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有這樣一個詭異的謎團——
在熱河狩獵期間,為何康熙會連續翻了六晚的牌子,以至于李德全不得不冒著龍顏大怒的風險,加以阻止?
難道真相確如李德全說的那樣,康熙連續翻牌子,只是因為他的心里比較煩嗎?
又為何李德全阻止康熙翻牌子后,康熙會帶著圖里琛等人,深夜散步到妃嬪的住所冷香亭,以至于撞見了太子和鄭春華之間的事。
難道康熙去冷香亭,真是一次興之所至的偶然行為嗎?
可按理來說,康熙既然已經接受了李德全的勸告,就不應該再去妃嬪的住所才對。既如此,在這其中是否存在著什么不為人知的隱情呢?
這篇文章要揭秘的,就是隱藏在這一謎團背后的真相。
詭異:翻了6晚牌子的康熙
涉及到太子胤礽和老九胤禟的“刑部冤獄”一案,在老八胤祀的暗中操作下,在康熙對太子的刻意維護下,這樁震驚朝野的大案,以老九被摘干洗凈,太子的親信司馬尚和黃體仁一擼到底,供出太子的肖國興被秘密監管而告終。
此案結束的第二天,一夜未眠的康熙,突然決定:
“秋草黃了,到熱河去,狩獵去!”
由此,一場圍繞“熱河狩獵”展開的大戲拉開了帷幕。
在康熙的授意下,所有的阿哥以及十歲以上的皇孫都要隨駕前往,在這其中就包括審理“刑部冤獄”有功,被康熙特旨加封為郡王的老八,以及沒有被康熙處罰的太子胤礽。
可是,等到了熱河,在康熙接受藩王使臣的朝拜之時,太子胤礽卻沒并沒有現身。
過程中,藩王使臣獻禮,康熙始終面帶微笑,直到蒙古王公進獻了一把明黃如意,言稱希望當面交給太子,康熙的臉色這才瞬間沉了下來,隨后說道:
“太子病了,今天不能出來了,如意朕代太子收下。”
聽聞此話,在場的藩王使臣皆流露出了猜疑之色。
而當康熙接下來宣布,要另選皇子來替太子設宴招待各位使臣時,在場的諸位心里都已明了,康熙這是動了“廢太子”的心。
正是因此,那天見康熙將這個“特殊”的差事交給了風頭正盛的老八,一時間,老八儼然成了大家心目中新“太子”的第一候選人。
有這種想法的人,自然也包括事后聽聞此事的太子胤礽。
其實,在刑部冤獄發生之前,太子就隱約意識到了康熙對他的不滿,只是那時他雖然經常把“大不了被廢”掛在嘴上,卻并不覺得他離被廢有多近。
直到這一次刑部冤獄發生,他受手下司馬尚、黃體仁等的拖累牽扯其中,還被老八暗中擺了一道,隨后又發生康熙不讓他參加接見外藩使臣的會議,并將招待外藩使臣的差事交給了老八,他這才確定了康熙可能真要廢除他的太子之位。
因此,在圍場狩獵結束后,太子親眼見證了康熙將蒙古王公送給他的那把明黃如意做為獎品,以此來暗示太子即將易位,落寞的太子當晚就去找鄭春華來傾訴心中的愁苦。
然而,太子并不知道那天康熙之所以要拿明黃如意來當獎品,也并不全是在針對他;更不知道他連夜去找鄭春華的舉動,將會給他帶來多大的危難。
就在太子與鄭春華在冷香亭互述愁腸之時,連續翻了六天牌子的康熙,又打算翻牌子了。一旁忠心耿耿的李德全,立馬阻止道:
“皇上,您已經連續六天了,今兒晚上您不能再翻牌子了。”
李德全的話音剛落,掛不住臉的康熙,一把就打翻了擺有簽牌的托盤。見此,李德全連忙說道:
“皇上,奴才知道您心里煩,可您的龍體,是咱大清江山的根本吶。萬一龍體欠安,那怎么得了啊。”
李德全的這番話說完,康熙并沒有繼續發怒,而是連續感慨了兩聲“孤家寡人”,隨后向李德全吩咐道:
“你去把德楞泰和圖里琛叫來,叫他們陪朕到外面去走走。再叫園子里,割些鹿血來,那東西朕吃了挺受用的。”
然而沒有想到的是,在德楞泰和圖里琛的陪同下,康熙竟散步到了鹿園旁的冷香亭,而這個冷香亭正是隨行妃嬪們所住的地方。
到此,第一個問題出現了——
明明康熙已經聽從了李德全的勸阻,要“愛惜”身體,可為何一轉眼,康熙就來到了妃嬪的住所呢?
