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本網關注到日照市網紅景區海龍灣因“1公里‘烤驗’之路”和“天價電瓶車”等問題被游客投訴,暴露出景區配套缺失、管理粗放甚至“變相強制消費”的嫌疑。這一現象不僅損害游客體驗,更可能對日照“陽光海岸”的旅游形象造成長期負面影響。面對輿論質疑,景區及地方文旅部門需正視問題、迅速整改,同時強化監管機制,避免類似亂象重演。
景區設計缺陷與收費爭議:變相“逼”游客買單
1公里"烤驗"之路成游客噩夢 暴露規劃失當
海龍灣燈塔與停車場之間的1公里棧道缺乏遮陽設施,盛夏高溫下路面溫度極高,游客被迫在濕熱環境中艱難跋涉,相當于“40層樓高的往返爬升”。這種設計顯然未充分考慮游客舒適度,尤其是老人、兒童等群體的需求。景區若以“自然體驗”為由推諉,實則是將管理成本轉嫁給游客,變相逼迫其選擇付費代步工具。
“59元/半小時”電瓶車定價畸高,涉嫌壟斷性收費
在禁止游客自帶電動車的同時,景區提供高達59元/半小時的電瓶車服務,遠超市區共享電動車價格;這種“剛需+高價”模式,難免讓人質疑其合理性。對比日照市文旅局近期強調的“明碼標價、禁止價格欺詐”要求,海龍灣的定價策略是否合規?是否存在利用壟斷地位牟取暴利之嫌?
海龍灣的問題并非孤例,而是部分景區“重營銷輕服務”通病的縮影。社交媒體時代,網紅景區靠“顏值”吸引流量,卻因配套和管理短板讓游客乘興而來、敗興而歸。日照市近年來大力推廣“服務型執法”,強調“輕微免罰、重違嚴懲”,但若對景區此類隱性強制消費行為視而不見,監管成效將大打折扣。
整改建議:從景區優化到監管強化
景區應立即調整不合理收費與設施——增設遮陽棚、休息區,優化步行路線,或提供平價接駁車服務;重新評估電瓶車定價,參照市場合理水平調整,并取消最低消費限制。
地方文旅部門需加強動態監管與游客權益保障——借鑒日照市“服務型執法”模式,對景區開展“體檢式”檢查,重點排查強制消費、價格欺詐等問題;建立快速投訴響應機制,如日照沿海設置的“旅游糾紛調解站”,確保游客訴求第一時間處置。
推動行業自律與長效治理——聯合旅游協會發布規范經營倡議,對違規景區公開曝光,形成震懾;將游客滿意度納入景區評級考核,倒逼服務提升。
旅游業的競爭力最終在于游客體驗
日照市正以“微笑日照”品牌打造旅游軟環境,但若放任個別景區“宰客”行為,再美的海岸線也會被差評淹沒。海龍灣事件應成為警示——文旅產業的高質量發展,不能僅靠“網紅打卡點”,更需以人為本的服務意識和強有力的監管護航。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讓游客“來了不想走,走了還想來”。(素材來源: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