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坤離開上港二隊、轉會佛山踢中甲這事,最近在圈里不小地炸了一下,畢竟他當年被捧成“張琳芃接班人,現在卻要去中甲重新起步,這落差感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球迷們的評論區一時間全是復雜心情,支持的有、惋惜的也不少,甚至還有人直接感嘆上港青訓“高開低走又添一例,說到底還是那句老話——看天賦容易,看成長太難。
其實呂坤03梯隊出身,青訓階段真是被夸過“天賦異稟的那一波,他跳級進01國奧,成耀東還力挺直接給了主力中衛,這種待遇放到別的俱樂部,估計能吹一年,球迷們也順勢把他和張琳芃畫等號,幻想著有那么一天能接過老隊長的槍,這種期待其實挺扎實的,不是空喊熱血,而是有過實打實的表現撐底,但現實呢,呂坤這幾年基本沒什么存在感,連中甲都沒踢過,數據一擺出來,確實不如人意。
問題來了,為什么會這樣,天賦明明在,機會也不算少,上港青訓的資源和平臺更是沒得挑,結果偏偏就沒踢出來,是心態、是環境、是運氣,還是說本來就沒到那個級別,這些都是球迷們對噴的點,你說擺爛吧,教練組還是給了機會,你說努力不夠吧,其實訓練強度和出勤也都能查得到,歸根結底,足球這事兒有時候就是一半天賦一半命,誰也說不清。
成耀東這次同意呂坤轉會,看似放人,其實也算是對他職業生涯的一種重新下注,畢竟上港中衛線年年老化,張琳芃明年都37了,說句實話,留不住年輕血補不上去,遲早要斷檔,這時候把呂坤放到中甲去“練級,如果真能踢出來,下賽季再回來接班,沒準還能成個美談,但問題是,這樣的故事說容易也容易,說難也難,畢竟中甲的節奏和強度跟預備隊完全兩碼事,能不能頂住,就看他自己了。
球迷里有一派是“再給一次機會的,他們覺得呂坤還年輕,倒騰個一兩年回來說不定正好趕上上港換防,這是典型的養成流思路,還有一派則是“別再幻想了,意思是既然幾年都沒踢出成績,放走就放走吧,別總拿“張琳芃接班人這四個字壓著人,畢竟每個人的成長曲線都不一樣,這種爭論其實也挺有意思的,反映了中國足球青訓的一個老問題——成才率太低,出頭的鳳毛麟角,大部分還是要靠自己硬熬。
順帶一提,這次一起被提到的還有廖重九,這哥們02年出生,前鋒線的天賦曾經被吹得不比武磊差,結果現在也在二隊打轉,跟呂坤一樣,起點高、現在沒達到預期,球迷們調侃說是“雙子星高開低走,其實也不算過分,廖重九要是能去南通支云踢中甲,說不定能找到新感覺,畢竟南通和上港人員流動一直挺頻繁,李浩然就剛剛走過這條路,成耀東這次放人,算是給了年輕人一個臺階,也是給自己和俱樂部留了一手。
聊到這,還是要說一句,球員流動本來就是職業足球的常態,別說呂坤、廖重九,就算是張琳芃,巔峰期也會過去,關鍵是俱樂部能不能給年輕人足夠的試錯空間,能不能在合適的時候大膽放人、也敢于回收,這種“走出去、再回來的模式其實挺考驗管理層的眼光和魄力,尤其是在青訓體系還不算成熟的情況下,每一個離開的年輕人都有可能成為“下一個,也可能就此沉淪,這種不確定性,才是中國足球最讓人上火、也最讓人無奈的地方。
有網友說呂坤這波算是“最后一次機會,踢出來就能回歸主隊、踢不出來就要逐漸邊緣化,這話雖然直白,但其實很現實,每年那么多青訓球員,能真正熬到一線隊的有幾個,絕大部分都在二隊、預備隊、或者外租的路上打轉,呂坤如果順利站穩中甲主力,下賽季上港真的需要新中衛時,他隨時能頂上,這才是最有說服力的自我證明。
退一步說,即使最終沒能回歸上港,能在佛山踢出存在感,也算沒白走這一遭,畢竟職業球員的黃金期就那么幾年,錯過了就再難重來,球迷們看熱鬧、看八卦,但對球員本人來說,每一次轉會、每一次出場都是賭自己的未來,誰都不想被貼上“廢了“泯然眾人的標簽。
最后還是得說一句,呂坤和廖重九這波轉會,既是個人的抉擇,也是俱樂部運營的縮影,既有無奈也有希望,既是現實的縮影也是夢想的試煉場,球迷們可以點贊回懟、可以對噴幾句,但真心希望這些年輕人能在新的平臺上踢出自己的東西,你說巧不巧,足球場上最怕的其實不是失敗,而是從來沒被看見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