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隊又一次被推上風口浪尖,這次不是因為杜鋒戰術還是朱芳雨引援,而是俱樂部經營的那點事,CBA休賽期的各種流言滿天飛,球迷們在對噴誰該背鍋的時候,媒體人付政浩的一篇爆料又把大家的注意力拉回到最現實的問題——錢,沒錯,廣東宏遠籃球俱樂部虧損,直接拖累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最后不得不被剝離出粵宏遠A,你說巧不巧,這背后的故事比場上的拼搶還精彩
很多人可能還沒搞明白,粵宏遠A是上市公司,廣東宏遠籃球俱樂部原本是它的資產之一,結果因為持續虧損,直接影響上市公司業績,財報一難看,股東意見就來了,有人建議干脆讓大股東把俱樂部收回來,還要轉給東莞國資委,甚至怒噴大股東不作為,粵宏遠A官方回應很冷靜,意思很明白——虧錢的業務不碰,俱樂部和公司是獨立運營的,誰都不想讓財報再被拖下水,換句話說,籃球俱樂部成了燙手山芋,誰都嫌棄
問題來了,一個年年虧損的俱樂部,怎么可能指望有大動作,球迷天天喊著要引進國內強援,要高水平外援,現實擺在這,老板都不敢多投錢,哪里來的底氣去市場上“撒幣,別說和北京、上海、山西這些國企背景的隊伍比,單是外援名單,廣東隊上賽季那幾位——貝茲利、巴頓、萊斯、阿姆斯、吉倫沃特、莫蘭德、伯克、庫克,能打的沒幾個,有的年紀大、有的傷病史嚴重、有的技術跟不上,說白了,都是預算有限下的無奈之選,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這句老話用在廣東隊身上再貼切不過
有人還在爭執杜鋒是不是教練水平下滑,朱芳雨是不是選人不行,其實說到底,沒錢就是最大的短板,想讓他們憑空變魔術,現實嗎,賽場上拼到最后還是要看陣容厚度和臨場變化,廣東隊這些年哪次不是靠老將苦撐,新人上不來,外援不穩定,關鍵時刻就掉鏈子,這不是教練和經理不努力,是沒本錢折騰,連基本的引援預算都卡著過日子,怎么跟人家拼資源,你以為CBA是靠玄學贏球?
再說回俱樂部經營,體育圈都懂,職業聯賽想盈利本來就難,尤其是籃球這種市場化程度還沒完全起來的項目,門票、贊助、轉播分成都有限,廣東宏遠更是私企背景,沒有國企那種兜底能力,一旦上市公司財報被拖累,資本市場說砍就砍,剝離出去也不是誰想接盤就能接的,東莞國資委就算真有意向,這種包袱級資產,誰都得掂量掂量,畢竟現在不是十年前燒錢買流量的年代
其實廣東隊的困境不是個例,放眼整個CBA,有多少隊是真正盈利的,大家都在燒錢換成績,指望俱樂部自負盈虧,難度堪比登天,尤其是外部環境這兩年也不太友好,疫情后贊助縮水,觀眾消費力下降,俱樂部的營收壓力越來越大,廣東隊能撐到現在,除了情懷和底蘊,更多靠的是一批老將和管理層死扛,可再鐵的隊魂也頂不住現實的赤字
回到球迷關心的核心,廣東隊未來怎么辦,繼續“擺爛還是另有出路,這其實不是靠一兩次換帥、引援就能解決的,球隊要發展,必須有穩定的資金流和清晰的經營規劃,現在外部資金進不來,內部又得降本增效,球員薪資也得精打細算,這種情況下,想要大躍進基本不可能,聯賽水平的天花板也就擺在那,廣東隊只能在有限的資源里盡量保底,指望復制當年三連冠奇跡,難度比登珠峰還高
當然,話說回來,杜鋒和朱芳雨不是沒水平,他們比誰都清楚球隊缺啥,只是有心無力罷了,場外風波再多,核心問題始終是錢不到位,輿論場上噴來噴去,真要點贊回懟,也只能說一句“沒錢,你們自己上,球迷的熱情和主場氛圍固然重要,但別把俱樂部當神仙,現實很骨感,廣東隊也只是CBA生態里被動的一環
最后總結,廣東宏遠的問題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也不是靠一紙聲明、幾次人員調整就能解決的,面對現實,管理層得找出路,球迷也要看清楚局勢,別再盲目對噴,沒錢確實啥都干不了,這不是擺爛,而是被擺了,至于未來能不能翻身,也許要等中國籃球整體市場起來,或者政策層面有大動作,短期內,廣東隊還得繼續勒緊褲腰帶過日子,誰都沒法逆天改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