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打開世界地圖,會發現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很多國家名字的后面有“斯坦”、“尼亞”的字樣,有時候分布的還非常有規律,這是為什么呢?
▲哈薩克斯坦地圖
“斯坦“是音譯而來的,在英文中的表達是“Stan”。
在各種斯坦國里面,我們比較熟悉的是中亞的五個斯坦國:哈薩克斯坦(Kazakhstan)、吉爾吉斯斯坦(Kyrghyzstan)、塔吉克斯坦(Tajikistan)、烏茲別克斯坦(Uzbekistan)、土庫曼斯坦(Turkmenistan)。
除了這五個,世界上還有很多國家和地區的后面也帶有“斯坦”,比如我國的巴鐵兄弟巴基斯坦(Pakistan)。
還有一些國家,名字里面其實也有斯坦,只不過因為翻譯的時候我們給省略掉了,比如阿富汗(Afghanistan)。
▲吉爾吉斯斯坦風景
“斯坦“一詞,源于波斯文,表示“某某地方“,如果再向上追溯,可以追到梵文,大體也是地區的名稱,有點類似于”某某地“、”某某省“的含義。
后來,波斯帝國(發源地是今天的伊朗)勢大,成為跨越亞、歐、非三大洲的超級帝國,“斯坦“之稱,也遍布在帝國的疆土之內。
▲波斯帝國疆域
盡管后來波斯帝國消亡,但是在古波斯文化圈之內,斯坦的名字卻被留了下來,形成了今天的各種斯坦國。
所以,今天的斯坦國,基本上是原來波斯的領土,或者被波斯殖民過。
比較特殊的是巴勒斯坦(Palestine),他的后綴并不是stan,而是因為音譯的巧合,也被稱作斯坦。
▲世界杯上的伊朗女球迷
尼亞在英文中是nia,亞在英文中是ia。尼亞起源于希臘語,后來被拉丁語和其它歐洲語言廣泛借鑒。
國名中帶有“尼亞“和”亞“的國家更多,比如羅馬尼亞(Romania)、愛沙尼亞(Estonia)、坦桑尼亞(Tanzania)、亞美尼亞(Armenia)等。
甚至我們所在的亞洲(Asia),都用“亞“來冠名。而大洋洲(Oceania),也可以看成是”亞“家族的。
▲羅馬尼亞
至于“尼亞“的含義,有兩種說法:
一種說法認為,“尼亞“和”斯坦“類似,也表示”某某地區“;
但還有一種說法認為,“尼亞“本身沒有具體的含義,只是在形容詞后面加上”尼亞“(nia或ia),將其變成名詞。
不僅僅是國家,還有很多地區也帶有“尼亞“或”亞“的名字,比如西伯利亞(Siberia)、加利福尼亞(California)。
▲西伯利亞風景
除了 “斯坦“和”尼亞“之外,還有一些國家和地區后面帶有”蘭“字,比如:荷蘭(Netherlands)、芬蘭(Finland)、愛爾蘭(Ireland)、英格蘭(England)、格陵蘭(Greenland)等。
很明顯,這里的“蘭“,對應英文中的land。
Land這個單詞,本身就表示陸地、區域的意思,放在國家中很正常。
▲荷蘭風景
叫“蘭“的國家基本都是音譯,但好像荷蘭(Netherlands)有點特殊,中英文對不上。
這主要是因為我們音譯的荷蘭,用的是Holland這個單詞。
荷蘭自己希望被稱為尼德蘭。
之所以叫荷蘭,是因為原來的荷蘭,主要由北荷蘭省和南荷蘭省構成。兩省在全球貿易中聲名顯赫,于是很多國家便用Holland代指荷蘭。
以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