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務部前幾天剛扔出一道禁令,限制電動車電池關鍵技術的出口,這下子歐盟那邊炸鍋了,尤其是馮德萊恩,她本打算在中歐峰會上擺出強勢姿態,結果現在得硬著頭皮去北京談事兒。
先說說這禁令到底啥內容。中國商務部在2025年7月16日公布了新規,對八項電動車電池制造技術實施出口管制。具體包括鋰鐵磷酸鹽正極材料制備技術、磷酸錳鐵鋰制備技術,還有鋰離子電池隔膜和電解質生產技術啥的。要是企業想通過投資或合作把這些技術帶出去,得先向相關部門申請審批。
這不是頭一次,中國之前就對稀土、鎵銻等關鍵礦產搞過類似限制,但這次直擊電動車產業鏈心臟。為什么這么干?很簡單,中國在電池領域全球領先,產能占了大頭,出口這些技術等于幫別人搶飯碗。數據顯示,中國控制了全球鋰加工的70%以上,電動車電池市場份額也超60%。這禁令一出,直接卡住了中國車企在海外建廠的脖子,因為建廠往往得帶技術過去,不然成本上不去。
歐洲那邊為啥慌?因為他們一直想拉中國車企過來建廠,解決就業,順便學學技術。像比亞迪在匈牙利設廠,寧德時代在美國布局,這些事兒歐洲人樂見其成。歐盟數據顯示,中國電動車在歐洲市場份額從去年2.4%躥到近5%,但他們更想本土化生產,避免純進口。結果禁令一來,技術帶不來,建廠就成空談。
歐盟內部車企抱怨聲一片,德國法國傳統汽車業壓力山大,產業鏈被掏空的感覺越來越強。馮德萊恩本人在7月8日歐洲議會講話時,就點名中國產能過剩沖擊全球市場,說中國產品在招標中自動便宜20%,這不是公平競爭,是補貼作祟。她還提稀土出口限制,說中國壟斷80-90%的關鍵原材料市場,用這玩意兒當籌碼擠兌對手。
馮德萊恩這人,本來就是歐盟對華政策的鷹派代表。她從2019年上臺,就推“去風險”策略,意思是減少對中國的依賴,尤其在科技和能源上。2024年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加關稅,她是主推手,結果中國反過來查歐盟酒類和豬肉。現在禁令一出,她原計劃用峰會施壓中國讓步,比如放松市場準入、減補貼啥的,突然發現自己牌不夠硬。
新聞報道說,她原本在峰會前放風,可能不參加或縮短行程,以此要挾。但禁令讓局面翻轉,中國掌握核心技術這張王牌,她不去的話,等于歐盟自動退場,貿易談判更被動。結果呢,她和歐洲理事會主席科斯塔還是決定7月24日去北京,峰會從原計劃兩天縮成一天,但得去。
中歐關系這幾年本來就磕磕絆絆。歐盟貿易逆差跟中國高達4000億歐元,中國企業進歐洲容易,歐洲企業進中國難,補貼、政府采購啥的都偏向本土。馮德萊恩在議會講話還扯上俄羅斯,說中國支持俄烏戰爭是歐洲不穩定的根源,這事兒成了中歐關系的關鍵因素。中國外交部回擊,說歐盟心態不平衡,雙標嚴重,自己補貼也多,還指責別人。
確實,歐盟新工業政策也鼓勵本土優先,電池產業補貼給合資企業,得分享技術。雙方在電動車關稅上糾纏不清,歐盟去年10月加征,中國報復性調查醫療設備和酒類。禁令加劇了這一切,歐洲得加速多元化供應鏈,但短期內離不開中國電池技術。
峰會啥看點?據政客雜志報道,峰會焦點是貿易再平衡、稀土松綁、電動車爭端解決。中國想發聯合聲明,示意雙方在軌道上,但歐盟抵抗。
歐盟副總統特蕾莎·里貝拉7月14日在北京就警告,不會容忍中國電動車傾銷,得公平競爭。這話接地氣,說白了就是怕補貼產品涌進來砸場子。中國商務部發言人何永謙回懟,說歐盟藏事實、嚴于律人寬于律己,稀土管制是國家安全需要,不是針對誰。峰會前氣氛這么劍拔弩張,成果估計有限,但至少維持對話渠道。
這事兒影響深遠。全球電動車市場,中國領先,技術出口限制造成供應鏈斷裂風險。歐洲想綠轉型,得靠電池,但本土產能不足,依賴中國。數據顯示,中國有近50個電池化學研究生項目,美國歐洲加起來沒幾個。禁令逼歐洲加大研發,但時間成本高。
另一方面,中國企業如比亞迪、寧德時代得調整海外策略,可能更多本地化生產,但技術不全帶過去。貿易戰升級,特朗普上臺后美歐中三角更亂,美國也限中國科技,歐洲夾中間難受。
說到底,這不是單純禁令問題,是大國博弈的一部分。中國護住技術優勢,歐洲守住市場公平,大家都想主導游戲規則。馮德萊恩硬著頭皮去峰會,體現歐盟的現實困境:強硬有底,但離不開合作。
未來咋走?得看峰會后動作,如果貿易爭端緩和,電池技術合作或許有空間;要是僵持,全球產業鏈重塑加速,大家都得付出代價。接地氣點兒說,這就像鄰居吵架,你家有好東西我不借,你就別想輕松進我門,但最后還得坐下來聊,不然誰都過不好日子。
再深挖點兒內涵,這事兒暴露了全球化雙刃劍。過去中國入世貿,大家開心低成本產品,現在中國升級產業鏈,西方覺得威脅。馮德萊恩講話提中國不守規則,但中國說規則是你們定的,現在輪到我們玩,你們改規矩。公平競爭誰定義?
補貼中國有,歐盟美國也有,歐盟汽車行動計劃就直給本土車企錢。禁令讓馮德萊恩不知所措,是因為她發現施壓牌不靈了,中國有底氣反制。峰會硬去,說明歐盟明白,脫鉤不是出路,得談條件。
從數據看,歐盟對華出口醫療設備受中國報復影響大,去年歐盟醫療招標中國產品被禁,報復鏈條拉長。電池禁令覆蓋正極材料、非鐵金屬擠壓設備,影響歐洲電池廠升級。匈牙利比亞迪廠本計劃用中國技術,現在得申請許可,延誤項目。歐洲議會辯論中,馮德萊恩強調中國測試歐洲弱點,得加速去風險,但內部不統一,德國依賴中國市場,法國更鷹派。
中國角度,禁令是正當防衛,美歐限華科技,中國護核心領域。商務部目錄新增電池技術,鞏固鋰化學生產份額。全球南方市場中國轉向快,歐洲若完全擋門外,中國規模更大。特朗普放軟話,美中破冰試探,歐洲強硬因無牌可打,產業鏈空心化,新能源落后,得擺架子顯示存在感。
峰會后發展?估計維持現狀,貿易防御工具加強,歐盟評估禁令沖擊。馮德萊恩繼續推技術獨立,AI計劃、氣候軸心啥的。任期到2029年,她領導歐盟應對挑戰,卸任時回顧成就。但中歐博弈遠未結束,一道禁令只是冰山一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