尤其是,妃嬪所住的地方就位于鹿園的附近,而康熙前腳剛吩咐完李德全叫人去割些鹿血,后腳他卻到了鹿園。
難道康熙到鹿園,就是為了看一看供他喝血的鹿,究竟長什么樣嗎?
可問題是,若無其他的目的,又有誰會在吃了雞蛋之后,想去看那只下蛋的雞長個什么模樣呢?而康熙若只是為了散步的話,更沒有必要非來這里。
因此,康熙來這里,很有可能并不是一種偶然。
而若按此來分析的話,康熙恰好在這里撞見太子和鄭春華私會的事,難道也不是一種巧合?
意外:八爺黨的小動作
得益于何柱臨死前的那聲呼喊,太子和鄭春華的私會并沒有被康熙抓到現行,但何柱守在冷香亭門口放風的行為,還是間接坐實了太子與鄭春華私會的事。
太子僥幸逃走之后,出人意料的是,康熙并沒有向德楞泰和圖里琛下達“封口令”,來掩飾這件宮廷丑聞,反倒當著張廷玉馬齊的面,下令叫李德全把太子找來。
在這期間,意外得知此事的老十四胤禵,趁機攛掇老八搞起了小動作——
圍場狩獵結束之后,獨自待在房間的老八,正耿耿于懷于他白天另辟蹊徑活捉獵物的舉動,為何沒有得到康熙的認可與獎勵,多年來一直跟他屁股后面打轉的老十四,就鬼鬼祟祟地闖進了他的房間。
一進屋,老十四小心翼翼地從袖口掏出一張手諭遞向了老八,老八拿過來一看,發現竟是模仿太子筆跡所寫的調兵手諭,當即就失去了往日的淡定。
而對于老八的反應,老十四卻不以為然地說道:
“八哥,我想過了,不冒風險就成不了大事……這是我們唯一的一次機會。”
二人就該不該冒這個風險,進行了一番虛情假意的拉扯之后,最終老八同意了老十四的提議,用這封模仿的手諭,偽造了一場太子調兵逼宮的大戲。
很快,這張偽造的手諭,就在老十四的暗中操作下,傳到了熱河駐軍的都統凌普的手中。
凌普本就是太子的人,因此他見到這張暗含“叛逆”的調兵手諭,沒有絲毫懷疑,立馬就召集手下的兩千兵馬向行宮進駐。
最先得知此事的,是察覺到太子將要被廢而上躥下跳的老大胤禔。
老大見太子竟然做出了調兵謀反的舉動,當即興奮地去向康熙奏報。
老大奏報之時,康熙正跟張廷玉、馬齊這兩位上書房大臣等待太子前來認罪,陡然聽聞此事,康熙連忙接過老大遞過來的“太子手諭”,略一翻看,便扔下手諭,率先跑出去查看情況。
見凌普的大軍竟真在包圍行宮,康熙冷笑著給此事定了性:
“好哇!朕不抓他,他倒找上門來了,這是要逼宮了。”
隨后,康熙有條不紊地安排起了針對“太子逼宮”的應對措施:
“德楞泰,傳朕的口諭,叫阿哥們都到戒得居見朕。張廷玉,傳令狼覃,進駐八大山莊……”
到此,又一個問題出現了——
狼覃的特種部隊作為康熙的秘密武器之一,自然可以輕易控制凌普那區區2000人的部隊,但問題是,狼覃特種部隊為何會在熱河附近呢?
