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關注國乒女隊,肯定聽說過“孫穎莎御用陪練這個名號,說的就是何卓佳,外界都知道她是莎莎背后的“大功臣,但很少有人真關心陪練們一年到底能掙多少錢,這回前國手閆安終于給了個大概數,瞬間引爆了球迷圈,大家一邊感嘆陪練不易,一邊也開始琢磨——這些陪練到底值不值,主力和配角之間的收入鴻溝,到底差在哪兒。
先說明白,何卓佳的“陪練絕不是我們想象的那種端茶倒水角色,她要模仿伊藤美誠、平野美宇這些外援的打法,天天幫孫穎莎拆招、找問題,甚至為此主動放棄個人參賽機會,巴黎奧運周期她幾乎是全程陪跑,孫穎莎混雙、女團拿金、單打摘銀,背后都少不了她的身影,這種搭檔關系,不夸張地說,是中國女乒戰術體系中的“螺絲釘,哪怕場上沒有她的名字,勝利里也有她的分量。
問題來了,這么拼的陪練一年收入能有多少,閆安的爆料不算保守,直接給出了四個部分:省隊工資10-20萬,屬于起步價,差不多和普通白領持平;WTT系列賽的獎金,單項最高2.5萬美元,支線1.5萬美元,不過陪練能拿到的機會和主力比起來,簡直是“陪跑級別,全年下來能有30-50萬已經很給力了;再加上2024年下半年她加盟日本T聯賽,年薪能有60-70萬,這波是外援身份的溢價,不過風險也大,畢竟成績和收入直接掛鉤,萬一傷病或者狀態掉線,連省隊的一畝三分地都未必能保住。
再說廣告代言,這部分以前都是團隊統一分成,現在逐漸允許個人接單,孫穎莎、王楚欽那種頂流,代言費能到千萬級,何卓佳曝光度低得多,運動品牌、功能飲料這些,算上也就幾十萬一年,反正比省隊死工資豐厚,但和主力球星還是兩個世界,拋開稅和各類雜費,陪練年入150-180萬算是業內天花板了,和樊振東去德國打球年薪930萬人民幣這種級別比,差距顯而易見。
說到這里,肯定有人會問,這么多陪練,為啥留不住人,甚至流失嚴重,其實答案也不復雜,WTT系列賽陪練能參賽的機會本來就少,球星挑戰賽、支線賽獎金雖然不低,但大滿貫和主力那種大場面根本輪不上,陪練能“混到30-50萬獎金已屬幸運,何況冬訓期間連陪練名額都可能讓給男隊員,競爭壓力大,曝光度低,想靠球場“露臉翻身難度不亞于中彩票。
但話說回來,國乒也不是不重視這些“幕后英雄,現在開始提高獎金,不抽陪練代言收入,甚至給到一些額外津貼,目的就是不讓人才流失得太快,畢竟誰都明白,沒有高質量陪練,主力球員想要突破真沒那么容易,孫穎莎說“佳佳是我最信任的人,這句話不只是場面話,現實就是,只有足夠了解搭檔,才能在關鍵時刻給出最有效的幫助。
當然,有人會吐槽,陪練年入百來萬還抱怨啥,普通人哪有這收入,這話聽著有點道理,但真要細算,國乒陪練的職業生涯遠沒有主力球員長,能打到三十歲已屬高齡,期間傷病、狀態波動、隊內競爭,哪個不是硬仗,工資和獎金的總和,攤到每個奮斗的夜晚,其實也就是用汗水和青春換來的硬指標,所以別覺得陪練輕松,真要擺爛,誰都能看出來。
再說回何卓佳,她不是沒有實力,曾經打敗過張本美和,去日本T聯賽是實力和口碑的雙重背書,海外聯賽對外援向來不吝給高薪,但也是真的講成績,你行你上,不行就下課,哪里有喘息的余地,國內外的壓力疊加,收入其實是“用命換的,網友說“陪練是最懂球的球迷,這話半開玩笑半認真,只有站在一線的人,才知道舞臺背后的殘酷和艱難。
你說巧不巧,去年王楚欽單場獎金沖破70萬,陪練一年才150-180萬,主力和配角的身價對比,幾乎是天壤之別,但國乒的金牌體系,離不開這些愿意做“綠葉的陪練員,沒人會永遠當主角,但也沒人愿意一輩子只做陪襯,何卓佳選擇主動陪練,是信仰也是現實,至少她拼出了屬于自己的價值,哪怕不被所有人看見。
總結一句,國乒陪練的年收入曝光,確實讓外界看清了主力和配角之間的巨大落差,但別忘了,每一塊金牌背后,都是成千上萬個像何卓佳這樣的無名英雄在默默付出,他們也許不是輿論的焦點,卻值得所有懂球人的點贊和尊重,這個江湖,沒有真正的配角,每個人都是主角,只是站的位置不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