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痛在哪里,我這個自創方都可以加減用
痛!痛!痛!半年前,有一位女性患者,已年過六旬,近半年來一直受腰椎間盤突出壓迫坐骨神經所致的疼痛困擾。
經過西醫的靜滴甘露醇和口服芬必得,以及名老中醫和省中醫院的針灸理療,都無法緩解病情,經人介紹到我這里就診。
我觀察到這位患者身體虛弱,右側腿部隱痛在深夜時能夠驚醒,脈搏細沉。根據對之前病例的分析,我認為這位患者所患的疼痛無外乎不通則痛和不榮則痛兩大類,而氣虛所致之疼痛應該以補氣為治療原則。
不通則痛、不榮則痛是中醫學中常用的一個概念,意思是指當氣血運行不暢或者身體的某個部位受到傷害或疾病影響時,會出現疼痛感覺。
通常情況下,如果身體的氣血運行暢通無阻,身體各個部位就不會出現疼痛感覺。而如果身體的氣血運行受到阻礙或者某個部位出現了問題,就會出現疼痛的感覺。
氣虛疼痛是中醫學中另一個常見的概念,指的是身體氣虛導致的疼痛感覺。氣虛疼痛的癥狀通常表現為身體虛弱、疲乏、容易出汗等。中醫學認為,氣虛疼痛可以通過補氣養血、調理身體的方法來緩解和治療。
黃芪、丹參的功效秘密
辨證過后,我開方給了這位患者,方子為黃芪飲,包括生黃芪60克、丹參10克、三棱3克、莪術3克和川牛膝10克。
經過三劑的治療,患者的病情就得到了明顯緩解,疼痛消失,精神和脈搏也恢復了正常。
復診過后,我減少了黃芪的用量,連續治療了三劑,沒想到,這位患者的病情竟然就完全痊愈了。
在臨證過程中我發現,不同情況需要加減黃芪飲的配方。
無論是胸痛、胃痛、腹痛、頭痛、臂痛還是腰腿痛,只要是因為氣虛所致的疼痛,都可以采用補氣的治療方法。
黃芪飲:生黃芪30-120克、丹參10克、三棱3克、莪術3克。
治氣虛之各種疼痛,諸如胸痛,胃痛,腹痛,頭痛,臂痛,腰腿痛以及中風之氣虛血瘀證等。
在治療中風之氣虛血瘀證有“一方黃芪飲,功同還五湯”之妙。
黃耆,《本草綱目》稱黃芪,《神農本草經》稱戴糝?!睹t別錄》稱戴椹,獨椹,蜀脂,百本。《藥性論》稱王孫。李時珍說,耆是長的意思,黃耆色黃為補藥之長,故名。今俗稱黃芪。
黃芪是一種常用的中藥材,常被用來治療氣虛和免疫力低下的癥狀。黃芪含有多種活性成分,其中最重要的是黃芪甙和黃酮類化合物。這些成分可以促進人體的免疫系統,增強身體的抵抗力,從而使身體更加健康。
黃芪還可以擴張血管,促進血液循環,增加氧氣供應。這樣可以提高身體的代謝率,增強身體的活力和精力。此外,黃芪還有一定的抗炎和抗氧化作用,可以減輕疲勞和炎癥反應,有助于恢復身體的健康狀態。
黃芪還可以幫助消化,改善食欲不振和腹脹等問題。黃芪含有多種營養成分,包括蛋白質、氨基酸、多糖和微量元素等,可以促進人體的代謝和消化。
與黃芪一樣,丹參是一味常見的中藥材。它可以促進血液循環、降低血液黏稠度、減輕炎癥反應、增強心臟功能,從而改善血液循環不暢引起的一系列問題,如血栓、心腦血管疾病等。
當丹參進入人體時,它會迅速地尋找著血管中的狹窄、堵塞和不暢之處,并像一條清泉一般,滲透進每一個血管,并在其中釋放出丹參酮、丹參酚等活性成分。
這些活性成分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鑰匙,可以輕松地打開血管的門,使血液自由暢通,讓身體的每個細胞都能夠充分地獲得營養和氧氣,從而煥發出勃勃生機和活力。
同時,丹參還有一定的消炎作用,丹參內的丹參酮和丹參酚等活性成分就像是一支神奇的箭矢,射向自由基和炎癥,消滅它們,從而減輕炎癥反應和氧化應激引起的損傷。
丹參就像是一位的醫生,細心照顧著身體的每一個角落。它可以促進心臟功能,增加心肌收縮力和冠狀動脈血流量,從而改善心血管健康。
丹參還可以改善血管內皮細胞功能,促進血管擴張,降低血壓,從而有助于預防和治療高血壓。
經過全面治療,該患者的身體狀況得到了明顯改善,不僅癥狀消失,而且身體素質也得到了提升。最終,患者恢復了原本健康的狀態,重獲生活的信心和勇氣!
提示:文中處方,僅供臨床中醫參考,非專業人士,請在專業中醫指導下使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