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藍藍天工作室】
近日,中國環境記協在北京舉辦第三期環境新聞茶座,主題為“水生態環境保護”。來自生態環境部、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北京市朝陽區生態環境局、公眾環境研究中心等相關部門、科研院所、公益組織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如何以高水平保護水生態環境,推動構建共建共享的美麗河湖治理格局。
▲上圖:重慶市巫山縣高峽平湖,云霧繚繞、綠水青山,與巫山縣城、小山峽、大橋、公路、民居,構成一幅美麗的生態畫卷。(馮光倫/人民圖片)
碧水保衛戰成效顯著
北京亮馬河,水質清澈,兩岸綠意蔥蔥,游人悠閑漫步。入夜后,人們登上游船,欣賞兩岸景觀,以及美侖美奐的燈光秀。
據北京市朝陽區生態環境局副局長郭昊介紹,過去,亮馬河水質較差、污水直排。2019年,北京市朝陽區啟動新一輪亮馬河綜合整治,創新實踐“六共”治理模式,政府、企業、市民共商共建,通過治理污水、禁地下水、引入再生水、蓄雨水、抓節水等“五水”聯治,水質從治理前的Ⅳ類,提升并常年穩定維持在Ⅲ類以上水平。生物多樣性顯著恢復,2021至2023年累計監測到魚類物種達27種,曾消失的土著野生魚類重現河道。
亮馬河實現了從“黑臭河”到“城市會客廳”的華麗轉身,成為了北京的網紅打卡地,沿岸的商業活動與旅游相結合,成為北京旅游消費的新亮點。
“亮馬河治理實現了生態效益歷史躍升,人水和諧深度優化,成為以水驅動城市更新的新典范。”郭昊說,生態價值轉化是城市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引擎,正是高水平的生態環境保護支撐了城市的高質量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萬里河山更加多姿多彩。在水環境保護方面,我國碧水保衛戰成效顯著,有力維護了生態環境安全和人民群眾身體健康。”中國環境記協主席劉友賓表示。
來自生態環境部的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地表水優良水質斷面比例為90.4%,首次超過90%。長江干流連續5年、黃河干流連續3年全線水質穩定保持Ⅱ類。
推動多元共治、共建共享
“我國的生態環境保護進入了新的時期,新時期生態環境保護應當圍繞‘系統、協同、雙贏’和‘精準、科學、依法’下功夫。”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會長張波說,應從污染治理為主向污染治理、循環利用、生態保護有機結合、系統治理轉變;從以政府為主,向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更好結合轉變;從單一目標、單一部門、單一區域為主,向多目標、多部門、多區域協同推進、共商共贏轉變;從較為粗放的環境管理向精準科學依法轉變。
生態環境部水生態環境司李妍建議,進一步深挖地方經驗做法,生動展現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的成效,提升公眾對于美麗河湖的認知,引導公眾共同參與美麗河湖的保護與建設,推動構建共建共享的美麗河湖良好格局。
“過去10年間,排污企業水質和監管信息的公開取得了歷史性進步。由于信息公開有了更多元的參與,在這些過程中很多企業打開大門,和公眾進行交流,包括污水處理廠。這些工作均促進了成規模的減排。”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表示,希望繼續完善由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公眾參與的多元共治格局,加快建立更加立體的監測平臺。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藍藍天工作室)
本文來自【人民日報中央廚房-藍藍天工作室】,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及傳播服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