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獨角獸的挖掘者、創新的探路者,創業邦連續十六年頒發《創業邦100未來獨角獸榜單》,致力于發掘出一批未來1-3年有望成為獨角獸的未來獨角獸企業。
來源丨創業邦(ID:ichuangyebang)
作者丨黎曉梅
編輯丨劉恒濤
圖源丨矽遞科技
歷經沉浮的“中國頭號創客”潘昊,開始做減法。
“我們之前有八成的精力花在了最新事物的探索上,現在用六成精力完成就夠了,至少留下四成精力將現有產品做好。”潘昊在今年5月舉辦的澳門BEYOND Expo說道,“新領域看似充滿機會,但你憑什么能做的比別人好?”
1小時前,潘昊正在和湖南大學設計與藝術學院院長季鐵進行對談。季鐵認為,回顧中國工業設計發展的階段,潘昊的矽遞科技以及柴火創客空間,通過產業服務促進智能硬件產品體系發展,起到了很重要的補充作用。
潘昊在2009年成立了矽遞科技,主營業務為邊緣計算硬件、網絡通信硬件、智能傳感硬件的研發、生產及銷售,并提供各類研發輔助產品及服務。圍繞廣域物聯網場景,矽遞科技形成了完整開放的“模組-設備-解決方案”產品體系。同時,在物聯網、人工智能等領域,矽遞科技面向創客提供研發和技術支持服務。
在創新業務方面,潘昊進行過許多摸索,包括智慧農業、環境監測、智慧城市、電力能源、智慧零售等多個領域。盡管出了不少成果,他仍然認為,必須回歸“創客”這一初心,堅持開源,要讓更多人參與創新。
開源“集市”與創客運動
在BEYOND Expo上,潘昊引用了《大教堂與集市》的觀點,不開源就像封閉的“大教堂模式”,由精英主導,筑墻防御卻阻礙交流;開源則是“集市模式”,強調去中心化、快速迭代、群體協作。
“開源這件事更符合我們理想的技術境界,眾人拾柴火焰高,我們才能讓技術以更快的速度演進。同時促進技術平權,讓更多人參與到技術的創造中來。”潘昊說。
潘昊創業的念頭始于2008年。當時,他正在北京畢姆斯特國際貿易有限公司擔任總經理,在這之前,他在英特爾產品(成都)有限公司任產品工程師一年,積累了一定軟硬件搭建經驗。在一次國際論壇中,潘昊發現,創客有很多想法,但缺乏必要的硬件去實現。
創客,是不以盈利為目的,努力將創意轉變為現實的人。深圳市工業設計行業協會會長封昌紅曾表示:在產業中,創客很難凸顯經濟價值,但是個體創新的靈活性和撬動性,在源頭創新上起到了發動機的作用。
來自不同年齡段、身份背景的創客,主線任務是將想法落地。這需要一定軟硬件設施的輔助,尤其是簡單易懂的開源工具,能幫助創客快速搭建產品,進行二次開發。
在這一背景下,潘昊認為,“開源工具”將是一個很好的創業機遇。他辭掉工作,來到深圳華強北,考察一番后, 創立了矽遞科技。
兩年后,潘昊又成立了深圳第一家創客民間組織——柴火創客空間,向創客提供原型開發的專業設備和開放的協作環境。
2015年,全國創客運動如火如荼,深圳的創客空間一年之間翻倍到200多個。當年1月,國家領導人來到深圳柴火創客空間視察,欣然應允成為榮譽會員,獲得了一本編號為000099的“創客護照”。
當時,創客的主要方向是致力于將物聯網技術,變成有使用價值的智能硬件。而潘昊的任務,是如何將創客服務,變成可復制的商業模式。
在國際上,有GitHub、GitLab 、SourceForge、Hugging Face等知名開源社區,主要通過為企業用戶和部分創客提供增值或定制服務變現。例如Github提供私有倉庫、團隊協作工具等,向企業用戶收費。
相比增值服務和訂閱制變現的主流模式,矽遞科技走得更深。
矽遞科技提供了從硬件設計—生產—銷售的全流程服務。在這一套流程中,誕生了兩方面的收入。
一是當創客要將想法落地生產時,矽遞科技可以進行定制。創客的產品,量少、多樣化、品類多,對供應鏈的要求很高。但通過和數十萬創客長達十幾年的合作,矽遞科技的供應鏈服務,已能靈活應對跨行業、多形態、小批量的需求。用潘昊的話來說,這是“專為創客設計的供應鏈”。
二是開源硬件模組、物聯網設備的銷售。基于成熟的供應鏈建設,矽遞科技將LoRa模組、傳感器等近千款硬件模組開源,出售給物聯網客戶和創客社區。這類開源硬件,能大幅減少知識產權風險,使企業與創客能順利開展二次創作。
布局AI應用