尤其是,按照劇情的演繹,康熙才下令不久,匆匆離去向狼覃傳令的張廷玉,就返回了行宮,向康熙暗示他已圓滿完成了任務。
這就說明,康熙在來熱河狩獵之前,很可能就已經做好了某種準備,否則狼覃又豈會那么湊巧就率軍在熱河附近,并且還離行宮如此之近呢?
可是,康熙帶諸皇子皇孫前往狩獵的地方,不是陷于戰亂的西北,也非暗藏危險的邊境,而是直隸所屬的區域,是極其安全的地方。
而且熱河本就有屬地的駐軍,憑借駐軍足以應對突發事件。
在這種情況下,康熙又是出于何種打算,才會在前往熱河之前,下密令叫狼覃率特種部隊駐扎在熱河附近呢?
難道,康熙在前往熱河之前,就意識到了會發生某種危險,這才事先做了這手防備?
可康熙又是如何意識到會有危險發生的呢?總不能康熙在前往熱河之前,就意識到太子有可能會率兵逼宮吧?
真相:康熙對太子的算計
為何在熱河狩獵期間,康熙要連續翻六晚的牌子?
又為何康熙會那般巧合地散步到鹿園的附近冷香亭,以至于正好撞見太子和鄭春華的私會?
其實,這就是康熙的局,而這個局的目的,就是要為廢除太子尋得一個合理的理由。
在“刑部冤獄”結案之前,其實康熙就已經動搖了繼續維護太子的心——
如果說,老四在“江南籌款賑災”期間,太子在背后的攻訐,只是讓康熙有些質疑太子的品性。
那么在“追比國庫欠款”時,太子暗中“賣官鬻爵”的行為,就已讓康熙深思是否應該將大清的江山社稷,交到太子的手中。
而當“追比國庫欠款”因太子不當的發言提前失敗,隨后又發生與太子有關的“刑部冤獄”一案,至此,康熙已基本下定了決心,要廢除這個曾寄予過厚望的太子。
只是,下定決心易,具體實施卻很難。
太子胤礽畢竟是在位三十多年的太子,名分早定,盤根錯節,若無極其合理的理由,貿然行廢太子一事,不僅可能會引發朝野動蕩,還有可能會玷污康熙的圣名。
正因如此,下定決心要廢除太子的康熙,才會在“刑部冤獄”結案之后,立馬決定三天后去熱河狩獵。
注意,康熙所選的這個地點,是極有深意的。掌管熱河駐軍的都統凌普,不是別人,正是太子的心腹之一。
而在熱河期間,老十四之所以敢偽造太子的手諭,絲毫不擔心熱河的駐軍以及康熙起疑,就是因為凌普是太子的人。
所以,老十四才不擔心凌普接到“太子的手諭”,會懷疑里面“意圖謀反”的命令;也不擔心事發之后,康熙會質疑太子為何敢向凌普下達如此謀逆的命令。
而這就是康熙的第一步,給太子謀逆創造一個有利的條件。
康熙的第二步,則是要在這個基礎上,想辦法逼太子謀逆——
那么康熙是如何操作的呢?
首先,便是要當眾流露出他要廢除太子的信息。正是因此,康熙才會在接待外藩使臣時,不讓太子參加,過程之中,不僅替太子接下了那把明黃如意,還將設宴款待使臣的這種極具象征意義的差事,交給了老八。
康熙這樣做,就是要讓太子意識到“被廢”的危機。
隨后,康熙要做的便是引爆“太子和鄭春華私會”的事,逼走投無路的太子鋌而走險。
到此,有人可能會問:如何證明,康熙事先就知道太子和鄭春華的事?
其實,依據很簡單。
第一,事發當晚,圖里琛一進鹿園就開始了“尿遁”,這就說明,太子和鄭春華的事在宮里有很多人都清楚。
既然有很多人都知情,康熙又豈會聽不到一點風吹草動?
第二,事發當晚,太子得知鄭春華有了身孕,便提出讓鄭春華生下這個孩子,當時鄭春華說了這么一句話:
“皇上,都快一年沒翻我的牌子了,這孩子,我能生下來嗎?”
