望破滅了,不是因為天上的閃光,而是因為北邊吹來的寒風。真正的絕望,來自于一場徹底的背叛。
蘇聯外長莫洛托夫把日本大使佐藤尚武叫了過去,冷冰冰地告訴他一件事——“明天,蘇聯對日宣戰?!边@句話對日本來說,就像天塌下來一樣。
第二天凌晨,蘇聯人就動手了。
150萬大軍,帶著5000多輛坦克和數不清的飛機,沖進了滿洲。
這支力量太強大了,日本守在滿洲的關東軍根本不是對手。本來號稱是精銳,可真正的精銳早就被調到別的戰場去送死了,留在滿洲的,其實就是個空殼子。
蘇聯的進攻像閃電一樣快,哈爾濱、長春……這些大城市沒幾天就丟了。到了8月20日,整個滿洲基本都被蘇聯紅軍控制,幾十萬日本兵成了俘虜。日本的北大門,就這么被踹開了。
日本軍方的高層,那時候還做著夢呢。他們總覺得,蘇聯是中立國,可以幫著他們跟美國英國談一談,至少能保住一些面子,不會輸得那么難看。
這個想法真是太天真了。
早在1945年2月的雅爾塔會議上,蘇聯的斯大林就跟美國、英國的頭頭們商量好了。他們定下了一個秘密計劃——德國投降以后,蘇聯會在三個月內對日本開戰。
蘇聯可不是白幫忙的,他們要的是在遠東的好處和地盤。
當日本還在傻乎乎地指望蘇聯出來調停的時候,蘇聯人早就算計好了要怎么分蛋糕。4月份,蘇聯就通知日本,《日蘇中立條約》到期后不續了。這信號已經很清楚了,可日本人好像沒看懂。
他們還在想著用蘇聯這條路。
就在蘇聯動手之前,美國人先發了火。
1945年8月6日,一顆叫“小男孩”的原子彈,在廣島上空爆炸。
那一下,七八萬人當場就沒了。城市瞬間變成一片廢墟,什么都沒剩下。后面還有幾十萬人因為燒傷和輻射,在痛苦里慢慢死去。
日本軍方被這一下打懵了,可他們還是硬撐著。他們覺得,美國這種嚇人的炸彈肯定不多,只要咬牙挺過去,說不定還有機會。
三天后,8月9日,長崎也遭了殃。第二顆原子彈“胖子”落了下來,四萬多人又沒了。又一座城市,變成了一片焦土。
美國的態度很明確,就是要用最狠的手段,逼日本投降。
可就算到了這個地步,日本軍隊里那幫頑固的家伙還是不想認輸。他們搞出來一個叫“決號作戰”的計劃,打算讓所有老百姓都拿起武器,跟盟軍拼命,來一場“玉碎”。
他們還在賭,賭盟軍會先受不了。
日本有個歷史學家,叫長谷川毅,他寫了一本書叫《與敵人賽跑:斯大林、杜魯門與日本的投降》。他翻了很多當時的記錄,認為真正讓日本投降的,不是原子彈,而是蘇聯的參戰。
為什么這么說?
因為原子彈炸的是城市,炸的是平民,雖然恐怖,但沒有直接摧毀日本的軍事希望??商K聯一動手,就把日本最后的政治和外交幻想給徹底打碎了。
日本一直有個小算盤,就是保不住太平洋,也要保住亞洲大陸的一些地盤,特別是滿洲。他們幻想著,就算戰敗,也能靠著蘇聯的調停,保住天皇,保住國家的基本樣子。
蘇聯參戰,讓這一切都成了泡影。
8月9日那天,日本最高戰爭指導會議正在吵架。首相鈴木貫太郎突然收到了消息,他直接說:“蘇聯今天早上參戰了,我們徹底完蛋了。”
這句話,讓會議室里所有人都沉默了。
外務大臣東鄉茂德也承認,蘇聯的行動,讓他們除了接受《波茨坦宣言》之外,再也沒有別的路可走了。之前盟軍在7月26日提出的《波茨坦宣言》,要求日本無條件投降,當時日本軍方根本不理睬。
現在,不理睬不行了。
敵人從一個,變成了三個。美國、中國,現在又加上了蘇聯。日本被團團圍住,再也沒有任何翻盤的可能。
日本當時的情況,其實早就撐不住了。
全國400萬軍隊,只有130萬留在本土。剩下的大部分都在外頭,不是被消滅了,就是被困住了。本土這點兵力,根本擋不住盟軍的登陸。
海軍和空軍,早在中途島和萊特灣那幾場大仗里,就被美國打殘了。剩下的飛機和船,少得可憐。
美國海軍還用潛艇和水雷,把日本的海上運輸線全都給切斷了。從外面運來的糧食、石油、橡膠……什么都進不來。日本國內的百姓餓得連飯都吃不飽,工廠也因為沒有原料紛紛停工。
整個國家,就像一個快要餓死的人,連站起來的力氣都沒有了。
東京大轟炸更是慘。美軍的飛機一次又一次地飛到東京上空扔燃燒彈,有一晚上就燒死了10萬人,上百萬人沒了家。城市變成了一片火海。
昭和天皇最后決定投降,他對軍隊下達的詔書里,說得也很明白。他特別強調,蘇聯的參戰,是促使他做出這個決定的主要原因。
他反而沒怎么提原子彈。
這很有意思,因為在他對全國老百姓的廣播里,他又說是因為敵人使用了“新式炸彈”,才決定結束戰爭。
為什么對軍隊和對百姓的說法不一樣?
可能是因為,對于那幫死硬的軍人來說,承認被蘇聯打敗,比承認被一顆炸彈嚇倒,要更容易接受一些。蘇聯的百萬大軍是實實在在的軍事威脅,這讓他們無話可說。
他們擔心,再打下去,蘇聯人可能會從滿洲直接打到北海道。到時候,日本可能會像德國一樣,被幾個國家分開占領,那國家就真的亡了。
這種恐懼,比原子彈帶來的恐懼,更直接,更要命。
也不是所有人都想投降。
就在8月14日的晚上,也就是天皇宣布投降的前一天,還有幾個年輕的軍官不甘心。他們發動了一場叛亂,想搶走天皇錄好的投降廣播錄音,阻止它播出。
這事兒叫“宮城事件”。
但這幾個人的力量太小了,根本成不了事。叛亂很快就被平息了。
第二天,也就是1945年8月15日中午,全日本的人都聽到了那個有些顫抖的聲音。昭和天皇通過廣播,向所有人宣布,日本接受《波茨坦宣言》,無條件投降。
戰爭,就這么結束了。
回頭看,日本的投降,確實不是一個原因造成的。美國的原子彈像一把大錘,狠狠地砸在日本的頭上。而蘇聯的參戰,就像一把尖刀,精準地刺進了日本的心臟,斷了他們最后的念想。
兩件事,一前一后,幾乎發生在同一時間。它們一起把已經搖搖欲墜的日本,徹底推下了懸崖。
寫到最后
兩只拳頭同時打向了日本。一只是美國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