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薩賈德·阿什拉夫(Sajjad Ashraf)
新加坡國立大學前兼職教授
對澳大利亞而言,更大的威脅并非中國的崛起,而是自主選擇的能力在逐漸喪失。如果不認真重新評估美英澳三邊安全伙伴關系協議,它的自主性就有可能因為這項旨在加強安全但同時限制其自由的協議而面臨風險。
美國已啟動對“澳英美三國安全協議”(AUKUS)的審查。該協議是三國在2021年簽署的一項三邊安全協議,它秘密達成且在幾乎沒有任何預警的情況下對外宣布。但是,它導致澳大利亞終止了與法國之間一項價值數十億美元的潛艇交易,引起法國政府的憤怒。法國稱此舉是“背后捅刀子”,指責盟友欺騙自己。
該協議的核心內容,是美國和英國承諾向澳大利亞提供弗吉尼亞級核動力潛艇以及敏感技術,并最終使其具備國內生產能力。此舉明確被定義為對中國的戰略威懾,卻將新的冷戰邏輯引入亞太地區,加劇了地區焦慮,導致澳大利亞鄰國的不安。
相較于這份協議本身,讓許多觀察人士感到更震驚的是,自由黨在2022年大選敗選后,該協議竟然迅速得到由總理安東尼·阿爾巴尼斯領導的工黨政府的批準。工黨的這一突然轉變,使其放棄了長期以來對核技術的反對立場,也放棄了對獨立外交政策的期望,在國內外引發質疑。批評人士認為,此舉并非戰略清晰的信號,而是以卑微姿態與一個愈加反復無常且明顯衰落的超級大國結盟。
過去四年,美英澳三邊安全伙伴關系已演變成一場外交、政治和金融災難。它不僅沒有鞏固澳大利亞的主權和安全,反而使該國面臨著更嚴重的地緣政治風險,強化了它對美國戰略利益的服從性,加劇了它與地區鄰國的緊張關系。
該項目成本驚人,估計高達3680億美元,且已經開始造成影響。但是,這些數字只是冰山一角,它的真正代價是澳大利亞主權受到侵蝕,國防受制于日益難以預測且受利益驅動的美國。
隨著特朗普政府正式審查三邊安全伙伴關系協議,一線希望得以浮現。牽頭審查的是五角大樓負責國防政策的副部長埃爾布里奇·科爾比,他在3月份的參議院聽證會上直言不諱,公開質疑該協議的可行性。他表示,在美國海軍工業基地難以實現自身潛艇生產目標的情況下,很難支持澳大利亞的采購計劃。
在澳大利亞國內,此次審查再次激起了反對該計劃的人士的熱情。前總理保羅·基廷和馬爾科姆·特恩布爾等人呼吁阿爾巴尼斯政府抓住華盛頓當前充滿不確定性的時機,使之成為避免誤入歧途與陷入糾葛的“良機”——這種糾葛可能掏空澳大利亞的主權,使其變得更加脆弱。基廷認為,此次審查“很可能是華盛頓拯救澳大利亞的時刻……幫助澳大利亞政府避免實施有史以來最糟糕的國防采購計劃”。
澳大利亞政府,無論是聯盟黨還是工黨領導,都在缺乏充分信息和民主授權的情況下,推動澳大利亞國防態勢的代際轉變。兩黨共識實際上扼殺了國內審查的可能性,使得這一三方伙伴關系成為既成事實。
協議的條款內容凸顯了協議本身的不公平性。根據協議規定,如果美國認為協議的任何部分,包括弗吉尼亞級潛艇的轉讓,“對其國防和安全構成不合理風險”,美國保留單方面取消該部分內容的權利。換句話說,澳大利亞獲得這些潛艇的權利很可能得不到保障。而且,如果未能交付,也沒有任何賠償條款。
隨后的潛艇設計細節清楚地表明,澳大利亞受到欺騙,接受了美國和英國準備替換的潛艇設計方案。澳大利亞首席安全分析師休·懷特表示:“我們面臨著一個選擇:要么采用服役前就已經過時的舊設計,要么等待柯林斯級(澳大利亞現役潛艇)退役很久之后才能交付的新設計。”
前總理保羅·基廷稱該協議意味著“主權的嚴重放棄”。他嚴厲批評莫里森政府,稱“其外交政策的無能以及討好美國的阿諛奉承,實際上使我們與中國陷入了冷戰”。
▲澳大利亞現役的“柯林斯”級潛艇。
基廷的論點簡單但一針見血:澳大利亞與中國并無爭執。然而,根據三方伙伴關系協議,澳大利亞將自己置于可能因臺灣問題爆發的中美沖突的前沿,而這場沖突既非不可避免,也不符合澳大利亞至關重要的國家利益。
除了金融和主權問題外,該協議還給亞太地區帶來了一個嚴重的不穩定因素:核技術。即使這些潛艇仍配備常規武器,核動力潛艇在澳大利亞水域的存在也會極大地改變該地區的安全考量。
澳大利亞長期以來一直支持核不擴散機制,但這一協議可能損害其道德和外交信譽。東南亞和太平洋島國的批評人士已對此表示擔憂,警告該協議將給這個歷來致力于保持無核的地區帶來核緊張局面。
美英澳三邊安全伙伴關系非但沒有帶來穩定,反而加劇了亞太地區的軍備競賽。簽署這項協議后,澳大利亞不再將自己視為地區穩定的維護者,而是日益升級的美中競爭的前哨。這種姿態削弱了澳大利亞與印尼和馬來西亞等鄰國進行建設性接觸的能力,并導致該國與自己曾經推崇的中等強國外交路線漸行漸遠。
該安全伙伴關系尤其令人擔憂的是它的保護承諾,如今,這種承諾越來越不確定。特朗普政府漠視傳統聯盟,令人對美國承諾的可靠性產生嚴重懷疑。
這一聯盟讓澳大利亞在美國軍事戰略中處于次要地位,該戰略要求澳大利亞保持忠誠,但并不保障一定提供相應的回報。
根本問題是,澳大利亞是如何走到今天這種地步的?一些觀察人士認為,這是聯盟黨“故意為之,目的是在2022年大選前排擠工黨”。這項政策背后的動力是政治因素,不是原則或者實用主義。
現在改變方向還為時不晚。馬爾科姆·特恩布爾領導的政府曾參與談判現已取消的法國潛艇協議,他敦促澳大利亞人“醒悟過來”,盡快重新評估這項協議。
對澳大利亞而言,更大的威脅并非中國的崛起,而是自主選擇的能力在逐漸喪失。如果不認真重新評估美英澳三邊安全伙伴關系協議,它的自主性就有可能因為這項旨在加強安全但同時限制其自由的協議而面臨風險。
高端訪談
更多訪談(下滑查看)
基金會動態
更多動態(下滑查看)
中美聚焦網|中美交流基金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