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48年建國以來,以色列77年來一直在忙著“開疆擴土”,但面積還只有2.5萬平方公里,還沒有我國臺灣省大,辛苦打下來的地盤,還歸還給了鄰居6.3萬平方公里,這究竟是怎么回事?明明五次中東戰爭都沒吃過敗仗,為何以色列的領土就是擴張不起來呢?
以色列為何打下的土地又選擇歸還
以色列地處地中海東側,是建立在阿拉伯半島上的猶太國家,1948年在聯合國決議下,從巴勒斯坦分離出一片土地建國,面積1.52萬平方公里,不過通過多年的擴張,目前控制面積為2.5萬平方公里,雖然相較于建國初期確實有所增長,但實際上也不到1萬平方公里,總體來說,在面積和人口體量上也只是一個小國。但實際上自1948 年以來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之間爆發的5次中東戰爭,以色列都大獲全勝,并且每一次也都占領了不少領土。
第一次中東戰爭,以色列雖然并未占領巴勒斯坦全境,但卻獲得了在中東落腳的核心領土基礎,同時約旦河西岸被約旦控制,加沙地帶則被埃及控制。
第二次中東戰爭,以色列在英法的幫助下對抗埃及,以色列也在這場戰爭中,占領西奈半島和加沙地帶。西奈半島地處埃及東北端,是連接亞洲與非洲的三角半島,西側毗鄰蘇伊士運河,總面積6.1萬平方公里,蘇伊士運河是連接地中海與紅海的唯一水道,西奈半島則是埃及能夠完全掌握蘇伊士運河的關鍵,原本對于以色列來說,占領這一半島,便能在蘇伊士運河分一杯羹,領土面積也將擴大數倍,但1957年,以色列卻將西奈半島歸還給了埃及,對于以色列來說,西奈半島沙漠廣布,開采難度非常大,加上蘇伊士運河作為關鍵航運通道,關乎全球的海運貿易,以色列占領西奈半島,可能將面臨更嚴峻的國家輿論壓力,并且當時美蘇的戰略施壓,讓以色列做出了撤出西奈半島的選擇。
第三次中東戰爭,在美國的支持下,以色列對埃及、敘利亞以及約旦發動襲擊,并在6天內,占領了包括西奈半島、戈蘭高地、約旦河西岸、加沙地帶以及東耶路撒冷在內領土。后續爆發的第四次中東戰爭,以色列依舊在西奈半島、戈蘭高地等地區與敘利亞、約旦周旋,第五次則在黎巴嫩戰爭中,控制了其南部約四分之一領土,并在黎巴嫩與以色列邊境地區建立了850平方公里的“安全緩沖區”。
不過,1979年至1982年通過談判以色列再次歸還埃及西奈半島,1985 年以色列撤出黎巴嫩貝魯特地區,到2000年完全撤軍,結束了對黎巴嫩領土的占領。
約旦方面,1995年歸還其340平方公里土地,并在2019年又歸還了70平方公里。
2005年,以色列從加沙地帶撤出所有定居點和軍隊,只不過加沙的海空以及邊境實際上仍在以色列控制之下,同時在約旦河西岸5000平方公里土地中,也只歸還了2500平方公里。
可以說,以色列自建國以來實際上并沒有進行真正意義上的開疆拓土,反而是通過這種歸還領土的方式,與周邊的埃及、約旦等國家維系相對穩定的關系。但在戈蘭高地和約旦河西岸上,以色列卻一直沒有松口。
戈蘭高地和約旦河西岸對以色列的重要性
戈蘭高地地處約旦河谷東側,敘利亞西南部,與約旦河上游的太巴列湖相連,總面積1800平方公里。這里是多條河流發源地,控制著約旦河上游40%的淡水供應,有著亞洲水塔之稱,不僅是加利利海的重要補給,南側還是以色列的農耕區,因此被以色列視為農業和民生發展的命脈,并且這里海拔高,對周圍可形成俯瞰之勢,控制這里,以色列便能在這一地區占據制高點位,方便對敘利亞、黎巴嫩等地區進行戰略壓制。因此,以色列不可能輕易放棄戈蘭高地,目前大約1200平方公里在以色列實控之下,約占整個戈蘭高地的三分之一。
約旦河西岸則是巴勒斯坦領土的一部分,但目前大部分都在被以色列控制,這里被以色列視為是中部平原的天然屏障,以軍在此設立了“霍雷夫防線” 和 “哈洛特” 電子戰系統,成為其與周邊國家地緣博弈的重要支點。并且在去年,以色列還單方面宣布沒收12平方公里約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土地,對于以色列來說,在加沙事件爆發后,控制約旦河西岸領土,可防止該地區與加沙地帶聯合對以色列形成南北夾擊之勢,確保其本土擁有足夠的戰略縱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