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首家進入重整計劃的上市公司*ST金科,終于有了新動向。
有兩個好消息,一個是,在生死邊緣反復試探的金科,收到26.68億元的救命錢;一個是股價因這個利好消息,一度漲停,市值最終定格在82億元。
另外公司通過遴選和評審的方式,確定了企業破產的受托人和保管銀行。
金科1400多億的債務,8400多位債主,似乎看到了黎明前的曙光。
說起金科地產,那可是來頭不小。
當年,它借殼ST東源登陸深交所,銷售額從不到100億一度飆升到2000億。
集團總資產更是高達4000億,連續多年進入中國企業500強。
金科董事長黃紅云的身價,也隨之暴漲至150億,登上《胡潤百富榜》第133位的寶座。
2014年,黃紅云這樣一位房地產界的大亨,一邊高喊“金科就是我的命”,轉頭7天套現28億。
然后又主動申請破產,把金融玩出了新花樣。
當踏實肯干的地產商沖進金融圈撈金,從單純的企業家變身成金融巨鱷時,金科股份覆滅的命運便已然注定。
2014年,股票市場上出現了一股新的熱潮——新能源。
金科股份董事長黃紅云迅速跟進,宣布金科股份將開拓新業務,進軍新能源市場,未來幾年的投資方向集中在新能源領域。
在黃紅云發布利好消息的同時,股票市場上出現一股神秘力量,開始大規模收購金科股份。
占盡天時地利人和,金科股份的股價應聲而漲。
股價從2014年低迷的2.26元一路上漲,到了2015年4月已經達到了9.76元,出現了股價翻了3倍這一令人咋舌的局面。
股價暴漲,地產前景一片光明,可黃紅云卻沒有像此前宣傳的那樣,去拓寬新能源業務,而是帶領全家開始高點拋售金科股票,創下7天套現28億的“神話壯舉。”
然而,28億遠不能滿足黃紅云的欲望,待稍時喘息后,他選擇繼續拋售手中的股票。
據統計,從2014年至2015年,黃紅云總共瘋狂套現60億。
等錢到手后,黃紅云又突然宣布,金科將減少新能源投資,甚至還取消了業績承諾。
一時間輿論嘩然,金科股價也隨之暴跌。
股價最低時只有3.56元,比最高點下降了2倍多。
翻手為云覆手為雨,黃紅云在這場金融戰爭中,成功實現60個小目標,留給股市一群血本無歸的“韭菜”。
正當股民一片鬼哭狼嚎之際,坊間傳來大私募徐翔因操控股市被捕的消息,馬上黃紅云也被調查。
為了保住多年拼搏打下的江山——金科股份,黃紅云“壯士斷腕”只得辭去金科股份董事長的職務,“套現”這一丑陋事實才終于浮出水面。
廣大股民這才驚覺,原來他們是早有預謀啊!
黃紅云和徐翔之所以做這個局,是因為金科股份上市已經3年,實控人減持保護期馬上要到了。
可當時的股價低迷只有2.26元,這么低的價格遠遠不能滿足黃紅云膨脹的欲望。
于是,這兩人選擇了聯手,黃紅云在明處高調發布利好信息,而徐翔則暗中配合大量收購股份。
在一明一暗、里應外合的操作下,股價自然會大幅度提升。
然后黃紅云迅速在高位套現,達到財富轉移的目的。
雖然黃紅云完美脫身,可這番不顧股民生死的暗箱操作,讓券商們徹底看清了黃紅云的真面目。
與此同時,廣大股民和投資人也對黃紅云喪失了信心,為以后金科的覆滅埋下了導火索。
從泥瓦匠到總市值4000億元的金科集團董事長,不得不說黃紅云是個敢想敢干的商業奇才。
1984年,黃紅云來到涪陵的建筑工地,從最底層的小學徒干起,每天工資只有0.5元。
可他頭腦靈活不怕吃苦,靠著聰明才智和踏實肯干的勁頭,一路升遷至工程處處長。
立志做一番事業的黃紅云,并不滿足于有個“鐵飯碗”,對金錢和權勢的渴望,推動他走上了艱辛的創業之路。
創業之初,黃紅云用省吃儉用積攢的8000元作為起步資金,四處承攬一些小項目,短短幾年內獲利20多萬,初步完成了原始積累。
由于眼光毒辣,他不僅掙了個盆滿缽滿,還拯救了當地一處瀕死的工程企業,順利當上了總經理。
1998年,34歲的黃紅云帶著一股年輕人的沖勁,將公司業務拓展到了大城市重慶,注冊了房地產公司——金科集團。
初到重慶,人生地不熟的黃紅云,一直買不到好路段的土地。
突發奇想的他,在偏僻的五七路上買下一塊寸草不生的土地,建成了第一個地產項目——“金科花園”。
優美的小區環境,實用的戶型,一經面世就被大家搶售一空。
看到銷售如此火爆,嘗到甜頭的黃紅云再接再厲,前后把幾處荒地變成了聚寶盆。
