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劃出“五條紅線”,莫迪不想通了:難再裝聾作啞?上合峰會前哨戰打響!
7月15日,王毅外長主持召開上合組織成員國外長理事會會議,并宣布了一項重磅消息:今年的上合組織峰會將于8月31日至9月1日在天津舉行,屆時將有20多個國家領導人和10個國際組織負責人出席。
這場會議不僅明確了上合組織未來發展的五大方向,還傳遞出一個耐人尋味的信號——印度外長蘇杰生首次訪華,并做出兩項承諾。這是否意味著莫迪政府真的“想通了”,不再拖上合組織的后腿了?
蘇杰生在此次訪問中承諾,印度將以中印兩國領導人共識為指引,推進兩國合作,并支持中國作為輪值主席國辦好今年的峰會。然而,印度的態度轉變背后卻隱藏著復雜的動機。近年來,印度經濟面臨嚴峻挑戰,外資撤離規模不斷擴大,僅2024年10月就超過100億美元。與此同時,美國對印度商品的關稅壓力始終未減,這讓莫迪政府不得不重新審視與中國的合作潛力。
中印之間的經濟聯系無疑是印度的現實考量之一。2024年,中印雙邊貿易額達到1384億美元,中國仍是印度最大的貿易伙伴。印度希望通過加強合作吸引中資回流,以緩解國內經濟壓力。此外,面對美國關稅威脅,印度試圖通過與中國的積極互動,為自身爭取更多談判籌碼。
然而,印度在上合組織中的表現一向不穩定。過去,印度多次在關鍵議題上與組織成員國立場不一致。例如,在“去美元化”問題上,印度公開反對并表示不會采取相關措施配合。此外,在不久前的上合組織國防部長會議上,印度拒絕簽署聯合聲明,這一舉動被外界解讀為其向美西方示好的姿態。
印度的不穩定表現背后有其深層次原因。一方面,印度希望通過上合組織提升國際影響力,但又擔心中國和俄羅斯等大國的主導地位過于突出;另一方面,國內民族主義情緒盛行也讓莫迪政府在國際事務中面臨輿論壓力。此外,印度對美西方的靠攏進一步干擾了其在上合組織中的表現。
此次王毅外長在會議上提出了上合組織未來的五大工作方向,包括弘揚“上海精神”、健全安全機制、共創發展機遇、鞏固睦鄰友好、捍衛公平正義。這為組織成員國間的合作明確了目標,也為印度提供了積極融入的機會。
盡管蘇杰生的承諾釋放了積極信號,但鑒于印度過去的表現,其是否會真正兌現承諾仍需時間檢驗。上合組織作為一個重要的國際合作平臺,成員國的團結與協作至關重要。如果印度能夠在即將到來的峰會上采取實際行動支持組織發展,無疑將為自身贏得更多國際尊重。
然而,距離峰會召開還有一個多月,莫迪政府是否會再次“整出幺蛾子”,仍是外界關注的焦點。未來,印度在上合組織中的表現將直接影響其國際形象,也將決定其能否真正擺脫“拖后腿”的標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