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阮佳琪】
本周,二十國集團(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在南非德班拉開帷幕。據路透社18日報道,當地時間周五,七國集團(G7)財長也借此機會單獨召開了會議。在會后的記者會上,德國副總理兼財政部長克林拜爾叫囂稱,G7誓言遏制中國經濟影響力,同意集體加大力度,應對所謂“產能過剩”問題。
“今天上午的G7會議談到了與中國有關的議題,主要涉及‘產能過剩’問題,”他對記者說道,“韓國和澳大利亞方面也出席了會議,我們深入討論了對原材料和稀有礦產的依賴程度,以及這種依賴如何導致我們的供應鏈變得脆弱。”
據彭博社報道,克林拜爾特別指出,歐洲汽車行業的依賴問題,對于德國的出口導向型經濟來說至關重要。
他隨即囂張妄言,“G7內部已達成共識,我們將發揮帶頭作用,研究如何對垃圾產品(junk products)采取更有力的行動。”美媒稱,他指的是“在歐洲越來越普遍的中國產品”。
除了要求增強經濟韌性外,克林貝爾還提到,G7這個西方聯盟存在著更廣泛的戰略焦慮:他們擔心G7在全球南方的影響力日漸減弱,而中國和俄羅斯在非洲等地區的伙伴關系不斷深化。
“有人擔憂,G7在G20框架內的影響力正在下降,而中國、俄羅斯等國家已在該集團內建立起合作關系。”他揚言,G7必須主動介入,以制衡中俄在全球地緣政治中不斷擴大的影響力。
6月18日,對于歐方類似言論,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曾表示,有關言論罔顧事實,充滿偏見和雙重標準,中方對此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
中國產業發展靠持續的技術創新、完善的產供鏈體系、充分的市場競爭、豐富的人力優勢,靠的是真本事,不是靠補貼。所謂“產能過剩”本質上是有關國家擔心自己的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意圖以此為借口搞保護主義措施,過剩的是焦慮,不是產能。
德國副總理兼財政部長克林拜爾(中)視頻截圖
據路透社報道,會上眾人還談及美國關稅問題。克林貝爾告訴記者,美國財長貝森特缺席了本次G20會議,但通過連線方式參與了周五上午的G7財長會。
克林貝爾說,他在會上向其他成員國明確表示,全球貿易爭端必須盡快結束,呼吁歐美就關稅問題達成公平協議。
他補充道,“但我也想明確指出:不能不惜一切代價達成協議,也不應追求不惜一切代價的勝利。”
上周,美國總統特朗普威脅稱,自8月1日起,美國將對歐盟輸美產品征收30%的關稅。報道指出,如果這項措施落地,將徹底改變歐洲的貿易格局,并對德國出口導向型經濟造成沉重打擊。
德國央行行長約阿希姆·納格爾(Joachim Nagel)一同出席了新聞發布會。本周早些時候,他曾對路透社表示擔憂,稱美國關稅可能會扼殺未來幾年歐洲最大經濟體本就微弱的經濟復蘇勢頭。
記者會上,納格爾再次警告稱,關稅引發的不確定性正“對全球造成巨大損害”。“我呼吁美方不要拿當前局勢做文章,因為最終,我們所有人的繁榮都岌岌可危。”他說。
克林貝爾則表示,G7財長們再次達成共識,希望克服現存困難,尋求最終解決方案。但他同時強調,如果未能在截止日期前與美國達成關稅協議,歐盟已準備好采取堅決采取反制措施,“這是為了保護歐洲的就業和企業。”
為了與美國達成協議,歐盟此前推遲了其第一輪反制清單至8月6日。7月14日,歐盟委員會提出了第二輪反制措施,考慮對包括波音飛機、汽車及其零部件、波旁威士忌在內的價值720億歐元(約合6029億元人民幣)的美國商品征收關稅。
面對特朗普揮舞的“關稅大棒”,歐盟內部對到底是否應該反制意見不一。彭博社稱,這份反制清單長達206頁,原本涵蓋950億歐元的美國商品,但在經過與企業和成員國數周磋商后縮減至720億歐元。
“政客新聞網”歐洲版17日稱,歐委會正在考慮第三輪關稅反制措施,可能涉及限制美國在歐盟的服務貿易和公共采購。
報道分析稱,歐盟與美國在汽車、安全標準、農業及高科技領域的分歧仍然巨大。盡管雙方都不希望貿易戰全面爆發,但特朗普針鋒相對的貿易政策正不斷推高風險。如果事態升級,美國巨大的跨大西洋服務貿易順差,可能會成為“致命弱點”。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