昔日的不毛之地,被黃紅云精心打造成一個個高檔小區。
地段的偏遠沒有影響到價格,僅金砂水岸和天籟城這兩處高端樓盤,就為金科帶來了20億的銷售額。
當時的房地產業,在全國范圍內如火如荼地發展,而金科又是重慶重點工程,銷售額自然相當可觀。
2018年,金科的銷售額突破千億大關,銷售一路狂飆到了2020年更是直至突破2000億。
如此亮眼的業績,讓重慶金科在業內遙遙領先,連續多年榮獲中國500強企業稱號。
金科的董事長黃紅云,也因此成為地產界響當當的領軍人物,被尊稱為“西南王。”
已經功成名就的黃紅云,被巨大的勝利果實沖昏了頭腦,最終走向了歧途。
他已經不想在實體行業掙那份苦錢、慢錢,而是想出了一個掙易錢、快錢的歪招。
于是,就發生了前文中勾結私募做局套現的丑事。
自以為聰明的黃紅云,以為自己已然成為最大的贏家。
殊不知,上天欲其滅亡,必先令其瘋狂。
不是不報,只是時間未到而已。
黃紅云在金融杠桿里嘗到了甜頭,同樣在金融杠桿里走向滅亡。
近年來,國家看到過熱的房地產行業,為了給其降溫,在房地產的宏觀政策上進行調整,房地產行業也隨之迎來了歷史上最嚴峻的寒冬。
在艱難的大環境下,金科的銷售額連續下滑,從巔峰期的2000億銷售額,一路下滑至2022年的550億元。
銷售崩塌引發連鎖反應,企業開始連年虧損。
截止2023年,金科地產的虧損額高達500億元,2024年預計還要虧損285億元,已經到了命懸一線的生死關頭。
在這期間,黃紅云一直企圖利用金融杠桿,來營救自家企業。
2020年,黃紅云向券商質押了19.49%的金科股份,換取了大量資金。
新資金的注入,的確為企業解了燃眉之急。
可宏觀政策的影響,導致企業不斷虧損,這點錢無異于杯水車薪、蚍蜉撼樹。
黃紅云沒有想出其他辦法,從根本上解決企業難題,只能接連質押股份,來緩解資金壓力。
2022年,金科地產的實際質押率已經高達72.81%,遠遠超過了國家規定的安全紅線60%。
更慘的是,隨著連年虧損,資金鏈斷裂,黃紅云已然無力拿出巨額資金贖回股份。
以中信證券為主的質押方們,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強行出售了9000萬股金科股份。
而質押方們的行為,是金科完全沒有預估到的,更不可能提前公布計劃。
恰恰這一舉動,違反了國家法律關于上市公司股份變更,必須提前公布的規定,因此成為金科集團覆滅的重要罪證之一。
此時,由黃紅云一手打造的金科股份,已經是千瘡百孔、大廈將傾。
都說禍不單行,就在這關鍵時刻,黃紅云的后院又起了火。
2017年,為了質押股份,黃紅云和妻子陶虹遐辦理了離婚。
沒想到歷經4年,局勢發生了巨大變化,曾經一起抵御外敵的戰友,為了搶奪金科股份竟然翻了臉。
2021年,陶虹遐發布了一封《致金科全體員工的公開信》,公開控訴前夫沒有在規定時間進行股權交割。
丑事公開后,黃紅云只得進行股份交割。
外部質押危機,內部離婚混戰,金科在內外夾擊下完全沒有了生機。
眼看走投無路,黃紅云在2024年主動申請破產重組。
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
曾經的黃紅云,和私募徐翔狼狽為奸,在股市大撈一筆。如今的他,卻在前妻和券商的雙重打壓下,帶領金科走向窮途末路。
從普通泥瓦匠到千億企業掌門人,黃紅云曾經締造了地產界的奇跡。
貪婪如他,不顧萬千股民的死活,伙同他人在股市套現60億。
而資本同樣也沒有饒過他,多年后回旋鏢正中眉心,他一手創辦的金科也死于這場金融廝殺中。
或許,黃紅云早已料到這種結局,提前布局早早落袋為安。
可他留給“親兒子”——金科股份1470億債務,8400名債權人,在風雨中飄搖,不知未來將走向何方。
參考資料:
1.經濟參考報:《金科地產企業重整涉債規模超千億元》
2.廣州日報:《知名地產大佬黃紅云被立案調查,本人道歉:深刻吸取教訓,身家曾超200億元,旗下公司近3年虧超500億元》
3.每日經濟新聞:《金科服務:2023年凈虧損預計減半至8億元-11億元》
作者:七五格格
編輯:柳葉叨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