2023年,對潘昊與矽遞科技來說,是充滿轉折的一年。這一年,矽遞科技開始在AI布局。
“萬物皆可AI,AI融入萬物。我們看到了AI與硬件結合的新機會,這是充滿安全感和值得開心的事。”潘昊說。
潘昊在AI上的布局策略是,將AI賦能小型終端設備,讓設備對數據進行實時處理和分析,減少對云端的依賴,降低時延,提升效率。
一般來說,大模型的運行需要大量的計算資源和數據資源,對高性能的CPU依賴極高。在空間受限的終端設備上,大模型的精度、性能就會受影響。但邊緣計算恰是矽遞科技的優勢之一,矽遞科技在二者之間找到了平衡點。
通過AI布局,矽遞科技在智慧農業、環境監測、智慧城市、智慧樓宇、電力能源、智慧零售等領域進行了廣泛探索,結合不同行業的需求,搭配分析模型,生成定制化解決方案。
最讓潘昊自豪的是,矽遞科技集成人工智能技術的XIAO模組,可以在小型、低功耗、資源不足的硬件上運行,并且無需互聯網連接。XIAO模組的特性,很適合偏遠和資源匱乏的地區,適用于物聯網、可穿戴設備、工業傳感器、實驗室工具及家庭自動化等場景。
今年2月,矽遞科技XIAO模組登上《Science》雜志封面,雜志報道:“這個 14 美元的芯片只有 2.1 厘米 X 1.78 厘米,可以運行人工智能算法,并且用途廣泛,從檢測植物疾病或人類異常心律,到追蹤野生動物或環境污染都能應用。”潘昊介紹,該款產品的價格在10美金左右,功耗只需要幾十毫瓦,便宜了近10倍。
矽遞科技還在機器人領域做了布局。公司與硅谷某人形機器人公司,正在推進感知系統的深度合作,包括攝像頭、聲音模塊等,幫助機器人接收、處理外界信息。
回歸創客
幫助創客拔草成劍
創業16年,潘昊把矽遞科技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
2009年到2015年,是第一階段。在這個階段,矽遞科技建立了模塊化、開源的硬件模組產品體系,幫助全球開發者快速搭建原型樣品。2016年到2020年,是第二階段,在這期間,矽遞科技轉向自主研發各類行業設備,并規模化投入市場。2021年進入第三階段,以設備級產品和解決方案服務產業數字化,為更廣大的開發者提供可直接部署、開放可定制的設備,進一步降低產業數字化門檻。
通過三個階段的進化,矽遞科技從“開源模組”做到“開源設備”,將硬件的搭建打造得越來越簡單,讓不懂硬件、機械工程的普通用戶,也能將創意搭建成原型機。
近兩年來,潘昊學會了克制好奇心,面對不熟悉的領域,會三思而行。之前的經歷,讓他意識到,過度過早地投入,對公司研發的投入與產出,有很大的影響。
例如,做智慧教育時,初步涉足教育的矽遞科技,并不能快速滿足市場需求。智慧農業盡管做出了一些成績,但潘昊認為還有很多進步的空間。
2025年,潘昊看到了創客在大模型時代的發展潛力。他堅定地把主要精力放回“創客服務”這件事,為創客提供更好的AI硬件開源平臺,助力其產品落地。
目前,柴火創客空間分布在深圳和成都。潘昊是四川雅安人,在他看來,深圳和成都兩地的創客文化互相補充。成都應用場景豐富,在前端提供創意和想法。深圳產業鏈齊全,在后端可以將創意變為可落地的產品。
潘昊認為,除了創新外,目前創客服務的最大難點,是幫助和推動創客們的創新產品被市場、用戶接受。這其中要克服技術、供應鏈、品控、傳播、用戶體驗等諸多挑戰。
為此,2024年10月,矽遞科技推出了矽基金。面向“有原型、沒融資”的矽遞科技長期用戶、柴火創客空間會員,提供10-100萬元人民幣的資金,以及智能硬件、技術賦能、市場拓展、資本對接等支持。
矽基金的投資領域,包括各行業的硬科技應用,但排除了消費電子。
“消費電子不缺資源,但那些做硬科技應用的團隊很難融到錢。實際上,這些團隊只需要一點幫助就能活下來,我們的基金就是給他們這樣的助推。”潘昊說。
潘昊始終認為,創客如同小草,無懼風浪,春風吹又生,而且能拔草成劍。在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這種“草根韌性”和“務實創新”代表了一條更可持續的道路。矽遞科技想做的,是把這條路徑鋪得更平整一點。讓沒有光環的項目,能獲得起步的條件;讓更多創客,不必靠運氣,也能走得更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