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海外網
1525張照片、3237件文物,1.22萬平方米展覽面積,近三分之一文物首次展出……
最近,島叔島妹去看了一場展覽,深為感動,深受教育——《為了民族解放與世界和平——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主題展。
那里有5098個瞬間,值得所有中國人凝視、沉思、銘記。
一
“絢爛神州地,白山黑水間。八載寒強敵囂張,鐵蹄肆踐踏。中華民族遭蹂躪,慘痛難堪言,骨暴原野血染白山巔……”
——《三路軍成立紀念歌》
(1939年,李兆麟將軍為東北抗日聯軍第3路軍編寫)
“母親不用千言萬語來教育你,就用實行來教育你。在你長大成人之后,希望你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
展覽中,趙一曼這封家書,讓不少參觀者紅了眼眶。
1931年9月18日深夜,根據不平等條約駐扎在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發動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1931年10月15日的英國《世界新聞報》稱:“眼下東三省所遭受的事變,其意為日本已經決定陰謀吞并東三省,日本的帝國主義計劃,處心積慮,由來已久”。
1932年4月15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正式對日宣戰,號召“以民族革命戰爭驅逐日本帝國主義出中國”,比國民黨政府正式對日宣戰早9年。
面對日本侵略者的野蠻入侵,中國人民在白山黑水間奮起抵抗,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也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東北各地黨組織開展抗日斗爭,涌現出楊靖宇、趙尚志、趙一曼等一大批民族英雄。
展覽首次展出了趙一曼從被捕到英勇就義的詳細檔案,以及今年最新公布的楊靖宇給東北抗聯第1路軍第3師的信函等。
二
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抗戰的一天來到了,前面有東北的義勇軍,后面有全國的老百姓……看準那敵人,把他消滅,沖啊!
——《大刀進行曲》
(1937年,上海音樂家麥新以“大刀隊”的事跡為原型譜寫)
讓島妹印象深刻的,有一張發黃的烈士證書。
證書的主人叫沈忠明,中共地下黨員。1937年7月8日黎明,日軍發起進攻,企圖攻占盧溝橋;沈忠明率駐守士兵奮勇反擊,與敵人展開肉搏戰,身中兩刀,壯烈犧牲,年僅27歲。
他是全民族抗戰爆發后犧牲的第一批共產黨員。他沒有留下一張照片,卻用生命留下永不褪色的名字。
“日本帝國主義武力侵占平津與華北的危險,已經放在每一個中國人面前,全中國的同胞們,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
時隔88年,我們依然能從展出的《中國共產黨為日軍進攻盧溝橋通電》中讀出那份急迫與果決。
(圖源: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
當時的中國什么樣?
1978年,北京白塔寺白塔整修,一名文物工作者在塔頂夾縫中,發現了一封泛黃手寫信。這是1937年北平淪陷后,市民羅德俊記錄日軍暴行的手書。為安全計,他將信藏入正修繕的白塔寺塔中。其中寫到:
“飛機大炮到處轟炸,生靈涂炭,莫此為甚,槍殺奸掠,無所不至,兵民死難者,不可勝計……”
短短148字,無數苦難在其中。“白塔手書”記錄下的滿目瘡痍,也讓無數仁人志士走上戰場——
展陳中有一面白底黑字的“死”字旗!
戰士王建堂出川抗戰前,父親送他這面旗。碩大“死”字蒼勁有力,“我不愿你在我近前盡孝,只愿你在民族分上盡忠”的豎批,令人為之折節。
這就是當時普普通通的中華兒女的決心與信念!
