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瑞士演講冷場,中燦全程刷手機?董宇輝卻在蘭知春序把荔枝賣成盛唐煙火
《長安的荔枝》主創前兩天做客蘭知春序《主創請開麥》,一開場就覺得這平臺有點東西。不是那種吵吵鬧鬧的流量場子,倒像把茶館搬進了直播間,連空氣里都飄著點墨香。董宇輝坐在那兒,穿著簡單的白襯衫,說暑假要帶大家逛博物館、科技館,“咱們一起把日子過成行走的百科全書”,彈幕里瞬間刷過一片“蹲定了”。
有人說現在做內容就得追熱點、玩梗,數據才是王道。但董宇輝偏不。就像那個叫索亞的網友寫的:“他本可以在流量浪頭里撈快錢,卻非要挑最難的文化傳播走。用善良撐著知識的厚度,拿悲憫焐熱世間的冷,這種人,活該被記住。”這話扎心,但沒說錯。現在多少人把直播間變成叫賣場,他卻硬是開辟出一塊“精神自留地”。
轉頭看俞敏洪那邊,就有點意思了。帶著中燦去瑞士,本以為是“衣錦還鄉”——中燦在瑞士待了十多年,結果呢?演講臺下沒坐滿,掌聲稀稀拉拉。鏡頭掃到中燦,不是低頭刷手機,就是對著服務員尬笑,連結賬時都脫口而出“讓俞老師這個‘驢’結”,彈幕里直接炸了:“這是把老板當提款機啊?”
俞老師臉上那點尷尬,隔著屏幕都能感覺到。
想起去年9月18號,中燦在直播間眉飛色舞說“今天真是個好日子”,評論區當場翻車。后來他道歉說“忘了歷史”,但這種“忘了”,比不懂更讓人難受。一個在海外生活多年的人,連自己國家的苦難紀念日都記不住,還談什么“文化輸出”?
最諷刺的是賣荔枝那次。中燦拿著荔枝,翻來覆去就兩句:“果肉飽滿,順豐空運,買它!”旁邊董宇輝接過來,掂了掂說:“你看這紅,像不像楊貴妃倚著欄桿等的那筐?杜牧寫‘一騎紅塵妃子笑’,哪是笑荔枝甜啊,是笑這人間煙火里藏著的盛唐。”
五分鐘,鏈接直接空了。
有新觀眾進來看熱鬧:“這主播不賣貨光講故事?”老粉回他:“等他認真賣貨,你錢包就得哭。”真不是夸張,董宇輝賣的從來不是荔枝、大米、書,是你我心里那點對“詩意生活”的念想。他知道現代人缺的不是物質,是被快節奏碾碎的“慢感動”。
中燦和宇輝的差距,根本不在口才。一個把直播間當秀場,背話術、練微笑,以為“洋氣”就能贏;一個把這里當講臺,掏真心、挖底蘊,明白“根”在哪兒才站得穩。就像俞敏洪,帶著中燦去瑞士學管理,卻忘了最該學的是:怎么讀懂那些愿意為一句詩、一段歷史停下腳步的年輕人。
現在蘭知春序的預約已經排到下個月了,有人說這是“文化帶貨”的勝利。其實哪有什么勝利,不過是觀眾終于等來了一個不把他們當“數據”的人。董宇輝沒什么超能力,他只是愿意蹲下來,陪大家一起在煙火氣里,慢慢找回那些被遺忘的溫柔。
這課,比瑞士的MBA值錢多了。
你說,要是俞老師當初多看看董宇輝的直播間,會不會就少點“心理陰影”?
聲明:本文中信息來源于網絡,不保證完全正確無誤,僅供參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