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價的寶石,還是被咱們廣西老表把價格打下來了。
2022年,香港蘇富比拍賣會成交一顆名為威廉姆森粉紅之星的1粉鉆,成交價達到了驚人的453,223,000港幣。
但在廣西梧州,你甚至能在街邊小店上找到與之類似的寶石,有的能便宜到賣出9.9元的白菜價。
那些美國Rapper、中東土豪身上閃閃發亮的石頭,其中多半怕是都要標上“made in 梧州”。
在數百年前的中世紀,這些五光十色、晶瑩剔透的石頭,一度因為原料稀有、開采加工難度大被視為權力、地位、身份的象征,隨便一點點都能賣出五六位數的天價。
但到了21世紀,技術的進步、制造工藝的提高,讓這些閃亮的石頭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奇珍”,而是隨處可見的工藝品。
而在這其中發揮出重要作用的,僅僅是廣西的一個四線小城市——梧州,人稱“世界人造寶石之都”。
直至今日,你還能在梧州城外看到一座巍然矗立的寶石狀建筑,向世界炫耀自己的獨特地位。
如此囂張的“寶石之都”,背后又隱藏著怎樣的秘密呢?
這座打破寶石神話的小城,祖上也是“富”過的。
在鐵路還未建成的時代,地處三江交匯處的梧州憑借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成為兩廣商貿樞紐。
彼時東西方貨品都會在此地集散,各地商人往來如織,已然有貿易之都的發展趨勢。
但可惜的是,后來因為黎湛鐵路修建時繞過了梧州,交通優勢不再,這座繁華商埠也因此日漸式微,直至逐漸地無人問津。
轉機出現在改開之后。
1982年,香港的一位名叫崔福明的寶石制造商來到了梧州。
他被當地豐富的礦產資源和低廉的勞動力成本所吸引,于是投資創辦了梧州首家寶石加工廠。
寶石廠的建立讓梧州的百姓們見識到了寶石業的魅力,也為大量的失業人員提供了就業崗位,一時間各種寶石工廠如同雨后春筍般涌現在梧州的大街小巷。
漸漸地,這座曾黯然失色的“小香港”,正因寶石產業的興起而重煥光彩。
而隨著首批寶石廠的成功運營,香港珠寶行業掀起了一股人工珠寶的投資熱潮,大批的珠寶商開始加入這場人工珠寶拓荒行動中。
到了90年代,梧州的外資寶石企業已經發展到了600多家。當時的梧州,總人口不過30多萬,卻有近12萬人投身寶石加工行業,占比高達40%。
憑借著龐大的產業規模和物美價廉的產品優勢,梧州最終贏得了“世界人造寶石之都”的美譽。
進入21世紀后,梧州相關部門開始大力扶持寶石產業的發展,隨著2004年首屆國際寶石節的圓滿舉行,梧州寶石產業邁出國際化關鍵一步,開始走向全球市場。
彼時的梧州,在數十萬臺設備的加持下,每年可加工60多億顆寶石,供應量占據全球市場的近70%。
2008年,當整個梧州還在為寶石業的繁榮而興奮時,卻不知危機的陰云已悄然籠罩。
當時經濟危機席卷全球,梧州作為寶石產業重鎮,不僅訂單量銳減,從業規模也急劇萎縮。
而這次危機同樣讓很多梧州商人認識到了梧州未來產業發展的重大隱患:產業鏈單一且過于依賴出口。
梧州的寶石行業雖到那時已經發展了幾十年,但在整個寶石產業鏈中還只是處于中游。
因為入行簡單,導致各類大小工廠開得遍地都是,激烈競爭下,利潤自然也就越卷越低了。
2012年到2016年這段時間里,梧州寶石工人的加工費甚至已經從幾塊錢一顆卷到了幾毛錢一顆。
再加上,梧州的廠商主要還是做的原材料的粗加工,大多還是要送到廣東的商戶加工成首飾后再售賣,因此也掌握不了定價權。
久而久之,梧州的商家被鎖定在產業鏈底層,陷入惡性競爭,只能依靠低廉的加工費勉強維持生存。
而為了解決這些危機,梧州的寶石商人們同樣也采取了對應的策略。
其一,打破僵局、拓寬產業鏈。
面對原料困局,商人們開始目光轉向本地鋯石礦的開采利用,有效降低了進口依賴。
隨后推行園區化生產模式,從模仿代加工向自主創新生產轉變,開始把目光投向一線市場。
其二,依靠電商、開拓外貿市場。
2015年那段時間,正是各類跨境電商平臺在國內興起的時間段,而在那之前,直接做外貿的商家很少,少有的外貿生意也是要跑到香港、廣州的展會去做。
而跨境電商平臺的出現,讓眾多商家都可以獲得自由出口海外的機會。
如今,僅靠跨境電商平臺開拓外貿客戶就成交數千萬的梧州商家已比比皆是。
其三,持續打造IP,引領世界目光。
從2003年第一屆寶石節起,梧州每年都會舉辦同樣的寶石行業盛會。
2022年的第19屆寶石節上,現場簽約的寶石項目就達到了25個,累計投資金額超250億。
如同青島啤酒節已演變為城市嘉年華,貴州村超發展為鄉村文化盛宴一樣,梧州寶石節也在持續升級突破了單一行業邊界,成為集珠寶交易、農特展銷、文旅體驗于一體的城市名片。
有策略、有規劃,梧州寶石業的再度興起,其實就差一個契機。
幸運的是,這個契機還真就說來就來了。
2016年,美國市場掀起莫桑鉆消費熱潮,這種人工寶石因酷似天然鉆石的光學特性,價格便宜很多,因此十分受歡迎。
珠寶首飾、衣服配飾,各種能展示出來的地方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當時梧州的寶石商聽聞后,第一時間便看中了這種新型人造鉆中蘊含的商機,且迅速聯系到了已經在莫桑鉆合成技術上有所突破的中電二所。
有技術,再加上懂行的商人,美國的莫桑鉆行業很快便感受到了來自神秘東方古國的“產業沖擊”。
梧州企業的這波入局,直接打破了原有價格體系,將這種人工寶石從數千元的奢侈品價位直接拉到了幾百元甚至幾十元的日常消費品水平。
從此,無論是美國西海岸的嘻哈大佬、還是來自中東的土大戶,都開始喜歡上了這物美價廉的梧州莫桑鉆。
也因此,梧州的寶石業得以再一次地名揚全球。
經過四十余年的發展,梧州人工寶石產業實現了從家庭作坊到產業集群、從區域市場到全球供應鏈的跨越式發展,如今產值突破百億,產品遠銷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曾經一兩克拉的寶石售價都能達到兩三萬,不是一般人能消費得起的,而人工寶石的出現讓每個人都擁有了“克拉自由”的機會。
同樣,從這也能看出,梧州寶石業的崛起,不僅是中國寶石產業的重要突破,也是“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跨越的典型范例。
誠然,梧州寶石業的戰爭還未結束,全球化趨勢日益明顯的當下,未來必然會面臨更多的挑戰。
但同樣,我們也可以期待,在“中國智造”加持下,梧州寶石在未來會給我們帶來驚喜。
參考資料:
1.《新周刊:12萬廣西小城工人,打碎珠寶“智商稅”》
2.《廣西頭條NEWS:掌握神奇的“寶石配方”!廣西小城閃耀全球》
3.《梧州國際珠寶城:梧州寶石閃耀世界!央視新聞再度聚焦,璀璨光芒背后有何秘密?》
作者:西小琳
編輯:柳葉叨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