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背面
2024年6月25日,嫦娥六號首次從月球背面采回了1935.3克珍貴的月壤樣品。一年后,中國科學家集中發布了一批月球的研究成果,其中四項重磅核心發現拓展了人類對月球的認識,說明我國行星研究在某些領域開始領跑世界。
01
42.5億年前的大沖撞
嫦娥六號精心挑選在月球背面的南極—艾特肯盆地降落,因為這是月球上最巨大、最古老的傷痕之一,它的直徑達2500千米,深度超過13千米,那里很可能有月球深處的物質,還藏著遠古那次大沖撞的秘密。
通過對月壤中鋯石礦物的深入研究,他們確定那次撞擊在42.5億年前,撞擊產生的熱量讓月球深處的一部分月幔重新融化,形成了獨特的“撞擊熔巖”。這是人類首次發現月背撞擊熔巖,通過這種新型巖石,科學家得以了解類地天體被撞擊時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02
更持久的火山活動
之前的科學家只能研究月球正面的火山活動,通過嫦娥五號在月球正面的探測發現那里的火山活動在20億年前停止,并據此確定月球正面的火山在30億年前基本停止。
然而,科學家通過對月球背面的月壤研究發現,月球背面在42億年前和28億年前有兩次火山活動的高峰,期間火山持續時間超過14億年,產生了大量玄武巖。
這改寫了我們對月球火山活動的認知:月背的火山活動比月球正面的火山活動更為古老,這說明月球內部的熱演化過程存在多階段的加熱機制,遠比人們之前認識的更為復雜。
月球正面和背面的樣品
03
月球磁場的心跳
科學家用超導磁力儀精確測量了4顆毫米大小的月巖微粒,獲得了月球背面的古磁場數據,他們發現月球磁場強度在28億年前曾發生反彈,磁場強度達到了地球的1/3。而非阿波羅計劃認為的月球磁場只是簡單的持續衰減。這一現象就像月球的心跳突然加速了,這暗示月球內核存在重啟可能。
然而,磁場波動記錄雖然是破解月球內部動力演化的關鍵,但這些記錄就像一串神秘的密碼,其中尚有很多未解之謎。
04
陰陽相隔的含水量
通過對月壤樣品中磷灰石礦物的分析,我國科學家首次確定了月球背面月幔的含水量為1-1.5微克/克,遠遠低于月球正面的7.5微克/克。這說明月球內部水分布并不均勻,正面多,背面少的特征十分明顯。
這就像一個神秘的水世界被一分為二,成了干濕兩個區域。科學家認為,這可能與南極—艾特肯撞擊事件有關,這次猛烈的撞擊讓月球地下深處的月幔噴了出來,月幔中水這類揮發性物質到達月表后就逸散到了太空,科學家給這片區域的月幔起名為“超虧損月幔”。這種月幔不僅沒有水,連鉀、磷、稀土等元素也很缺乏,以后我們開發月球礦產時,可以繞開這些貧瘠的“沙漠”。
月球南半球,圓圈為南極—艾特肯盆地,嫦娥4號6號著陸點
05
月球原來是個兩面派
通過我國科學家這一年來的研究,我們可以確認月球的背面與正面在地形地貌、月壤成分、月殼厚度等方面有著明顯的差異。至于造成這種明顯差異的原因,目前有兩種猜測:一是,月幔在巖漿洋冷卻結晶時就因成分不一,冷卻時就造成了這種不同,這被稱為“原始差異說”。二是“撞擊改造說”,這種假說認為造成南極—艾特肯盆地的這次大撞擊引發了火山活動,這抽干了淺層月幔中的揮發性元素,讓正背月面的二分性變得更為明顯。
月球的成分和地球極為相似,地球早期也可能經歷過類似的大型撞擊事件,通過對月球的研究,我們也許能夠更好地理解當今地球的地質結構,并找出行星演化的深層規律。
嫦娥六號的自拍照
微信訂閱
歡迎通過郵局渠道訂閱2025年《電腦報》
郵發代號:77-19
單價:8元,年價:400元
編輯|張毅
主編|黎坤
總編輯|吳新
爆料聯系:cpcfan1874(微信)
壹零社:用圖文、視頻記錄科技互聯網新鮮事、電商生活、云計算、ICT領域、消費電子,商業故事。《中國知網》每周全文收錄;中國科技報刊100強;2021年微博百萬粉絲俱樂部成員;2022年抖音優質科技內容創作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