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槌聲聲滌心靈 正義之輝照前程
——博文學子暑期社會實踐之法院開放日活動
7月16日清晨,衡陽市博文高級中學高三級部20名懷揣夢想的“準大學生”在黃琳凱老師的帶領下,走進莊嚴的石鼓區人民法院,開啟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法治浸潤青春”主題暑期活動。
此次活動由石鼓區人民法院聯合團區委、區綜治中心精心策劃,以沉浸式體驗的方式,讓青年學子在司法實踐中感受法治精神,在莊嚴法庭里思考人生方向。
法治前沿:探訪社會治理現代化樣本
在石鼓區綜治中心,同學們首先見證了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創新實踐。負責人顏倩帶領大家參觀了“龍端喜”金牌調解室等特色功能區。調解室內,年逾古稀的龍老那句“化解矛盾要用心用情,更要用法”的樸實話語,讓在場同學深受觸動。當了解到這位老人退休后仍堅持調解工作十余年,累計化解矛盾糾紛上千起時,同學們自發報以經久不息的掌聲。
在指揮調度中心,巨大的電子屏實時顯示著全區矛盾糾紛調處數據,“情理法融合”工作法榮獲全國先進的榮譽展示墻前,同學們駐足良久,對基層法治建設有了全新認識。
科技賦能:感受智慧司法的時代脈動
走進石鼓法院訴訟服務中心,現代化的司法設施讓同學們眼前一亮。“云上法庭”正在審理一起跨省糾紛案件,高清屏幕上雙方當事人清晰可見。“通過這個系統,身在外地的當事人不用奔波就能參與庭審。”講解員鄧園琴介紹說。
在執行指揮中心,巨大的電子屏上實時跳動著各級法院的執行數據,執行法官正在通過遠程系統指揮一場強制執行行動。“這就是科技與法治的完美融合!”劉同學由衷感嘆。謝平法官的講解深入淺出:“執行是公平正義最后防線,任何逃避法律義務的行為都將受到嚴懲。”
庭審震撼:一堂直擊靈魂的法治公開課
隨著法槌清脆的敲擊聲,一起掩飾、隱瞞犯罪所得案的庭審正式開始。當法警將被告人帶入法庭時,同學們不禁倒吸一口涼氣——這個面容稚嫩的年輕人,僅比他們年長三歲。
公訴人宣讀起訴書:被告人羅某,2005年出生,職高肄業后無業在家。為賺取1000元“好處費”,幫助電信詐騙團伙轉移涉案資金129.7萬元。當聽到這個數字對比時,旁聽席上傳來陣陣嘆息。
“你對自己的犯罪事實是否有異議?”公訴人的提問讓被告人低下頭。在法庭調查階段,羅某供述自己根本不懂法,以為“只是幫人取個快遞”。辯護律師提到,這個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母親身患癌癥、難以照拂,羅某便早早離開校園混跡社會了,對法律毫無概念。
129.7萬元的涉案金額,1000元的蠅頭小利,葬送的是整個青春年華。旁聽席上,周同學緊緊攥著筆記本,指節發白;王同學不時擦拭眼角;就連平時活潑好動的張同學也一動不動地凝視著被告席。
休庭間隙,同學們小聲交流著感受:“他要是好好上學,懂點法律常識……”“我們能在博文安心讀書,真是莫大的幸福。”
法治啟迪:在心靈播撒正義的種子
庭審結束后,法院安排了專題座談會。歐陽法官結合案例,為同學們剖析了青少年常見法律誤區。“很多青少年犯罪都是源于對法律的無知和僥幸心理。”他特別提醒同學們要注意網絡行為規范與電信詐騙。
“看到他站在被告席上顫抖的身影,我突然明白了什么叫‘一失足成千古恨’。”陳同學分享感悟時聲音哽咽,“在博文的每一天都是如此珍貴,我們有什么理由不珍惜?”
帶隊黃琳凱老師總結道:“這次活動最大的意義,是讓同學們明白:法治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關乎每個人命運的選擇。”
博文高級中學始終將法治教育作為立德樹人的重要內容。學校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進一步深化校院合作,把法治教育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持續強化學生的法治意識,為培養知法、懂法、守法的時代新人而不懈努力。
夕陽西下,返程的車上,同學們仍在熱烈討論。這一刻,法治的種子已在青春的心田生根發芽。
來源:衡陽市博文高級中學
編輯:龍世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