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行你上啊!這句在片中被反復咆哮的臺詞,本來想營造一種熱血、一種倔強,結果現在卻被觀眾玩成了全網梗,一語雙關,成了對這部電影最精準的嘲諷。
我是真的沒想到,姜文——那個拍出《讓子彈飛》的姜文,居然能交出這樣一鍋夾生又糊底的餃子。而諷刺的是,他還硬說這餃子是包給懂行人的。這不是藝術,這是自嗨;這不是隱喻,這是尬演。
影片開場五分鐘我就開始皺眉,十分鐘之后我已經想逃票。整整兩個半小時,我腦子里只有一個念頭:導演你到底想說啥?
電影表面上講的是鋼琴家郎朗的成長史,父親如何傾盡一切、放棄體制工作、千里背子追夢,聽起來確實有點意思。但拍出來的成品呢?說難聽點,活像是郎朗父親的真人吹牛大會。
從東北到北京,再從北京飄去德國、日本,最后在美國站上巔峰——這個路線安排怎么看都像是個成功學PPT。問題是,這不是紀錄片,也不是TED演講,更不是《爸爸去哪兒》。
觀眾是來看片的,不是來看誰的孩子更爭氣。可是全片從頭到尾都在重復一個點:你不狠,你不拼,你就不配成功。那請問,觀眾要靠“受虐”來共情嗎?
更離譜的是,電影里還塞了一堆不知所謂的戀母、出軌、意淫情節,說是“暗喻”,我倒覺得是“暗搓搓”。
角色上,沒一個讓我信服。
姜文演郎朗爸,表情管理永遠只有兩種:皺眉和瞪眼。臺詞更是東北腔夾生普通話,聽得我渾身雞皮疙瘩。馬麗演他老婆,完全沒找著感覺,倆人調情的橋段比《愛情公寓》還尷尬,觀眾根本不敢直視。
郎朗三階段的扮演者呢?全員像機器人。尤其是中年階段那個演員,臉像貼了層蠟,演技如同課本劇,哭也哭得像演技考試。
唯一讓我眼前一亮的是王傳君,戲份不多,但他一開口,全場突然安靜下來。那種壓迫感和真實感,簡直像從別的片子穿越來的。
你看,這就叫對比——同一部電影里,有人真在演,有人假裝演,有人干脆在擺爛。
我真不怪觀眾吐槽,說《你行!你上!》是掛羊頭賣狗肉的典型。宣傳的時候打著喜劇、勵志、姜文回歸的大旗,結果成片既不喜也不勵,還讓人頭腦發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