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7月中旬正式關閉了韓國申遺證據提交通道,五項韓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因證據不足,被列入待撤銷名單,其中包括“泡菜文化”,“江陵端午祭”,“燃燈會”,“大木匠技藝”,“制醬文化”,其中阿里郎民歌和大木匠技藝進入3個月復核期,但翻盤的可能性極低,可以說現在的韓國為了證明自己是所謂的“文化強國”,已經徹底魔怔了。
此次裁決的依據,是韓國提交材料中73%為現代生活照片,僅有27%涉及歷史溯源,且無一份遭于16世紀的文獻證據,不符合“千年連續傳承”的核心要求,其實不是韓國拿不出證據,而且隨便翻開一個證據,都是中文,這就讓韓國方面非常尷尬,現在中國提交的關鍵證據,爛偷文化的韓國成為了眾矢之的,何必呢,是自己就是自己的,干什么非要偷文化呢。
泡菜文化方面,中國馬王堆漢墓出土2100年前的豆醬罐,其中菌群DNA與韓國泡菜相似度達到了88%,除此之外,像北魏《齊民要術》擠在的“作菹法”工藝早于韓國數百年。
江陵端午祭方面,我們宋代《宣和奉使高麗圖經》明確記載,高麗仿漢俗渡采艾,元代《高麗史》提及王室曾禁止模仿宋朝的端午宴飲。
大木匠技藝方面,3D建模顯示,其27道工序中有多達19道是完全復刻北宋《營造法式》,河姆渡遺址出土的7000年前榫卯結構早于韓國紀錄。
燃燈會方面, 韓國申遺圖紙篡改唐代長安燈會母本,覆蓋“長安西市”標識,顏料檢測發現現代化學物質。
毫不夸張的說,韓國申遺失敗的核心原因就是“系統性的文化挪用”,俗稱偷文化,話雖然很難聽,但卻是事實,韓國剝離中國文化元素之后,進行“本土化包裝”,然后進行申遺,就像偷我們的“端午節”,他們刪除了“屈原”和“龍舟”的元素,轉而強調“巫俗儀式”,完全就是自欺欺人,只能說“紙終究包不住火”,偷來的文化很容易露餡。
這一切其實都是經濟利益的驅動,非文化遺產標簽帶來的巨額收益,讓韓國鋌而走險,就像泡菜產業年產值超12億美元,安東儒學院申遺后游客暴漲8倍之多,不過歐美暫停了韓國的泡菜訂單,要求韓國提供“無文化爭議聲明”,安東河回村旅游訂單量暴跌60%,這一樁樁一件件,大家可是都看在眼里。
就在今年,中國當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公約》的主席國,現在由中國主導標準革新,我們推動評審標準加入“歷史淵源三原則”,分別是文獻,實物,演變邏輯鏈,并引入區塊鏈存證技術,其中日本學者表示,韓國75%非遺存在傳承斷層,引用史料均為“中文古籍”,目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未更新韓國非遺名錄狀態,最終裁決需到9月正式會議確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