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7月17日,重慶召開全市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會議,強調要推動從創建“文明城市”向建設“城市文明”轉變。
近年來,重慶統籌推進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推動城鄉精神文明融合發展,文明實踐精彩紛呈,文明新風撲面而來。
即日起,上游新聞推出系列報道,聚焦一批“文明榜樣”,挖掘全市精神文明建設的創新實踐,讓榜樣力量引領文明新風,進一步筑牢文明之基,凝聚精神力量。
挖掘打造“重慶第一革命法庭”、創建“三峽小渝兒”留守兒童司法保護品牌、用心守護“夕陽紅”……近日,第七屆全國文明單位名單揭曉!重慶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以下簡稱“重慶二中法院”)榜上有名。
回顧本次創建工作,重慶二中法院相關負責人表示:“從黨建引領文明創建、到聚焦主業筑牢文明根基、再到司法為民傳遞法治溫度,‘德法相伴’始終是我們最有力的內核支撐、最樸素的路徑指引。”
轄區紅色司法研學路線增至14條
城口縣人民法院廟壩法庭。
近日,“深入推進‘楓橋式人民法庭’建設”全市法院重點聯絡活動舉行,代表委員們走進重慶二中法院轄區的城口縣人民法院廟壩法庭,實地察看廟壩法庭“廟”語解憂家事調解室、楓橋委員工作室、一庭兩所等場所運行情況,詳細了解紅色革命法庭建設理念、建設規劃、文化建設情況及后續打造思路。
目前,該法庭已完成紅色革命法庭1.0+版建設任務,并將持續推進紅色革命法庭2.0版建設。
據悉,在黨建引領下,重慶二中法院建立“黨建+文明創建”機制,不斷豐富拓展德法交融的載體平臺,深耕4年打造“習語百安”機關黨建品牌,入選首屆全國機關黨建培育品牌;4個黨支部獲評市直機關“紅巖先鋒·四強支部”等。
同時,挖掘打造“重慶第一革命法庭”——城口縣人民法院廟壩紅色革命法庭,支持創建“全國法院革命傳統教育基地”,指導奉節、云陽法院建成“溜索法官”“稻田里的巡回審判”研學基地,轄區紅色司法研學路線增至14條,紅色司法資源擴源增效。
“三峽小渝兒”為庫區留守兒童保駕護航
“每一次法槌的起落,都是文明的回響。”該負責人稱,該院聚焦審執主業,彰顯德法互促的司法擔當,充分發揮司法裁判對社會價值的規范、指引、評價、引領作用,用老百姓看得見、聽得懂、肯點贊的案例傳遞文明力量,轄區兩級法院11個案例入選全市法院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典型案例。
重慶二中法院法官分享“三峽小渝兒”留守兒童司法保護案例。
在對留守兒童司法保護方面,該院創建了“三峽小渝兒”留守兒童司法保護品牌。7月10日,全國婦聯、民政部、重慶婦聯共同舉辦2025年中南部片區“愛心媽媽”關愛服務工作專題培訓。重慶二中法院作為中南八省法院系統唯一作經驗交流發言單位,以“共賦'家'能量,共護'未'來路”為主題作分享交流。
據了解,2024年以來,重慶二中法院將留守兒童司法保護作為未成年人審判工作的重點,創立“三峽小渝兒”留守兒童司法保護品牌,參與留守兒童家庭教育指導并積極響應全國婦聯等9部門“愛心媽媽”結對關愛行動,構建起“司法+愛心媽媽+社會力量”的多元協同保護體系。
分享中,重慶二中法院法官介紹,轄區9家基層法院均參與其中,主動參與家庭教育指導,一百余名干警擔任法治副校長。2024年以來已發出家庭教育指導令12份,開展回訪幫教56人次。
“每一個數據背后,都是一個孩子的未來。”分享交流現場,重慶二中法院的法官結合具體案例,講述了司法保護與“愛心媽媽”關愛如何協同發力。下一步,重慶二中法院將持續深化三峽庫區留守兒童司法保護和家庭教育指導工作,讓“家”的能量更強勁,為孩子們的“未”來路保駕護航。
除了對留守兒童的關注,該院也將老年群體放在心上,就養老機構管理存在的5方面不規范問題向相關區縣建言獻策,獲評全市法院優秀司法建議。
另外,重慶二中法院還在全市法院率先編撰院史,建成院史陳列館,打造法治文化長廊,持續鍛造精神內核。選樹先進典型,提供價值標桿、厚植文明底色,轄區巫溪法院廖子懷榮獲“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云陽法院溫春來榮獲“全國模范法官”、萬州法院王翔獲評2024年度“感動重慶十大人物”。
上游新聞記者 徐勤 實習生 李丹 丁彥尹 重慶二中法院供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