要知道在劇中,康熙每每出行,身邊總會有鄭春華伴其左右,在這種情況下,若非康熙早已知情,又豈會連翻六晚牌子,就是始終不碰鄭春華呢?
根據以上兩點,就足以說明,康熙早就知道了太子和鄭春華之間的事。
而康熙之所以要連續翻六晚的牌子,其實就是在為太子和鄭春華的私會,創造一個有利條件,好讓太子和鄭春華誤認為康熙每晚都在寵幸其他的妃嬪,以便他們敢于私會。
當太子和鄭春華放松警惕之時,就是康熙突然前往冷香亭捉奸之際。
只要康熙能當眾撞破太子與鄭春華的事,進可以借此逼太子鋌而走險,退又可以以“太子失德”為由,行廢除太子之事。
這就是隱藏在康熙連續六晚翻牌子,以及他為何會突然出現在冷香亭一事的背后真相。
此時,有人可能會問:對于這種分析推測,是否有相應的依據。
其實,依據就是康熙二次廢除太子時,對太子的算計——
當時,“滿朝亂敲東宮鼎”一事已結束,在康熙的推動下,胤礽重登太子之位。而太子一復立,康熙立馬動身進行了最后一次南巡,由太子監國。
在那期間,太子為操控局勢,將目光放在了任伯安手里的《百官行述》之上。
為了得到《百官行述》,太子背地里跟任伯安做了一筆交易——放掉任伯安的小舅子劉八女,并恢復任伯安江南巡鹽道的職位。
而太子和任伯安洽談交易的密信,鬼使神差地落到了血洗江夏鎮的年羹堯手中,隨后在老四的運作下,這封信又借八爺黨之手,遞到了康熙的手里。
康熙得到這封信,稍一遲疑,便做出了一個令張廷玉震驚的決定:下令,讓張廷玉以上書房的名義,將這封信寄還給太子。
聽到這個命令,張廷玉當即提醒道:
“皇上,您看,這樣一來,豈不是要逼太子……”
言外之意,你這么做,不就是對太子“釣魚執法”,在逼太子造反嗎?
而康熙卻對張廷玉的提醒,不以為然:
“這是朕給他的最后一次機會,如果他天良沒有喪盡,就應該放棄一切妄念,自行請罪。如果他仍要一意孤行,再干出什么天理不容的事,那么列祖列宗在前,千秋史冊在后,就都怨不得朕了。”
當時康熙故意逼太子造反的手法,與這一次在熱河算計太子的行徑,就是“同樣的配方,同樣的味道。”
而康熙之所以如此大費周章地算計太子,以行廢除之事,原因就是康熙在話里提到的那樣,晚年的康熙不愿留下罵名。
這也就是為何康熙第一次廢除太子之后,又要復立的原因。
原本,康熙想借“熱河狩獵”徹底了結太子廢除一事,奈何在過程中又發生了不少變數——
其一,便是張廷玉提出了“太子手諭”是偽造的;
其二,老三胤祉當眾揭露老大胤禔對太子使用了“魘鎮”。
由此一來,康熙合理廢除太子的行為,就變得不太合理起來,這才有了王掞當眾喊出的那句令康熙惱怒不已的“不教而誅”。
而康熙正是為了避免自己留下“不教而誅”的罵名,這才在復立太子之后,又煞費心機地布下了另一個廢除太子的局。
其實,對于康熙在熱河狩獵中布下的這個局,劇中也給出了一定的暗示——
當時,鄔思道正在給弘歷“押題”,過程之中,弘歷對鄔思道提到的“曹操射獵”的故事,發表了一個“特殊”的看法:
“先生,我覺得這次射獵和曹操那次射獵有點兒不同,書上說,曹操帶領兒子們射獵是在春天,而皇爺爺帶我們出去射獵,是在秋天。春天正是萬物繁衍的時候,秋天卻是萬物肅殺的時候……”
何為“萬物肅殺”?
這其實就是在暗示康熙此行,暗含殺意,這殺意,就是針對于太子胤礽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