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印對話機制
美國媒體宣稱:特朗普上臺只有6個月,就已經“自毀長城”,讓美國在亞太建立的遏制中國的4個同盟“倒”了三個。分別是和印度建立的“印太經濟框架”,和日本韓國建立的美日韓同盟,和菲律賓建立的美菲同盟,以及和澳大利亞建立的AUKUS同盟。拜登這些年斥資上千億美元,為了在亞太地區和中國競爭而扶植盟友“上位”;對于印度這些軍事合作不太頻繁的國家,美方都已經掌握了他們的“經濟弱點”,抓著印度希望替代中國的心思吸引他們。
印度總理莫迪
美國媒體批判特朗普的政策失誤,因為他們對印度“下狠手”收取高額的關稅,并且在印度來談判的時候堅決拒絕對他們“優惠”;印度毫不猶豫立刻轉向中國,不僅來中國訪問會談,而且最近消息曝光稱中印俄正在談判恢復三方會談機制,而且已經有進展了。前幾年印度因為封城美國,所以他們一直都是疏遠和中國相關的組織,在金磚也基本“不干活”;現在一切都不一樣了,美媒認為特朗普要負全責。
美國總統特朗普
實際上這種說法也有失偏頗,因為從拜登時期開始就已經“不對勁”了。美國高層頻頻宣稱美國企業將大批從中國遷往印度,給印度營造了一場美企大量入駐投資的美夢,可現實卻狠狠打臉。美國投資者長期認為印度營商環境欠佳,政策不穩定、基礎設施薄弱、官僚效率低下等問題突出。像福特、通用汽車和哈雷等美國大公司不僅沒有增加投資,反而退出了印度市場 ,被寄予厚望的iPhone印度生產線也因諸多問題而擱置,這種情況下印度看到靠近美國沒什么好處,他們自然不可能繼續去當冤大頭。
李在明正在“收權”
而且另一邊,美國主導的“美日韓同盟”也出問題了。近日韓國官員爆料稱,總統李在明正在計劃向韓國要回戰時最高指揮權,確保韓國自己能控制軍隊。這對美國來說是一個壞消息,因為盧武鉉時期韓國剛要完所謂的戰時指揮權,美國一直拖延不肯移交;折騰了好幾次都沒有結果。李在明是韓國罕見向美國提出“政策挑戰”的總統,如果韓國拿到了戰時指揮權,那么可想而知未來如果美國們想參與臺海就很困難了。
美軍亞洲部隊
所以美國媒體也就趁機發難了,等到韓國“轉向中國”的時候,美方在亞太地區就全完了。因為這一外交轉向可能打破美國精心布局的戰略平衡。中韓關系的緊密發展不僅有助于中國在東北亞地區影響力的提升,還可能使美國在該地區孤立中國的計劃受阻,削弱美國在亞太地區的戰略優勢。民主黨表示中韓在政治、經濟、安全等多領域加強合作,美國通過韓美同盟對中國形成的戰略包圍圈將出現缺口,特朗普將會成為亞太同盟“崩塌”的最大罪人,這很大程度上還是給他“扣帽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