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知識流淌的大學路畔,“家+書屋”大隱書局的門前,一場家庭教育實踐溫馨開啟……一群來自創智坊社區睦鄰中心的青少年志愿者,將一瓶瓶清涼飲品遞給路過的環衛工人、配送騎手。旁邊的桌案上,紅色十字標識的祛暑醫藥品箱格外醒目,里面整齊碼放著藿香正氣水、風油精、清涼油等常用藥品。現場,少年們會細心叮囑戶外工作者按需取用。
這場“愛心小驛站”活動,由楊浦區婦聯攜手五角場街道,依托大學路街道黨支部和創智坊社區睦鄰中心發起。活動不僅是一份夏日的清涼饋贈,更是“家+書屋”作為家庭教育新空間的一次探索與實踐——家庭教育,正從私密的屋檐下走向廣闊的社會天地,以行動為教材,以服務育人心。
小小的驛站,是“家+”理念在街巷的生動延展。“小志愿者”們許多是跟隨父母在創智坊社區睦鄰中心志愿活動中成長起來的“老面孔”。從書屋內的親子共讀、知識啟蒙,到街頭的送清涼、遞關懷,“家+書屋”巧妙地構建了一條“從認知到實踐、從書本到社會”的完整教育鏈。當少年們與戶外工作者相遇,一種無聲的、深刻的家庭教育正在完成——那是對勞動的尊重、對責任的體認、對城市共同體意識的親身感知。這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家”的價值觀在公共空間的有形投射。
驛站運作的嚴謹與溫度,處處烙印著家庭教育新模式的印記。一絲不茍地清點崗前物資,詳實認真地記錄服務反饋……少年們展現出的不僅是熱情,更是在家庭與社區共同熏陶下養成的責任素養與公民意識。“在睦鄰中心做志愿者兩年了,爸媽常說,服務他人是書本上學不到的功課。”一位小志愿者的話語,道出了“家+書屋”作為新教育空間的真諦——它讓奉獻精神成為可傳承的家風,讓社會關懷化作親子共同書寫的生命篇章。
此次“愛心小驛站”行動,其深意遠不止于一次暑期志愿服務。它是一次極具前瞻性的探索:如何讓家庭這個社會最小細胞,成為培育公共精神、涵養城市溫度的沃土?創智坊社區睦鄰中心多年的深耕給出了答案——將服務社會的種子深植于親子互動之中,讓“家+書屋”成為孵化社區責任感、鍛造未來公民的新型教育樞紐。當少年體會勞動者的辛勞,當父母見證孩子扛起責任,一種根植于家庭、生長于社區、回饋于城市的向善力量正蓬勃生長。
文字丨沈瑩
圖片丨沈瑩
編輯丨吳百欣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楊浦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