向死而生者,雖死不朽。一名戰士如此,一個民族亦然。
展覽也實景還原了平型關大捷、百團大戰等知名戰役。在這里,我們一起深入了解全民族抗戰以來,中國軍隊主動對日作戰取得的第一個重大勝利,以及八路軍在華北發動的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帶戰略性進攻的戰役。
(圖源: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
面對實力遠勝自己、窮兇極惡的敵人,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也很重要。
大家都很熟悉地道戰。展覽中,有一塊地道戰數字地道剖面圖,用手指點擊,便能直觀了解到相關作戰設施和戰術,穿越時空,直觀感受當年地道戰打鬼子的情景。
(圖源: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
三
但是,中華民族的兒女啊,誰愿意像豬羊一般任人宰割?我們抱定必勝的決心,保衛黃河!保衛華北!保衛全中國!
——《黃河大合唱》
(1939年4月,陜西延安正式首演,隨即傳唱全國)
1931-1945年,中國先后有930余座城市被日軍侵占,3500多萬同胞傷亡,4200多萬難民無家可歸。
這是一面極具沖擊力的墻——
“人類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頁”。
南京大屠殺和日本實施細菌戰證物的相關展區,讓人心情沉重。在這里,島叔島妹幾乎透不過氣來。
細菌部隊制服、第731部隊培養細菌的燒瓶、第731部隊用于活體解剖的醫用掛架……
看這些日軍在中國犯下累累罪行的鐵證,你就知道什么叫滅絕人性、喪心病狂。
太平洋戰爭爆發后,由于日本勞動力缺乏,日本政府強征中國勞工到日本從事無償繁重的非人苦役,前后169批、38935人,眾多中國勞工死傷。
1941年,“滿洲勞工協會天津支部關東洲勞務協會”發給14歲劉老生的勞工證。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面對日本法西斯的殘暴行徑,中國人民同世界反法西斯盟友并肩作戰,共同抗擊。
還記得那部名為《里斯本丸沉沒》的電影嗎?它講述了一個真實又沉重的故事——
1942年10月,日軍征用“里斯本丸”號客貨船押運1800多名英軍戰俘從中國香港前往日本,途經浙江舟山東極島時被美軍潛艇誤判后擊中;為防止戰俘逃跑,日軍釘死艙門,企圖將他們永遠埋葬于這片海底。
是中國漁民挺身而出,冒死救出384名戰俘,并為他們提供了食物、衣物和庇護所。
四
“每條大街小巷,每個人的嘴里,見面第一句話,就是恭喜恭喜……”
——《恭喜恭喜》
大家也許不知道,這首經常在超市里聽到的賀歲歌曲,其實最初是寫給抗戰的。
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
重慶一家照相館里,一位父親抱著8歲的兒子拍照。他特地讓兒子將一份《大公報》號外疊好抱在胸前,并叮囑兒子,將大標題沖著鏡頭:
“日本投降矣!”
那一天,所有中國人都在歡慶。
身處上海的作曲家陳歌辛聽聞此消息,激動萬分,寫下這首《恭喜恭喜》。歌中反復出現的“恭喜恭喜”,是對中華民族歷經苦難、迎來勝利的由衷歡呼!
如果您來到這個展覽,走到這個區域,一定記得拿起耳機,感受當時人們的喜悅。
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簽署投降書,標志著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最后勝利。
對了,還要說一句臺灣。
抗戰勝利80周年,也是臺灣光復80周年。1945年10月25日,被日本殖民占領50年之久的臺灣及澎湖列島重歸中國主權管轄,成為抗日戰爭取得完全勝利的重要標志。
還有一個場景——
1946-1948年,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審判28名日本戰犯,其中25人被判處甲級戰犯罪。但是,14名甲級戰犯卻被供奉在日本“靖國神社”中,成為延宕至今的歷史遺留問題。
他們真正該在的地方,是這里!
走完全程,感慨萬千。
一面巨型照片墻,引來很多人留念。
這面墻,由5098張記錄各類抗戰經典瞬間的照片組成——從1931年9月18日到1945年9月2日,中國人民浴血抗戰了5098天。
歷史在此處凝結,并無聲注視我們前行的每一步。
圖文/云鶴、辛夷、朵朵
編輯/云歌
來源/俠客島微信公眾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