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哈爾濱市南崗區郵政街341號,
郵政街與上方街拐角處,
有一處俄式小樓,
它曾有一個名字,
叫“許公儲才學校”,
以紀念中東鐵路第一任督辦許景澄。
學校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
抗日民族英雄趙尚志
于1925年2月成為該校第一期學生,
并參與發起成立了
哈爾濱最早的學生會之一。
始建于1924年的“許公儲才學校”舊址建筑為俄羅斯磚木結構,屬于折衷主義建筑風格。建筑平面為L形,轉角對稱式布局,豎向采用三段式劃分,中心轉折部分設置微拱形主入口,入口處上方兩側設有多立克柱式,圓拱窗與微拱窗上下呼應。
走進建筑,便能感受到歷史的厚重。許景澄1845年生于浙江嘉興,字竹筠,世稱許公。許景澄借鑒西方先進思想,推崇“外交強國”主張。1884年出使德、法、意、奧、荷五國,次年又兼任駐比利時公使。1890年出任駐俄、德、奧、荷四國公使。中日甲午戰爭爆發,中國戰敗被迫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沙俄見有機可乘,打著“聯合拒日”的幌子,實施“借地筑路”計劃。許景澄代表清朝政府與華俄道勝銀行進行交涉,他仔細分析了俄國有關向中國借地筑路的訊息,識破了沙俄假借筑路進行侵略的陰謀,連續向清政府報告提醒注意。在圣彼得堡進行的“借地筑路”談判中,沙俄屢次提出非分要求,均被許景澄委婉拒絕。
1896年,許景澄被推到與沙俄簽訂《入伙開銀行合同》《中俄合辦東省鐵路公司合同》的風口浪尖上。為維護國家主權,他對每一條款都字斟句酌,對不利于中國的條款據理力爭。在談判中,徐景澄與沙俄代表羅曼諾夫等人展開激烈爭辯。
1925年2月,趙尚志考入許公學校補習班,后升入中學一班,成為該校第一期學生。在校期間,趙尚志結識了中共地下黨員彭守樸、陳晦生等人,受到革命思想的影響。同年5月,上海發生了“五卅”慘案,哈爾濱市工人、學生、店員紛紛罷工、罷課、罷市,抗議日英帝國主義暴行。趙尚志也帶領許公學校學生走上街頭,散發傳單、發表演說、抵制日貨、開展募捐活動。經過“五卅”運動的鍛煉,趙尚志思想覺悟進一步提高,向黨組織提出了入黨申請,后經彭守樸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6月中旬,趙尚志召集十幾名進步學生,召開了許公學校學生會籌備會議,他被選為副會長,這是哈爾濱市最早出現的學生會組織。哈爾濱市的反帝愛國行動,引起了東省特別區和哈爾濱市行政當局的不安,許公學校校長以不守校規為名將趙尚志開除。而后,趙尚志投考黃埔軍校,踏上了新的革命征程。
這座見證過許景澄外交風骨與趙尚志革命初心的俄式小樓,如今雖作為辦公場所使用,但其磚木結構中仍跳動著歷史的脈搏。當陽光透過拱形窗欞灑落在現代辦公桌上,當年學生會籌備會議的激昂辯論仿佛仍在走廊回響;門廊下進出的人們,正以新時代的建設者身份,延續著許公“儲才報國”的辦學初心。這棟建筑的生命力,恰在于將厚重的革命記憶轉化為滋養城市發展的精神養分——它既是凝固的歷史教科書,提醒人們不忘“外交強國”的智慧與“誓死抗敵”的勇氣;更是活化的精神坐標,讓愛國傳統在日常工作中獲得新的時代注腳。
來源:哈爾濱新聞網
記者:劉希陽
“哈報手機記者”:許哥
編輯:馬云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