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俄羅斯衛星網報道,美國竟要求推遲交付瑞士訂購的 5 套愛國者防空導彈,優先提供給烏克蘭,而這批導彈按標準本應在 2026 年交付瑞士。這一“截胡”行為,無疑是美國在俄烏沖突軍援棋局中的又一“妙招”,也凸顯出美國為援助烏克蘭已不惜打破常規貿易秩序。
俄軍試射新導彈叫榛樹,能15分鐘打到柏林巴黎倫敦,這導彈明顯是沖著歐洲國家來的報復的意思很明白。
現在俄烏西線要決戰了,哈爾科夫到扎波羅熱一線集結了130多萬人,馬上去打大仗這回烏克蘭有北約導彈撐腰 俄軍壓力更大。俄羅斯軍費一年花了1700億美元,占國家收入三分之一這樣下去財政扛不住開始多印盧布,結果通脹又要飆上來百姓日子更難過。
北約已經把事情鬧大了
一旦按照這個標準進行下去,北約就會敞開了援,讓烏軍放開了打。幾年時間,烏軍就會全面換裝北約制式先進裝備,全面融入北約作戰體系,戰斗力全面復活。
俄羅斯現在也終于發現,俄羅斯三年多時間,發射1萬多枚導彈,數萬架無人機打擊烏克蘭。但是,無論怎么打擊烏克蘭軍工體系,打擊烏克蘭能源體系,電力系統都沒有多少效果,無法迫使澤連斯基政府投降。
這里一個關鍵就是,烏克蘭的大后方,根本就不在烏克蘭,而是在北約國家。是北約國家在為烏克蘭生產各種武器彈藥,提供資金支持。以及與烏克蘭建立聯合軍工廠等等。
俄方反應愈發強硬,絕不再含糊。外交部已放話,只要某國允許本國裝備襲擊俄縱深,俄會將該 事基地列為還擊目標。
風險不僅限于烏(克蘭),所有涉入遠程武器供給的盟友同在靶心。以榛樹高超音速導彈為核心打擊手段,俄官方信息聲稱,11分鐘便可打擊柏林,16分鐘抵達倫敦。此舉意在用實戰化的威懾強化震懾,讓歐洲各首都保持警醒。
為維持戰線,俄羅斯又開始大量增加印刷盧布,很快俄羅斯就會迎來更大的通貨膨脹。俄羅斯面臨著,人力缺乏,軍費過高,通貨膨脹,為了穩定通脹導致的利率過高。最后的結果就是今年一大波民營企業倒閉、居民部門重度衰退。
俄羅斯要進行一場大決戰,撤離迫使澤連斯基政府投降。俄羅斯就會宣布勝利,拿出時間和精力,恢復國力。而不是陷入到無限期的消耗戰當中。
俄羅斯非常清楚,大決戰一旦開始,歐洲放開手腳拼命援助烏克蘭。俄軍就很有可能功虧一簣,還是無法打敗烏克蘭,迫使澤連斯基政府接受俄羅斯談判條件。俄烏戰爭還是要繼續打長期消耗戰。
毒刺抵喉:當基輔擁有了打倒莫斯科的能力
在西方持續的“輸血”下,烏克蘭的武器庫正在發生質變。
德國這次幾乎是“下了血本”。除了數百枚遠程導彈,他們還準備提供一種名為MRC“臺風”的陸基發射系統。這東西非同小可,它是從美軍最先進的Mk41垂直發射系統改裝而來,理論上能兼容“標準-6”和“戰斧”巡航導彈。
這相當于德國直接把美軍多域戰特遣隊的看家寶貝“堤豐”系統,打包送到了烏克蘭手上。這已經不是援助,而是直接的技術賦能。
另一邊,澤連斯基突然高調宣布,烏克蘭將全面投產“雷霆-2”彈道導彈。這款從2017年就磕磕絆絆的導彈,多年來一直被技術瓶頸困擾,怎么一夜之間就成熟了?背后是誰在幫忙升級,不言而喻。
“雷霆-2”的紙面射程是700公里,足以覆蓋莫斯科。當澤連斯基迫不及待地宣稱要將其投入使用時,這柄利劍已經懸在了克里姆林宮的頭頂。這不再是邊界沖突,而是對俄羅斯心臟地帶的公然威脅。
克里姆林宮的怒吼:誰敢伸手,就準備斷腕
面對西方越來越出格的援助,和烏克蘭日益增長的“掏心”能力,莫斯科終于撕下了最后的客氣。
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的話說得極其直白:如果哪個國家允許烏克蘭用他們的武器打俄羅斯腹地,那么俄羅斯就有權用自己的武器,去打那個國家的軍事設施。
這番話,幾乎是把警告直接甩在了北約臉上。潛臺詞很清楚:別以為躲在后方就安全,你們的國家,同樣在我的打擊范圍之內。
這不是空洞的威脅。俄軍的“榛樹”高超音速導彈,早已部署到位。英國媒體推算過它的速度:11分鐘到柏林,13分鐘到羅馬,15分鐘到巴黎,16分鐘到倫敦。
這些武器從研發之初,對準的就不是基輔,而是歐洲各國的首都。它們是懸在歐洲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用以威懾那些試圖在烏克蘭問題上“玩火”的國家。
最后的賭注:一場贏不了,也輸不起的決戰
眼下,從哈爾科夫到頓涅茨克再到扎波羅熱,漫長的戰線上集結了超過130萬大軍,一場超級決戰的氣氛已經拉滿。
普京顯然想畢其功于一役。他需要一場決定性的勝利,來迫使基輔投降,好讓他能從這場無底洞般的消耗戰中抽身,回去收拾國內的爛攤子。
因為俄羅斯也快撐不住了。普京親口承認,每年1700億美元的軍費,已經吞噬了國家三分之一的財政收入。為了填補窟窿,印鈔機只能瘋狂轉動,通貨膨脹的幽靈正在俄羅斯街頭徘徊。
高利率正在扼殺民營企業,民眾的消費能力也在急劇萎縮。戰爭,正在從內部掏空這個國家。
結語
然而,普京也怕。他怕這場大決戰一旦打響,歐洲徹底放開手腳,把壓箱底的寶貝全送給烏克蘭。到那時,俄軍的全力一擊,可能就像打在棉花上,不僅贏不了,反而會讓自己陷入更深的泥潭。
正是這種恐懼,才催生了“誰在援助就打誰”的激烈警告。俄羅斯已經急紅了眼,它在試圖用最強硬的姿態,去掩蓋自己最虛弱的軟肋。
這聲警告,與其說是戰略威懾,不如說更像是一聲走投無路時的嘶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